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雪梅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原生质
  • 2篇原生质体
  • 2篇芝麻菜
  • 2篇植株
  • 2篇质体
  • 1篇油菜
  • 1篇原生质体培养
  • 1篇原生质体融合
  • 1篇杂交
  • 1篇再生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胚轴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杂交
  • 1篇下胚轴
  • 1篇甘蓝
  • 1篇甘蓝型
  • 1篇甘蓝型油菜

机构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传利
  • 2篇毛孝强
  • 2篇桂雪梅
  • 2篇刘雅婷
  • 2篇林良斌
  • 1篇厦国银
  • 1篇朱媛
  • 1篇杨志新

传媒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芝麻菜下胚轴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及再生植株被引量:3
2008年
以芝麻菜Erucasativa Mill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研究了光照条件、苗龄、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浓度及纯化条件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制备的影响.以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改良KM8p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培养.结果表明,无菌苗的下胚轴酶解10h,用“过滤-离心-漂浮法”进行纯化后,可高效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培养基的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当密度为7×10^4mL^-1时,分裂频率最高,为24.8%.4周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为5.6%.然后转移到培养基上使其增殖,当愈伤组织长至3~5mm时,将其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芽分化率为33.6%.当芽长2~3cm时,将其切下插入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可获得完整植株.
张传利桂雪梅朱媛刘雅婷毛孝强林良斌
关键词:芝麻菜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甘蓝型油菜与芝麻菜体的细胞杂交被引量:7
2008年
为拓宽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库,改良油菜品种,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花油3号下胚轴和芝麻菜(Eruca sativa)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然后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当PEG浓度为35%,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10^5个/mL时,融合25min时,融合率可达18.2%。融合后在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时,以附加1.0mg/L2,4-D+0.5mg/L6-BA+0.5mg/LNAA+200mg/L肌醇+300mg/L水解酪蛋白的改良的KM8p为融合体培养基,以0.1mol/L蔗糖+0.2mol/L葡萄糖+0.2mol/L甘露醇作渗透稳定剂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效果较好,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为6.8%。将融合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转移至培养基(B5无机盐+0.087mol/L蔗糖+0.2mg/L2,4-D+0.5mg/LNAA+0.2mg/L6-BA+0.5%Agar,pH5.8)上增殖培养,待愈伤组织长至直径为3-5mm时,及时将其转至分化培养基(MS无机盐+0.087mol/L蔗糖+0.1mg/LIAA+0.8mg/L6-BA+0.8%Agar,pH5.8)中诱导不定芽再生,芽分化率为35.7%。当不定芽长为2-3cm时,将其切下转入附加0.5mg/LIBA+0.2mg/L6-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左右即可形成再生植株,生根率可达88%。同时,以紫外线(60μW/cm^2)照射芝麻菜原生质体,进行不对称融合,照射2min的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照射4min的只获得愈伤组织,而照射5min以上的没有获得愈伤组织,但其愈伤组织再生、增殖及植株再生均不如对称融合。从细胞学鉴定的21块杂种愈伤组织上再生出16株杂种植株。
张传利杨志新桂雪梅刘雅婷毛孝强厦国银林良斌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芝麻菜原生质体融合植株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