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峰
-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有浅前房的白内障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疗效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02/2015-07在我院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65例65眼,分为轻度浅前房组及高危浅前房组,观察手术前后各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房角开放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轻度浅前房组34眼中,术后29眼视力提高,4眼视力稳定;1眼视力下降。高危浅前房组31眼中,术后16眼视力较前提高,10眼视力稳定,5眼视力下降,轻度浅前房组患眼视力预后好于高危浅前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P<0.05)。轻度浅前房与高危浅前房组术后平均眼压均呈降低趋势,前者平均眼压降低5.71±2.07mmH g,后者则减少9.77±4.04mmH g,两组间增加幅度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5.02,P=0.000)。轻度浅前房与高危浅前房组术后CACD均呈明显增加,前者CACD平均增加1.37±0.38mm,后者则增加1.67±0.43 mm,两组间增加幅度差异亦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3.04,P=0.003)。术前患眼nAOD500平均值为200.57±33.74μm;术后1d,1、3mo时nAOD500依次为346.62±101.37、410.75±137.48、398.69±122.28μm,均较术前nAOD500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03.75,P<0.01),而颞侧、上方、下方的AOD500均呈现类似的趋势。65眼中,并发症依次为角膜水肿5眼、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后囊膜混浊4眼,后囊膜破裂1眼。结论:微切口白内障手术适用于轻度及高危浅前房伴白内障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视力预后,降低眼压,加深中央前房深度,并开放房角。
- 潘雪峰翁铭
- 关键词:浅前房眼压
- 严重眼外伤早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疗效观察
- 2009年
- 严重眼外伤常致眼的结构破坏.伴随玻璃体视网膜损伤.引起视功能不同程度损害。临床常规早期进行急诊清创缝合创口,联合抗感染、止血剂等治疗。对合并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常选择Ⅱ期伤后10天左右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本院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20例伴有玻璃体视网膜损伤的严重眼外伤患者。为控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笔者对该组患者在伤后早期(72小时内)实施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经临床随访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童峰峰潘雪峰杨卫华刘云芳孙元强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严重眼外伤疗效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损伤眼外伤患者
- 颞侧眶骨膜联合皮瓣转移治疗上睑中外侧全层缺损16例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颞侧眶骨膜联合皮瓣转移治疗上睑中外侧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 16例上睑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后上睑缺损范围达50%,均位于颞侧,采用颞侧眶骨膜联合皮瓣转移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一期上睑再造,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4例患者术后4~5 d内角膜上方及中央上皮见擦伤,经局部用抗菌药物眼药水及角膜修复药物治疗后,上皮缺损得到修复。本组再造眼睑全部成活,2例患者上睑缘位置略偏低,2例患者眶缘前层略内卷,均获较满意的眼睑功能重建,再造眼睑外形美观,色泽与周围皮肤匹配良好;随访期间内肿瘤未见复发。结论颞侧眶骨膜联合皮瓣转移治疗上睑中外侧全层缺损无需二期手术,提高了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潘雪峰童峰峰
- 关键词:眼睑肿瘤眶骨膜眼睑缺损
- 改良睫状体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应用研究
- 童峰峰郑松泉陈健陈洪潘雪峰杨卫华刘云芳
- 1.由原手术中的单层巩膜瓣变为制作各1/3巩膜厚度的双层巩膜瓣,在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和后巩膜切除完成后,将深层巩膜瓣导入睫状体上腔,并纵向折叠后由后巩膜孔引出;浅层巩膜瓣以10-0缝线缝回原位,根据手术中的滤过情况酌...
- 关键词:
- 关键词:引流术青光眼
- 巩膜瓣下Ex-PRESS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 <正>目的:观察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19只眼)外伤性青光眼施行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手术,观察记录术后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
- 杨卫华马子伟陈洪潘雪峰王晓峰孙元强宋峰伟
- 文献传递
- 48例浅前房伴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探讨
- 目的:探讨浅前房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48眼,分为轻度浅前房组及高危浅前房组,观察手术前后各组...
- 潘雪峰翁铭
- 文献传递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硅油填充术后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硅油填充术后疗效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20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7mo,随访时给予OCT检查,评估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OCT表现有3种:黄斑裂孔闭合2眼(10%),黄斑裂孔未闭合但视网膜复位16眼(80%),黄斑裂孔未闭合伴视网膜浅脱离2眼(1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视力的提高与黄斑孔的解剖学复位情况密切相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OCT用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硅油填充术后随访可以明确诊断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为硅油取出时机提供参考。
- 潘雪峰童峰峰刘云芳王晓峰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裂孔高度近视硅油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的变化
- 2019年
-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脉络膜毛细血管(CC)血流的变化。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单侧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8例,另外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并比较CSC患者患眼(患眼组)、对侧眼(对侧眼组)及对照组右眼(对照眼组)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CFA)。结果患眼组及对侧眼组CCFA均小于对照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CSC患者对侧眼组CCFA也较对照眼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只患眼中,发现有13眼存在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局灶性增强,13眼CCFA与其余15眼进行比较,两者血流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论是患眼还是对侧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这些脉络膜微循环血流的缺失可能是导致急性CSC发生的原因之一。
- 马子伟周丹妮陈洪潘雪峰杨卫华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毛细血管
- 鼻泪道阻塞患者逆行置管手术前后泪膜及睑板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应用Kare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探讨鼻泪道阻塞患者逆行置管手术前后眼表参数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6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逆行置管的鼻泪道阻塞患者,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Kare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对照组进行泪河高度、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测量,脂质层评级、睑板腺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进行症状评分。结果鼻泪道阻塞患者42例(42眼)及对照组21例(42眼)纳入研究。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OSDI评分(17.6±2.8)分,术后(10.0±4.0)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OSDI评分(8.0±2.4)分,与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P<0.001)及术后(P=0.0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逆行置管成功患者术前泪河高度显著高于术后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后脂质层评级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包括首次和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鼻泪道阻塞逆行置管成功患者眼表泪河高度降低、不适症状改善,但评分仍高于正常人。置管术后泪膜脂质层厚度增加,有助于维持眼表泪膜的稳定性。
- 马子伟陈洪杨卫华潘雪峰刘云芳洪佳旭
- 关键词:鼻泪道阻塞逆行置管
- 飞秒激光与传统LASIK术后干眼参数变化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应用Keratograph5M比较飞秒激光与传统LASIK术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06/11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120眼,其中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30例60眼,传统LASIK手术30例60眼,于术前和术后1wk,1、3、6mo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Keratograph5M干眼检查并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结果:术后1wk,两组OSD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mo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传统组术后1wk,1、3mo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飞秒激光组术后1wk,1mo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术后3mo,飞秒激光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1wk,1mo,两组泪河高度均较术前降低(P<0.01),脂质层均较术前变薄(P<0.05)。结论:无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还是传统LASIK术都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引起干眼症状,影响程度随术后时间逐渐减弱,但飞秒制瓣能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
- 马子伟韩伟杨卫华潘雪峰陈洪
- 关键词:干眼飞秒激光LAS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