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茹

作品数:56 被引量:43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盆地
  • 15篇四川盆地
  • 11篇地层
  • 11篇同位素
  • 9篇地层学
  • 9篇牙形石
  • 8篇生物地层
  • 7篇奥陶系
  • 6篇三叠
  • 5篇旋回
  • 5篇油藏
  • 5篇植物
  • 5篇上奥陶统
  • 5篇碳同位素
  • 5篇孢粉
  • 5篇奥陶世
  • 4篇氧同位素
  • 4篇植物群
  • 4篇塔里木盆地
  • 4篇晚奥陶世

机构

  • 5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石油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勘探...
  • 4篇中国科学院南...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牛津大学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6篇樊茹
  • 37篇卢远征
  • 37篇邓胜徽
  • 30篇李鑫
  • 19篇张学磊
  • 10篇张师本
  • 6篇贾鹏
  • 6篇李伟
  • 4篇罗忠
  • 3篇胡永乐
  • 3篇段文哲
  • 3篇李保柱
  • 3篇赵怡
  • 2篇张宝民
  • 2篇沈楠
  • 2篇何东博
  • 2篇贾鹏
  • 2篇邵辉
  • 2篇刘璐
  • 2篇杨芝林

传媒

  • 11篇地层学杂志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论评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第四届全国地...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层序地层的级别划分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层序地层的级别划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得到目标层段的伽马测井数据的最大熵谱值;计算目标层段的伽马测井数据与最大熵谱值的比值,得到所述比值与深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利用所述函数关系表达式,...
贾鹏李伟卢远征李鑫樊茹
文献传递
基于深度残差神经网络迁移学习的牙形刺图像识别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探索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牙形刺图像智能识别效果,研究选取奥陶纪8种牙形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视显微镜采集牙形刺图像1188幅,收集整理公开发表文献的牙形刺图像778幅,将图像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对训练集图像进行旋转、翻转、滤波增强处理,解决了训练样本不足的问题。基于ResNet-18、ResNet-34、ResNet-50、ResNet-101、ResNet-152五种残差神经网络模型,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获取模型参数,五种模型测试Top-1准确率分别为85.37%、85.85%、83.90%、81.95%、80.00%, Top-2准确率分别为94.63%、94.63%、94.15%、93.17%、93.66%,模型对牙形刺图像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ResNet-34识别准确率最高,说明对于特征简单的牙形刺属种,增加网络深度并不一定能提升准确率,而确定合适深度的模型则不仅可以提高识别准确率,还可以节约计算资源。通过ResNet-34模型的迁移学习训练和重新训练效果对比可以看出,迁移学习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准确率,而且可以较快获取模型参数,因而可作为小样本古生物化石图像识别的重要方法。研究还发现,体视显微镜下牙形刺图像的识别准确率高于扫描电镜下图像识别准确率,化石完整性和相似性、照相角度以及数据集的大小是影响图像识别准确率的主要原因。
柳天滋陈昕李想樊茹刘逸鹏李焕菁
关键词:牙形刺图像识别
重庆南川三泉奥陶系宝塔组碳同位素特征及地层对比被引量:3
2019年
对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宝塔组进行连续而高密度的碳、氧同位素和牙形刺采样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值及曲线形态与晚奥陶世凯迪期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Gutternberg Inorganic Carbon Excursion (GICE)一致,并显示出的三个次级峰值。宝塔组自下而上发育牙形刺:Protopangerodus insculptus带和Hamarodus brevirameus带。通过与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其他剖面宝塔组碳同位素曲线的对比,发现GICE事件在不同剖面发育程度不完全一致,南部发育较北部更全,宝塔组起始沉积时间有差异。通过与湖北、安徽、塔里木盆地、北美和瑞典地区的对比,认为中扬子地区宝塔组可能发育不完全;塔里木盆地其浪组与四川盆地宝塔组可对比;再次证实GICE事件具有全球性属性,其多次波动的特征可能与地球古海洋环境变化和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有密切关系。
马雪莹卢远征罗忠罗忠李鑫樊茹
关键词:地层对比牙形刺奥陶系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中数据的有效性被引量:28
2010年
碳酸盐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能否有效地反应原始大洋的同位素组成是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此,如何准确地判断碳同位素比值的有效性成为该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碳同位素值有效性受成岩作用、地层缺失、样品处理过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成岩作用是诸多因素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因而正确判别碳同位素值可靠性通常也就是对样品及其同位素组成经受成岩改造程度的评定。确保碳同位素测试结果可靠应主要把握前期严格选样和后期数据分析两个重要环节。前期选样包括野外和室内两步,是在宏观尺度上对数据可靠性的把握;后期数据分析则主要是在严格选样的基础上,利用碳(及附带的氧)同位素自身数据特征以及借助Mn、Fe、Sr等微量元素特征从元素级别的微观角度对同位素值有效性做出进一步判别。
樊茹邓胜徽张学磊
关键词:碳酸盐岩有效性
华南上奥陶统宝塔组天文年代格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对华南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四川省南江县桥亭剖面、重庆市南川区三泉剖面和贵州省习水县良村剖面上奥陶统宝塔组高分辨率磁化率(MS)数据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识别出405ka长偏心率、100ka短偏心率、30ka斜率和20ka岁差沉积旋回,其中偏心率和岁差旋回信号最强。利用405ka长偏心率旋回进行天文调谐后得出三条剖面宝塔组的沉积时限分别为4.17Ma、5.64Ma和5.05Ma,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7.67m·Ma^(-1)、4.68m·Ma^(-1)和6.37m·Ma^(-1),呈现出从北往南沉积时限变长,沉积速率变小的趋势,指示了北部接受沉积时间要比南部更晚,海侵从南向北推进。良村剖面宝塔组中所产牙形石Hamarodus brevirameus带和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带的延续时限分别为3.62 Ma和1.43 Ma;桥亭剖面三叶虫Niuchangella angustilimbata间隔带、Dislobosaspis xixiangensis延限带和未建带的延续时限分别是2.83 Ma、0.41Ma和0.81Ma。
马雪莹邓胜徽卢远征卢远征罗忠吴怀春罗忠房强
关键词:上奥陶统旋回地层学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与对比被引量:34
2015年
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十余条露头剖面和覆盖区数十口油气探井的研究,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为雅安—南江、峨边—仪陇、威远—开县、宜宾—石柱、雷波、龙门山、城口—巫溪、桐梓—恩施和沿河—大庸等9个地层小区,对其中在油气勘探中较重要的4个小区的地层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将震旦系划分为下部的陡山沱组/喇叭岗组和上部的灯影组,后者进一步分为4个岩性段。把灯影组中上部的一套碎屑岩视为一个标志性的岩性段;并将原归于灯影组顶部,以麦地坪段为代表,含早寒武世小壳类化石的地层从该组中分出,作为寒武系底部的一个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依据最新的中国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标准,将震旦系底界置于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之底,顶以麦地坪组底平行不整合为界;陡山沱组相当于震旦系下统到上统下部,即包括下统九龙湾阶、陈家园子阶和上统下部吊崖坡阶,而喇叭岗组只相当于吊崖坡阶,灯影组则仅相当于上统上部灯影峡阶。以岩性、古生物、稳定碳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测年以及测井曲线等为依据建立了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系的对比关系,并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标准剖面进行了对比。
邓胜徽樊茹李鑫张师本张宝民卢远征
关键词:岩石地层地层区划地层划分与对比四川盆地
中国陆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被引量:3
2013年
2010年4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了将侏罗系底界的GSSP放在奥地利Kuhjoch剖面的提案,将侏罗系底,即赫塘阶的底界,定义为菊石Psiloceras spelae Guex的trolicum Hillebrandt&Krystyn亚种的首现面。
邓胜徽卢远征樊茹李鑫
关键词:生物地层陆相地层植物化石孢粉组合
四川盆地东缘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备受地质界重视。该组在不同地区可进一步划分为4~8个岩性段,由于缺乏连续发育的海相化石,陆相化石演化速率较慢,地震波识别精度不够及受断层干扰等等问题,不同地区各段的对比关系是地质学界争论多年的疑难问题。笔者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支持下,开展了对此问题的综合研究,
卢远征李鑫邓胜徽樊茹
关键词:同位素地层学孢粉地层学须家河组
早侏罗世Toarcian期大洋缺氧事件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响应被引量:21
2012年
早侏罗世Toarcian期(图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的研究有近30年的历程,西方学者在西欧及地中海地区从沉积、古生物、地球化学等展开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重要的发现.进入21世纪以后,该事件成为国际中生代地质研究的热点,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欧洲以外,甚至到了南半球.针对海相地层的研究表明,该事件发生时期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下层水体缺氧以及表层水体富营养化,黑色页岩广泛发育,碳、氧、锶、锇和氮同位素、镁/钙比值等出现异常,生物发生了集群灭绝事件.该事件存在于北方洋(Boreal Ocean)和特提斯洋(Tethys Ocean)海域和泛大洋(Pathalassa Ocean)区域,在南北半球均有记录,是一次全球性海洋缺氧事件.然而,该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影响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等科学问题学术界还知之甚少.笔者通过对中国,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陆相侏罗系的研究,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认为陆地生态系统对该事件有明显的响应,主要表现在:(1)聚煤作用明显减弱或中断,出现红色沉积或湖相黑色页岩;(2)植物群出现明显衰退,喜热型(南方型)植物属种比例增加,并向高纬度迁移,孢粉组合中出现Classopollis高含量带;(3)气温升高、趋干,气候带边界向高纬度推移.中国是世界陆相侏罗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中国北方地区早、中侏罗世时期气候总体温暖而潮湿,大型湖盆区侏罗系连续发育,多门类生物化石丰富,剖面出露完整,为研究该事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学者可望在此研究领域中有所作为.
邓胜徽卢远征卢远征方林浩樊茹刘璐
关键词:早侏罗世生态系统地层学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划分、时代及中-上三叠统界线被引量:20
2018年
广泛发育于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的延长组是我国最重要的陆相三叠纪地层之一,也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力含油气层系之一,其时代意见对相关的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均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延长组的时代被归于晚三叠世,视为中国北方陆相上三叠统的典型代表,尽管在20世纪中后期已有学者提出延长组的下部应为中三叠统.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以及新获得的长7中下部凝灰岩锆高精度测年结果,认为延长组的中下部(相当于长7及以下地层)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底部不能排除属于安尼期晚期的可能性;主力烃源岩长7油页岩、泥岩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延长组的上部,即长6及以上地层的时代属于晚三叠世,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主体部分普遍缺失晚三叠世晚期地层;中/上三叠统的界线位于延长组的内部,大致与长7和长6之间的界线相当;中三叠世拉丁期是鄂尔多斯盆地古环境的重要转折时期,古环境的转变与秦岭的主构造活动期以及四川盆地的重大环境转折期基本等时,说明上述构造活动和环境的重大转变可能是相互关联的,是处于拉丁期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之下,构造运动作用的结果.
邓胜徽卢远征罗忠樊茹李鑫赵怡赵怡朱如凯朱如凯
关键词: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