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玲

作品数:56 被引量:3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颗粒物
  • 16篇同位素
  • 13篇元素碳
  • 13篇碳同位素
  • 10篇污染
  • 10篇环境空气
  • 9篇稳定碳同位素
  • 9篇炼焦
  • 8篇多环芳烃
  • 8篇同位素组成
  • 8篇PM
  • 7篇有机碳
  • 7篇PM10
  • 6篇碳同位素组成
  • 6篇空气颗粒物
  • 5篇总碳
  • 5篇焦化
  • 5篇大气污染
  • 4篇主成分
  • 4篇主成分分析

机构

  • 55篇太原理工大学
  • 7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太原市环境监...

作者

  • 55篇牟玲
  • 35篇彭林
  • 29篇白慧玲
  • 28篇刘效峰
  • 11篇宋翀芳
  • 10篇任照芳
  • 6篇施瑞良
  • 5篇张建强
  • 4篇张会敏
  • 4篇胡冬梅
  • 3篇冀豪栋
  • 3篇杨花
  • 3篇崔昊
  • 3篇张鹏九
  • 3篇成娜
  • 3篇李颖慧
  • 3篇王海京
  • 3篇李如梅
  • 3篇武媛媛
  • 2篇李玉倩

传媒

  • 10篇环境科学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化学
  • 3篇太原理工大学...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工程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碳同位素组成的大气NMHCs光化学寿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联用仪测定了兰州市冬季和夏季昼夜大气非甲烷烃(NMHCs)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为-30.5‰~-24.3‰,夏季为-31.9‰~-24.2%,受燃煤烟气排放的影响,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明显大于夏季;冬季大气NMHCs的δ13C值夜晚大于白天,夏季不同时间点C4、C5化合物的同位素值相差不大,正己烷和正庚烷的δ13C值白天比夜晚要高.利用"碳氢化合物同位素时钟"计算出正己烷和1-丁烯在兰州市夏季大气中的平均光化学寿命分别约为6d和25min.
彭林任照芳张会敏牟玲施瑞良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炼焦生产过程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焦炭生产和出口国,焦炭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40[%]和60[%]以上。除火力发电外,炼焦作为主要的能源转化形式每年占我国总耗煤量的13[%]左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焦化生产过程造成大量污染物的直接排...
牟玲
关键词:炼焦生产颗粒物多环芳烃大气环境
文献传递
高等植物、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正构烷烃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采集高等植物、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尘样品,利用GC-MS测定正构烷烃,分析了其源成分谱组成和排放特征.结果表明,高等植物、煤烟尘和机动车尾气尘正构烷烃总含量分别为47.78—305.56μg·g-1、0.35—20.94μg·g-1和3.87—351.06μg·m-3.煤烟尘以低碳数(≤n-C20)为主,高等植物以高碳数(≥n-C25)为主,而机动车尾气尘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n-C20—n-C25);主峰碳对总烷烃浓度贡献率平均为42.99%、14.99%和20.69%,高等植物排放总烷烃中主峰碳贡献率明显高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植物蜡质烷烃组分随环境压力的增大总含量增加;同一纬度地区植物类型是影响平均碳链长度(ACL)的重要因素.家用燃煤排放正构烷烃高于工业排放,但各燃煤灰中烷烃分布特征相似,呈前峰型分布.柴油车尾气尘中总正构烷烃含量是汽油车的90.71倍,天然气尾气尘烷烃排放水平介于二者之间;柴油车尾气以n-C22为主峰碳,呈正态分布,而汽油和天然气车呈后峰型;天然气和柴油车尾气中未分解复杂混合物(UCM)丰度明显高于汽油车.各类源正构烷烃成分谱的建立,可为准确解析环境空气中正构烷烃来源提供基础依据.
胡冬梅彭林白慧玲牟玲韩锋宋翀芳张鹏九
关键词:高等植物正构烷烃
一种解决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遇到的共线性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中遇到的共线性问题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是采集环境空气颗粒物和污染源样品,并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污染源与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总碳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在化学质量平衡...
彭林张建强李玉倩任照芳牟玲施瑞良
文献传递
电厂燃煤烟尘PM_(2.5)中化学组分特征被引量:16
2016年
采集了阳泉市具有代表性的燃煤电厂除尘器下载灰,测定了其PM_(2.5)中元素、离子及EC(元素碳)、OC(有机碳)的含量水平,对其化学组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分歧系数法对阳泉与其他地区的燃煤烟尘PM_(2.5)成分谱之间的相似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阳泉市电厂燃煤锅炉排放的细颗粒物(PM_(2.5))中主要组分为SO_4^(2-)、Ca、NO_3^-、OC、EC、Al、Si、Na、Fe、Mg以及Cl^-,占PM_(2.5)总质量的57.22%;Pb在燃煤烟尘PM_(2.5)中相对富集系数最大,达到10.66~15.91,呈显著富集;无烟煤和劣质煤燃烧后烟尘的PM_(2.5)成分谱之间的分歧系数为0.072,认为这两个成分谱必定相似,与其他城市所建立的燃煤烟尘成分谱相比,阳泉市燃煤电厂PM_(2.5)的化学组分具有特异性,尤其是Ca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燃煤烟尘Ca的排放.
王毓秀彭林王燕张腾刘海利牟玲
关键词:PM2.5成分谱
晋城城市扬尘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25
2016年
采集晋城市城市扬尘及其他污染源样品,分析其中元素、离子、碳含量,选取富集因子分析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分析城市扬尘化学组成及来源,为制定有效的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晋城市城市扬尘中主量成分包括Si、TC、Ca、OC、Al、Mg、Na、Fe、K和SO_4^(2-),质量分数总和为61.14%.地壳元素在城市扬尘中含量最丰富,离子更易在细颗粒上富集.OC在PM_(2.5)上的质量分数较高,EC在PM_(10)上的质量分数较高,说明二次有机污染物主要集中在细颗粒上.城市扬尘PM_(2.5)和PM_(10)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极强,且PM_(2.5)比PM_(10)具有更强的生态危害性.城市扬尘中Pb的富集因子最大,在PM_(2.5)中达196.97,其次为As、Cr、Ni、V、Zn、Cu,且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均在10以上,表明这几种元素显著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机动车尾气尘、煤烟尘是城市扬尘的主要来源.
王燕彭林李丽娟王毓秀张腾刘海利牟玲
关键词:城市扬尘潜在生态风险化学质量平衡
基于工程认证的“空气污染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2019年
以环境工程专业"空气污染学"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工程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现状及不足,并针对"空气污染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措施,希望研究结果能对于建立基于工程认证背景的高校专业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牟玲
关键词:高校课程教学模式
露天堆场防风抑尘网后湍流结构及抑尘效率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4年
建立了开放性露天堆场周围空气流动的三维数学物理模型,选择应用标准k-ε紊流模型进行了静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典型棱形堆迎风面、平顶面和背风面周围空气的湍流结构和表面受力特性;基于流场数据揭示了防风抑尘网不同孔隙率下空气动力学结构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物料堆平顶面剪切力随孔隙率增大而增大;料堆迎风面在孔隙率较小时出现局部涡流,表面剪切力方向向下,孔隙率较大时,网后空气垂直方向压差作用显著,表面剪切力方向向上;背风面始终处于回流区,表面剪切力和回流点数随孔隙率大小变化不显著.综合流场结构和受力分布可得最佳孔隙率为0.2-0.4.该研究中对物料堆逐个表面进行空气动力学模拟可以避免由于剪切力方向不同产生矢量抵消而带来的计算失真.
宋翀芳彭林白慧玲牟玲刘效峰
关键词:数值模拟湍流
测定炼焦排放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测定炼焦排放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方法,属于有机成分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利用吸附管和采样泵对炼焦排放废气吸附采样;使用目标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的标准溶液进行标准化合物的标定;将热脱附装置与...
牟玲刘凤娴郝爱胜刘效峰白慧玲李杨勇
文献传递
忻州市市区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组成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采集忻州市市区冬季和夏季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测定其中Na、Mg、Al、Si、K、Ca、Ti、V、Cr、Mn、Fe、Co、Ni、Cu、Zn、As、Cd、Pb等18种元素含量,并对元素的浓度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以及元素的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忻州市TSP和PM10中18种元素平均浓度分别为47662.2 ng·m-3和17546.4 ng·m-3,重金属的生态危害在TSP中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Co>Pb>As>Cr>Zn>Ni>Mn,在PM10中为Cd>Cu>Pb>Co>Zn>Cr>As>Ni>Mn,且PM10比TSP具有更强的生态危害性.富集因子和主因子分析法表明,忻州市PM10中元素的主要排放源包括:煤烟尘和工业粉尘、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和汽车尾气,贡献率分别为56.30%、23.88%、19.78%.
刘凤娴彭林牟玲胡冬梅史美鲜杨花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潜在生态风险主因子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