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敏华

作品数:45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肝炎
  • 19篇重型
  • 18篇重型肝炎
  • 14篇衰竭
  • 11篇肝衰
  • 11篇肝衰竭
  • 8篇预后
  • 8篇细胞
  • 8篇慢性
  • 7篇血浆
  • 7篇血浆置换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6篇人工肝
  • 6篇并发
  • 5篇血清
  • 5篇疗效
  • 5篇慢性重型
  • 4篇人工肝支持
  • 4篇内毒

机构

  • 45篇苏州大学
  • 2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如东县人民医...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作者

  • 45篇江敏华
  • 44篇甘建和
  • 33篇赵卫峰
  • 32篇罗二平
  • 12篇秦爱兰
  • 11篇黄小平
  • 10篇吴旭东
  • 10篇徐杰
  • 8篇吴建成
  • 7篇施敏
  • 5篇朱翔
  • 4篇庞中强
  • 4篇陈祖涛
  • 4篇邵幼林
  • 3篇蒋敏
  • 3篇谢莹
  • 3篇朱海超
  • 3篇顾国浩
  • 3篇史进方
  • 3篇胡凤霞

传媒

  • 9篇苏州大学学报...
  • 4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海南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2009年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苏州医学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苏州医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8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作用于SMMC7721细胞,应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SMMC772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结果奥沙利铂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并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细胞阻滞于S期和SubG1峰。经过奥沙利铂诱导,caspase-3、caspase-9活性被上调,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aspase-8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奥沙利铂具有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凋亡途径实现。
江敏华童福易甘建和
关键词:奥沙利铂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转移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黏附、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姜黄素在体外处理SMMC7721细胞48 h,通过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姜黄素对SMMC7721细胞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姜黄素20.0、40.0、60.0μmol/L处理SMMC7721细胞48 h,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率分别为(17.31±1.78)%(、60.30±4.54)%(、100.00±0.00)%(P<0.01)。SMMC7721细胞迁移能力抑制率分别为(15.70±1.33)%(、41.90±3.34)%(、100.00±0.00)%(P<0.01)。姜黄素20.0、40.0、60.0μmol/L均能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与Matrigel胶的黏附力。结论 姜黄素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江敏华谢莹胡凤霞甘建和
关键词:姜黄素肝癌SMMC7721细胞
慢性肝衰竭患者体内sdf-1α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骨髓干细胞可以特异归巢至损伤肝脏并参与肝脏的再生修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sdf-1α)靠近n端的两个半胱氨酸被一个其他的氨基酸隔开而被归为cxc亚家族,它的惟一受体是cxcr4.sdf-1α被证明是趋化干细胞向损伤组织归巢的重要因子[1].
王晓红黄小平秦爱兰赵卫峰罗二平江敏华甘建和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再生修复基质细胞亚家族
地塞米松在D-氨基半乳糖联合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对D-氨基半乳糖(D-Gal)联合内毒素(LPS)所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影响,为深入阐明糖皮质激素在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肝功能衰竭模型组24只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1只,采用LPS 10μg/kg和D-Gal 900 mg/kg联合腹腔注射制备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同时注身地塞米松10mg/kg。健康对照组8 h,肝功能衰竭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4、6、8 h各6只小鼠心脏采血检测血清ALT、AST;肝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应用病理学双盲评价行改良Knodell评分;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肝库普弗细胞(KCs)并鉴定,ELISA法检测KCs上清液IL-10、TNF-α和核因子(NF)-κB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IL-10 mRNA表达。结果地塞米松治疗组与肝功能衰竭模型组组织学改良Knodell评分在6、8 h分别为7.500±1.871、10.830±1.172和10.500±1.049、15.670±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肝KCs上清液TNF-α水平随损伤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但治疗组较肝功能衰竭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TNF-αmRNA亦随损伤时间增加而升高,治疗组与肝功能衰竭模型组在6、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KCs上清液及肝组织IL-10随损伤时间增加而升高,治疗组较肝功能衰竭模型组升高显著,在6、8h明显(P<0.05);肝KCs上清液NF-κB活性在2 h即升高,4 h达高峰,4~6 h为一高峰平台,8 h与正常无差异,两组2、4、6 h各时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功能衰竭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肝脏KCs NF-κB表达,下调肝脏原位及循环中TNF-α水平,调节促炎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而起作用。
甘建和吴旭东江敏华赵卫峰黄小平李国云
关键词:地塞米松
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探讨被引量:16
2004年
回顾了救治的 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 ,分析其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 ,认为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血浆置换结合综合基础治疗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庞中强赵卫峰江敏华罗二平施敏甘建和
关键词:血浆置换妊娠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终前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在临终前不同时段血清总胆固醇(Tch)水平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eh)水平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本院187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Tch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临终前不同时段血清Tch水平的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存活组及死亡组在临终前21~40d、11~20d、6~10d和1~5d四个时段的Tch水平(mmoL/L)分别为(3.41±0.97)、(3.14±0.53)、(2.36±0.45)、(2.10±0.71)和(1.91±0.65)。死亡组临终前21~40d、11~20d、6—10d、1~5d血清Tch水平逐渐降低;死亡组临终前11~20d时段与21~40d时段血清Rh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ch水平与ACLF病情密切相关,随着肝衰竭病程向终末期发展,Tch水平逐渐下降,血清Teh水平可以作为ACLF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标志之一。
谢莹甘建和吕胜祥江敏华陈科王晓红
关键词:肝衰竭总胆固醇预后
中药致肝衰竭特点及人工肝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药致肝衰竭的特点,探讨人工肝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中药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根据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分为治疗组(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照组(内科...
朱海超赵卫峰江敏华秦爱兰罗二平黄小平甘建和
关键词:肝衰竭回顾性调查人工肝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内科综合治疗
文献传递
肝衰竭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诱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常见诱因,探讨SIRS与ACLF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3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SIRS分为SIRS组(282例)和非SIRS组(211例),分析SIRS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转归;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同诱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ACLF患者SIRS发生率57.20%。引起SIRS最常见诱因为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且与预后明显相关(OR分别为4.355和3.557,P<0.05)。SIRS严重者,病死率高(P<0.05)。结论感染与消化道出血是ACLF发生SIRS的最常见诱因,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凤霞黄小平甘建和江敏华罗二平黄燕吕胜祥顾静杨柳
关键词:肝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999年5月至2003年6月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2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患者存活216...
甘建和赵卫峰徐杰罗二平江敏华吴建成吴旭东施敏庞中强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重型肝炎疗效预后
文献传递
282株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04年
对从 2 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7月间医院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 2 82株肠球菌的药敏测定、临床分布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 186株 (6 6 .0 % ) ,屎肠球菌 84株 (2 9.8% ) ,其他肠球菌 12株(4 .2 % )。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 ,肠球菌属的分离率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 (4 7.9% ) ,其次为尿液 (17.7% ) ,药敏结果显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的耐药率最低 ,粪肠球菌为 2 .7%和 0 .5 % ,屎肠球菌为 1.2 %和 1.2 %。氨苄西林、青霉素G对粪肠球菌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13.4 %、2 6 .3% ;而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明显耐药。结果提示 :临床上肠球菌属感染主要以呼吸、泌尿系统为主 ;肠球菌存在明显的耐药性 ,其所致感染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施敏赵卫峰张险峰罗二平江敏华吴旭东刘江庞中强甘建和
关键词:耐药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