王书林
- 作品数:9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开采稠油油藏的研究被引量:15
- 1996年
- 阐述了河南稠油油藏“浅、薄、稠、散”等基本特点,指出常规蒸汽驱无法成功地开采这样的油藏。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不但可以变蒸汽超覆盖这个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而且极大地降低了蒸汽驱全系统的热损失,从而提高了蒸汽驱全系统的热效率。在国外,该方法成功地开采了超稠油油藏和浅薄层稠油油藏。综合研究表明采用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开采河南稠油油藏是可行的。
- 凌建军王远明王书林王珏
- 关键词:稠油开采压裂热效率
-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 针对河南稠油热采井的汽窜问题,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体系的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发泡剂的静态性能评价和单双管连续驱替实验,确定了最佳发泡剂质量分数和最佳气液比,优选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推导出最佳气液比在地面条...
- 毕长会赵清王书林袁秀丽
- 关键词: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参数优化
- 文献传递
-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3
- 2008年
- 针对河南稠油热采井的汽窜问题,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体系的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发泡剂的静态性能评价和单双管连续驱替实验,确定了最佳发泡剂质量分数和最佳气液比,优选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推导出最佳气液比在地面条件下注氮气量与蒸汽量之比约为40:1左右,单井汽窜的泡沫调剖段塞注入量为0.1 PV左右。2007年,经过现场7口井的氮气泡沫调剖试验,措施有效率85.7%,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措施后平均单井注汽压力与措施前相比上升0.6 MPa,有效封堵了热采井的汽窜通道。
- 毕长会赵清王书林袁秀丽
- 关键词:稠油氮气调剖
- 蒸汽吞吐汽窜调剖参数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40
- 2007年
- 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进行了分析,根据汽窜通道内的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的蒸汽驱非活塞驱替模型。并根据窜通井对应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建立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出井间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注汽动态资料和窜通时间确定了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注蒸汽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调剖段塞处于井间中部时,调剖效果较好;初次调剖段塞比率为10%-15%时,蒸汽波及系数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了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堵剂颗粒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邻井的汽窜通道得到了封堵,堵调效果较好。
- 张红玲刘慧卿王晗王书林包术成
-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优化设计数值模拟
- 井楼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剖室内实验被引量:19
- 2009年
- 为了给蒸汽一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井楼油田稠油油藏现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室内物理实验模拟方法,对现场提供的泡沫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测量不同质量分数和气液比下的发泡剂和氮气的阻力因子,优化出适合现场使用的最佳起泡剂质量分数为0.4%~0.5%,最佳气液比1:1,筛选出适合伴蒸汽注入的泡沫体系。使用并联填砂管分别模拟渗透率级差5和10的非均质储层,开展了氮气泡沫连续注入和周期段塞注入实验,优选出最佳氮气泡沫段塞注入参数0.05PV。为正确进行工艺设计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 范治成刘慧卿张红玲刘仁静王书林刘卫军
- 关键词:稠油油藏蒸汽吞吐
- 一种高温调剖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稠油蒸汽吞吐井高渗层调剖、封窜的高温调剖剂,由钠质膨润土、硅微粉、水解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组成,其中钠质膨润土、硅微粉、水解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例为1∶2.2~4.0∶0.04~0...
- 包术成马道祥强星石晓渠王书林
- 文献传递
- 河南油田蒸汽吞吐井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存在边水,在蒸汽吞吐开发过程中边水侵入严重,造成油井含水率急剧增加。为此,对蒸汽吞吐井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适用于边水能量适中、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且在强水淹时实施能取得较好的抑制边水效果。应用该技术进行了现场试验,措施有效率100%,平均含水下降了23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达到了抑制边水的目的。
- 王书林李伟东白长琦禹卿业王俊杰耿兰
- 关键词:蒸汽吞吐
- 井楼油田注汽井调剖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 刘慧卿张红玲王书林王晗包术成
- 关键词:井楼油田蒸汽吞吐汽窜调剖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