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继中

作品数:85 被引量:185H指数:6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文学
  • 6篇社会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3篇文学
  • 12篇杜甫
  • 10篇学史
  • 10篇文学史
  • 9篇诗学
  • 8篇文化
  • 7篇审美
  • 6篇代文
  • 5篇魏晋
  • 5篇文化诗学
  • 5篇文论
  • 5篇国文
  • 4篇盛唐
  • 4篇司空
  • 4篇司空图
  • 4篇境界
  • 3篇杜甫研究
  • 3篇心理
  • 3篇艺术
  • 3篇中国文学

机构

  • 43篇漳州师范学院
  • 31篇闽南师范大学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75篇林继中
  • 2篇张家壮
  • 1篇邓莹辉
  • 1篇黄清
  • 1篇祖国颂
  • 1篇李圣传
  • 1篇沈金耀

传媒

  • 16篇文艺理论研究
  • 8篇杜甫研究学刊
  • 4篇东南学术
  • 4篇天府新论
  • 3篇文学遗产
  • 3篇文学评论
  • 3篇中州学刊
  • 3篇人文杂志
  • 3篇漳州师范学院...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文史哲
  • 2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文献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论坛(人...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杜甫《有感五首》求是——兼论其“书生气”
2012年
杜甫《有感五首》当作于广德元年秋,抒发其在当时复杂事势下特有的情志,提出息战、行俭德、封建的文治主张,呼吁君主下"哀痛诏"罪己,与民更始。其中透露儒生的"书生气",却是时代的正气。
林继中
关键词:杜甫民本文治
“布衣感”新论被引量:4
2007年
布衣感在盛唐有特殊的涵义,包藏着当时隐者、道教徒、侠客等多种行为模式,而鲁仲连所体现的"侠"的精神,是李白儒、仙、侠合一的"布衣感"灵魂之所在。与李白理想人格相应的创作风格是"真率"。
林继中
关键词:理想人格道教徒盛唐侠客
杜诗情感意象的一种构图方式被引量:2
1992年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创造了一些在图上看似乎并无矛盾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图形,如荷兰版画家M·C·埃夏“了望塔”画中连接两层建筑物的一根柱子,同时又是错开的。下面这个图形也是“不可能图形”:
林继中
关键词:杜甫诗创构杜甫研究
人的精神面貌在田园诗中的位置——兼论中唐田园诗蜕变之意义
1993年
田园隐栖经验有二种:其一是直接经验,如陶潜、王维,从身在田园中做深入体味得来;其二是“虚化”了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是从第一种经验来,但已是记忆、印象,甚至是从他人作品中得来,是想象,理想的成分多。如韦应物、白居易的将衙门当田园便是。他们固然也有田园隐栖的实际经验,但更多的是在想象之中将周围环境理想化,或“改造”成田园也似的环境,经验已被虚化。他们在这种虚化了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是田园诗的田园诗”的创作,“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方士庶语)。本文试图探索的就是人的精神面貌在这一创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林继中
关键词:田园诗韦应物独善诗歌风格司空图
李白歌诗的悲剧精神被引量:4
1994年
历来论者多注重李白诗的飞扬奔放,豪迈乐观,少有人揭示其英雄品格中深刻的悲剧性格,崇高感中强烈的悲剧感。事实上,李白诗整体地深蕴着悲剧精神。
林继中
关键词:悲剧精神李白诗歌诗悲剧性格悲剧感崇高感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由“致用”走向“务本”的宋学精神
1991年
无论元、白,还是韩、孟,都未能把“初发芙蓉”与“错采镂金”两种美感统一起来。中唐崛起的“务本”论为宋人统一这两种美感打了底。至北宋才综合成为“简淡”统一“绚烂”的审美理想。“绚烂归于平淡”正是由“致用”走向“务本”的宋学精神。
林继中
关键词:审美理想司空图自然美
“大欲通乎志”辨
2008年
王夫之提出"大欲通乎志",而小欲则封于私。前者如汉高祖、魏武帝,后者如杜甫。大欲、小欲,都有一个升华过程,能得"一国之心"者,方可言"通乎志"。
林继中
关键词:大欲
文学何以沦为道德之婢?——世俗地主文化构型研究之一
1989年
一隋末名儒王通(文中子)似乎是第一个以“君子”、“小人”论文的。其《中说·事君》篇云:文士之行可见: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珪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这种偏激的批评法在盛唐并无继响。也许是初、盛唐的统治者采取“三教并用”的政策,致使儒学未能一统天下;也许是胡姬、胡帽、胡马、胡床。
林继中
关键词:士大夫统治者儒家伦理学胡姬仁义道德
情志:心灵的通道──中国诗学的思维方式研究
1999年
林继中
关键词:中国诗学王夫之情感结构象外之象《人间词话》
“象外之象”的现代阐释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拟以上示图式阐释“象外之象”:图式表明诗歌意象与心与物的双重联系。一、说“取”司空图所云“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指什么?或以为指现实中事物的真相,或以为指诗歌中易于感知之具体形象,或以为当指包括无形的事件在内的诗歌意象,等等。明确第一个“象”何所指,是准确阐述“
林继中
关键词:象外之象司空图离形得似二十四诗品取象韦应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