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荣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衍生物
  • 7篇竹红菌乙素
  • 6篇细胞
  • 3篇胃腺
  • 3篇胃腺癌
  • 3篇腺癌
  • 3篇光敏剂
  • 2篇人胃腺癌
  • 2篇肉瘤
  • 2篇杀伤
  • 2篇杀伤效应
  • 2篇细胞内
  • 2篇细胞内分布
  • 2篇小鼠
  • 2篇小鼠S180...
  • 2篇磺酸
  • 2篇光动力
  • 2篇癌细胞
  • 2篇胞内
  • 1篇毒性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殷荣
  • 6篇顾瑛
  • 4篇黄乃艳
  • 4篇曾晶
  • 4篇王颖
  • 2篇赵井泉
  • 2篇赵洪友
  • 2篇甄洁
  • 2篇邓虹
  • 2篇王钰铖
  • 1篇朱建国

传媒

  • 5篇中国激光医学...

年份

  • 8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两种新型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在人胃腺癌BGC-823细胞中吸收规律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两种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位脱乙酰基13位3-氨基-1-丙磺酸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在人胃腺癌BGC-823细胞中的吸收规律。方法以浓度为4μM的PENSHB、DPROHB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分别孵育0、0.5、1、2、4和8 h,用荧光分析法测定细胞内光敏剂含量,通过浓度-荧光强度标准曲线换算成光敏剂浓度,绘制每种光敏剂的孵育时间-细胞含量的关系曲线。以浓度为0.5、1、2、4和8μM的两种光敏剂分别孵育BGC-823细胞4 h后,测定细胞内荧光强度,绘制光敏剂的孵育浓度-细胞含量关系曲线。结果 BGC-823细胞对PENSHB和DPROHB的吸收含量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者变化趋势相近,孵育1 h内细胞吸两种新型光敏剂收含量增加较快,4 h达到平台。在本实验的浓度范围内PENSHB和DPROHB的细胞吸收量随孵育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基本呈线性关系,上升趋势相似。两者在细胞内的吸收含量依赖孵育时间及孵育浓度。结论两种新型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DPROHB在提高水溶性及光动力效应的同时,细胞吸收特性良好,是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光敏剂。
殷荣邓虹黄乃艳曾晶王颖赵井泉顾瑛
关键词:光敏剂肿瘤细胞
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对小鼠S180肉瘤杀伤效应的研究
殷荣王钰铖黄乃艳曾晶顾瑛
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对小鼠S180肉瘤杀伤效应的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对小鼠S180肉瘤动物模型的光动力杀伤作用,评价其对在体肿瘤的杀伤效应。
殷荣王钰铖黄乃艳曾晶顾瑛
关键词:小鼠S180肉瘤竹红菌乙素杀伤效应衍生物杀伤作用光动力
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在人胃腺癌细胞内分布情况的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两种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位脱乙酰基13位3-氨基-1-丙磺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并与其母体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B,HB)进行比较,初步了解两种新型光敏剂在线粒体的定位情况。
殷荣王颖赵洪友甄洁顾瑛
关键词:竹红菌乙素细胞内分布衍生物人胃腺癌光敏剂磺酸
一种新型酞菁锌磺酸衍生物ZnPcSmix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 肺癌在全球癌症中占12.7%,高于乳腺癌(10.9%)和结直肠癌(1.23%),通常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治疗,但副作用很多。光动力疗法(PDT)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疗效。但第一代光敏剂光卟啉存在化学异质性高,红光的吸收低,
殷荣
关键词:人肺癌细胞系衍生物酞菁锌磺酸
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在人胃腺癌细胞内分布情况的研究
殷荣王颖赵洪友甄洁顾瑛
两种新型竹红菌乙素衍生物的细胞吸收规律及光动力杀伤效应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两种新型光敏剂17-5-氨基-1-戊磺酸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脱乙酰基13-3-氨基-1-丙磺酸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在人胃腺癌细胞BGC-823中的吸收特性和细胞内分布情况...
殷荣
关键词:光动力效应荧光强度光敏剂
文献传递
竹红菌乙素及其衍生物对人胃腺癌细胞光动力杀伤效应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测定两种新型光敏剂5-氨基-1-戊磺酸取代竹红菌乙素衍生物(PENSHB)和15位脱乙酰基13位3-氨基-1-丙磺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DPROHB)的细胞毒性及其光动力杀伤效应,并与其母体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HB)的细胞毒性、光动力杀伤效应进行比较。初步了解两种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作用效果。方法三种光敏剂分别孵育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光动力组:采用波长532 nm、功率密度20 mW/cm2 KTP激光照射1 000 s。光敏剂组:仅孵育24 h。用MTT法分别测定各组不同光敏剂浓度下的癌细胞存活率。分别绘制药物对细胞光毒及暗毒的杀伤曲线,并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光动力组半数杀伤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PDT)及光敏剂组半数杀伤浓度(50%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DT)。并由此计算光敏剂的安全系数。结果 PENSHB、DPROHB及HB对BGC-823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PDT)分别为26.22、28.14和48.03 nM;PENSHB、DPROHB的IC50-PDT与HB的IC50-PDT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ENSHB的IC50-PDT与DPROHB的IC50-PDT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光敏剂组PENSHB、DPROHB及HB半数杀伤浓度(IC50-DT),分别为3.42、4.20和4.48μM,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ENSHB、DPROHB及HB的安全系数依次为130,173,93。结论 PENSHB和DPROHBP对BGC-823细胞株的PDT杀伤效应无明显区别,但均强于HB,三种光敏剂对细胞暗毒性相当,PENSHB和DPROHBP较HB安全性有所提高。
殷荣赵井泉黄乃艳王颖曾晶朱建国邓虹顾瑛
关键词:激光细胞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