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华平
- 作品数:31 被引量:61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红壤坡地干旱季节地表/大气界面水分传输——以茶园为例
- <正>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桃源生态试验站为依托,在季节性干旱期以红壤坡地茶园为研究对象,用波纹比——能量平衡法研究了红壤坡地干旱季节地表/大气界面水热传输特性,并从界面角度探讨了红壤坡地开发利用的防旱、抗旱的农业技术措施的...
- 段华平卞新民
- 关键词:红壤坡地季节性干旱水分传输
- 文献传递
- 基于清单分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被引量:11
- 2011年
- 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识别出污染关键源区,可以提高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效。通过清单分析定量核算农业非点源污染物(COD、TN、TP)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以非点源污染敏感性评价和污染类型划分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提出了区划原则、分区方法和命名方法。该区划结果可以实现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分级管理和分类控制。最后,以江苏省的64个县(市、区)作为基本单元(市辖区除外),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
- 孙勤芳段华平赵建波朱琳卞新民
-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
- 农业发展新形势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被引量:10
- 2005年
- 培养农村区域发展专门人才是我国农业实行区域发展战略的需要。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经过专业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建设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技术学科基础上文理交融的学科特色、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优势特色、教学科研相长的素质教育体系特色的专业。
- 卞新民景桂英段华平
-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
- 农田水循环:地表-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3年
- 对地表 -大气界面水分传输影响因素做了简要概括。重点从液态水分消耗的速率和大气净得的水汽速率两个方面探讨了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 (SPAC)界面过程中地表 大气界面水分传输的研究进展和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 ,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段华平卞新民谢小立王凯荣
- 关键词:农田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传输
- 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清单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农业源甲烷排放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采用IPCC(2006)推荐的排放系数法对2009年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09年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总量为990.348Gg,其中,水稻种植是江苏省最大的甲烷排放源,年排放量为829.577Gg,占全省总排放量的83.77%;畜禽养殖和秸秆燃烧甲烷排放较少,占甲烷排放总量的14.54%和1.69%。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平均强度为9.63t/km2.a,甲烷排放强度超过12t/km2.a的城市分别是扬州、淮安、南通市和泰州市,排放强度分别为13.88t/km2.a、13.52t/km2.a、13.48t/km2.a和12.29t/km2.a。
- 徐兴英段华平张丽王梁孙秀娟卞新民
- 关键词:甲烷排放因子排放清单
- 红壤坡地干旱季节地表-大气界面水分传输——以茶园为例被引量:4
- 2004年
- 以红壤坡地茶园为研究对象 ,用波纹比——能量平衡法研究了红壤坡地干旱季节地表 -大气界面水热传输特性 ,结果表明 :在茶园稳定生态系统中 ,气象因素和表层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地表 -大气界面水热传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受旱条件下 ,土壤水分对地表 -大气界面水热传输起决定作用 ,土壤水分越小 ,潜热通量越小 ,显热通量越大 ,反之亦然。观测期间 ,棵间蒸发量占总蒸散量的 3 2 % 。
- 段华平卞新民谢小立王凯荣
- 关键词:红壤坡地干旱季节水分传输水分利用效率水分蒸发
-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分析被引量:310
- 2011年
- 采用1990-2009年农作物产量、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碳吸收量、碳足迹呈现增加趋势,碳吸收强度表现稳定,随着农用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990年的0.08hm2/hm2增加到2009年的0.13hm2/hm2。各省(市、自治区)单位面积碳足迹差异十分明显,2009年最高的福建为0.27hm2/hm2,最低的黑龙江为0.08hm2/hm2。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碳生态盈余,碳足迹占同期生产性土地面积(耕地)的比例在10%左右,但随着年份的递进,所占比例有增大的趋势,1990年为8.46%,2009年为12.75%。
- 段华平张悦赵建波卞新民
-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碳足迹
- 红壤坡地干旱季节地表/大气界面水分传输
-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加之受地貌影响,岗坡地旱情更加突出,伏秋季性干旱往往成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该文以中国科学院桃源生态试验站为依托,在季节性干旱期以红壤坡地茶园为研究...
- 段华平
- 关键词:红壤坡地季节性干旱水分传输
- 文献传递
- 长江下游沿江丘陵区抗旱高效种植制度结构调整研究
- 为种植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区域种植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分析江苏沿江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季节性干旱问题为基础,提出了该地区抗旱高效种植制度的调整重点.
- 段华平卞新民刘建
- 关键词:水资源沿江地区季节性干旱
- 水稻避热抗热栽培生态生理机理及关键技术
- 郑建初卞新民陈留根张卫建金之庆汤日圣盛婧朱普平石春林方先文段华平张彬陶红娟
- ① 课题来源与背景“水稻避热抗热栽培生态生理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2004年由江苏省科技厅招标立项,承担单位:江苏省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水稻热害发生频率也日趋严重。近年来,四川、湖...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热害抗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