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荣
- 作品数:224 被引量:789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生物学更多>>
- 胃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下降
- 2000年
- 胃癌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近年来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发现一组门冬氨酸(Asp)-x 特异的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casp),casp 平时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于胞质中,诱导细胞凋亡的各种信号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传导系统,激活 casp,使其裂解维持细胞生存的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凋亡.作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 casp-3的表达水平,探讨 casp与胃癌发生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0/199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教研组,上海市北医院和上海北站医院手术切除的人胃癌手术标本共99例(男67例,女32例),常规100mL/L 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 林万隆陈强潘伯荣周政周汉高陈伟华
-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
- 糖抗原CA19-9的临床研究进展
- 1991年
- 糖抗原的血清免疫学测定对诊断和监视某些癌肿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糖抗原CA19—9的临床研究进展。一、CA19—9的特性 1979年美国Wister研究所Koprowski等用人类结肠癌培养细胞株SW1116免疫BALB/C鼠,取脾细胞再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 许昌泰潘伯荣
- 关键词:糖抗原CA19-9恶性肿瘤
- 幽门弯曲菌致病机理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 1990年
- 作者对120例主诉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经胃纤维镜观察并钳取胃窦或胃体粘膜活检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肥大细胞、Gomori银染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Campylobacter pylori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在120例中,C.pylori检出率为57.5%。同时还发现中性粒细胞渗出较多的部位,细菌数量很少或没有;反之亦然。作者就此对其发病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 董研罗卫红晏培松潘伯荣
- 关键词:幽门弯曲菌胃炎病理
- Crohn病的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1
- 1997年
- rohn病的临床研究现状许昌泰1潘伯荣2SubjectheadingsCrohndisease/drugtherapy主题词Crohn病/药物疗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66Crohn病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肉芽肿性疾病,...
- 许昌泰潘伯荣
- 关键词:CROHN病
- 重组GM─CSF临床应用研究
- 1995年
- 重组GM─CSF临床应用研究(730070)空军兰州医院内科许昌泰,张仲才(710033)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潘伯荣(570003)海南华康生物制品研究所梁国栋1概述目前许多对造血起作用的生长因子的分子已经克隆和纯化,并且可以通过软琼脂培养进行集落形成的...
- 许昌泰张仲才潘伯荣梁国栋
- 关键词:嗜中性白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单核细胞白细胞计数细胞毒作用
- 炎症性肠病研究现状被引量:15
- 2002年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Crohn's病(Crohn's dis-ease,CD),是小肠和大肠由炎症和溃疡引起的一组慢性疾病,并可在一生中反复发作[1-3].UC溃疡可影响结肠和直肠内壁的内层内部,以慢性复发性的肠部炎症为特征,炎症是连续的并且主要局限于直肠和结肠的粘膜层,没有瘘管和肉芽肿.CD则可延伸到肠内壁的深层[4],可以影响胃肠道的任一部分,但是经常局限于回肠末端和结肠,肠部炎症是透壁和不连续的,它可能包括肉芽肿或联合肠瘘和肛瘘[5].
- 许昌泰郭学刚潘伯荣
-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致病因素
- 奥美拉唑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1991年
- 胃壁细胞质子泵氢离子-钾离子-三磷酸腺苷酶(H^+-K^+-ATPasc)的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亚砜咪唑,omeprazole),商品名洛赛克(losec),是一种新型胃酸分泌抑制剂,已证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近年关于奥美拉唑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本文简述如下。
- 许昌泰潘伯荣
- 关键词:奥美拉唑抗溃疡药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被引量:4
- 1995年
-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癌的危险因素。Sipponen报告70%的胃癌病例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的慢性萎缩性及非萎缩性胃炎有关,15%与Hp阴性自身免疫性胃体萎缩性胃炎有关,15%组织学显示胃粘膜正常。Hp感染在慢性胃炎中所起的作用使得人们推测Hp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关。近几年国外及国内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尚无定论。
- 高晓红潘伯荣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肿瘤流行病学慢性胃炎
- 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对693例各种胃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胃枯膜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探讨幽门螺旋菌的致病作用。结果:98份样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旋菌59例,其中慢性胃炎阳性率62.7% (浅表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达91.1%),消化性溃疡阳性率57.4%;在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病理切片中可检出,仍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达91.1%。15例幽门螺旋菌阳性消化性的溃疡患者,经TDB治疗4周后有12例细菌消失,并伴有组织形态学改变。幽门螺旋菌感染与胃粘膜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本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旋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分离阳性率较高,单纯浅表性胃炎最高。临床对消化性溃疡TDB治疗有效。
- 潘伯荣任军李明峰吕苹晏培松杨慧青刘水英何建军
- 关键词:幽门螺旋菌胃部疾病
- 消化性溃疡内镜快速病原体诊断与内镜快速治疗
- 2002年
- 目的:探索内镜快速诊出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并同内镜针对病因的快速治疗效果和根除率.方法:内镜快速诊治消化性溃疡的一次完成法,首选胃窦黏膜内和溃疡白厚苔的活检.测1min尿素酶(oneminrteureasetest,1minUT),黏膜涂片快速中性红染色检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海曼螺杆菌(Helicobacterheilmannil,Hh)及白苔中的真菌(fungi)等病原菌(etiologicmicrobes),在内镜诊察胃腔黏膜病变的2-3min内,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病原体(microorganism)感染信息就已确诊.针对病因的内镜快速治疗:(1)胃窦、体、底黏膜内注射3联或5联抑菌治疗;(2)溃疡边缘内的抑酸、促溃疡愈合及杀真菌的黏膜内注射治疗.两种局部治疗皆7d,1次,直到PU愈合为内镜S期,Hp,Hh,fungi清除为止.全身系统治疗:(1)国际PPI,三联或四联bid×7d口服;(2)静脉三联3-5d;(3)对fungi性PU(ketoconazole200mg,qd×10d口服);(4)巩固治疗,于7d后进行(omeprazole20mgorranetidine300mg,qn×4wk口服),停止一切治疗1mo后内镜复查,以判定病原菌的根除率.用内镜诊治一次完成法共诊治PU1284例为研究对象.结果:按快速诊出PU病原菌及局部用药分为4组:Hp性PU,EGF组,(n=100);Hp性PU,用复方L-谷氨组(n=1082)Hh性PU组(n=70);Fungi-Hp双重感染性PU组(n=32).各组第1次均经内镜快速检出病原菌及针对病原同内镜治疗.对病原体胃窦、体、底黏膜内注射三联或五联抑菌治疗以及在溃疡周围黏膜内注射抑酸、抑菌、促溃疡愈合的三联治疗,皆7d/次.至PU愈合为内镜瘢痕治愈期(scarringstage,S).结果为PU平均2wk治愈,愈合质量100%达内镜S期,病原菌根除率高达90.6-95.7%.复发率低到1.4-9.4%.结论:内镜快速检出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并同内镜针对PU病原和促PU快速愈合的胃黏膜内局部抑菌、抑酸、促PU愈合的三联、五联剂等诊治PU技术,他是国内外目前治疗PU的最理想的好办法.显示出PU治愈快,仅10d左右,愈合质量高,�
- 杨思凤马连生潘伯荣任彩文宋刚杨铭高国林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镜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