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安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稻两鸭”共作系统的生态效应及经济效益研究
- 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是在稻田养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稻田复合种养系统。近年来,该生态农业模式又不断地被创新并推广应用。本论文对传统稻鸭共作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研究开发了“一稻两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旨在进一步完善稻鸭共作...
- 林田安
- 关键词:生态效应生态农业
- 一种田间一季水稻套养两批鸭子持续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一季水稻套养两批鸭子持续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本发明在第一批鸭子上田的10天之前,放养第2批雏鸭以接替第一批鸭子进行病虫草害的控制,两批鸭子在稻田有10天左右的共栖期,使在水稻返青期至成熟期的时段内也一直...
- 章家恩梁开明林田安全国明赵本良罗明珠
- 一种田间一季水稻套养两批鸭子持续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一季水稻套养两批鸭子持续控制病虫草害的方法。本发明在第一批鸭子上田的10天之前,放养第2批雏鸭以接替第一批鸭子进行病虫草害的控制,两批鸭子在稻田有10天左右的共栖期,使在水稻返青期至成熟期的时段内也一直...
- 章家恩梁开明林田安全国明赵本良罗明珠
- 文献传递
- 一稻两鸭共作对稻田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4年
- 鸭稻共作是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的重要技术,对稻田土壤养分消耗具有一定的缓冲和调控作用。但在鸭稻共作有机生产模式中,外源性化肥投入的缺乏常常成为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为更好地解决有机种植中土壤养分供应的问题,对常规鸭稻共作进行了调整,建立了2种"一稻两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对常规稻作、常规鸭稻共作、一稻两鸭轮养及一稻两鸭套养4种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稻作,3种鸭稻共作模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全钾、全氮的含量,同时减小碱解氮的消耗。与比生产前期相比,生产结束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3种鸭稻共作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比生产前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在生产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而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土壤全磷含量的降低程度低于常规稻作。早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和一稻两鸭轮养模式下的土壤全磷含量比常规稻作分别高出13.53%和11.01%。与常规鸭稻共作模式相比,一稻两鸭轮养和套养模式增加了全氮以及全钾有机物的积累,同时减缓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下降。晚稻生产结束后,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出3.7%,10.39%和7.59%。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早稻时期一稻两鸭套养模式下的水稻产量比常规鸭稻共作模式高12.90%,晚稻时期则比常规鸭稻共作高12.19%。一稻两鸭共作模式中,由于两批鸭子的存在,其排便和中耕作用几乎贯穿于水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因此培肥效果与常规鸭稻共作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系统内的养分循环利用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 梁开明章家恩林田安全国明罗明珠赵本良
- 关键词:鸭稻共作土壤养分
- 鸭稻共作绿色健康生产系列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与示范应用
- 章家恩赵本良全国明梁开明秦钟罗明珠骆世明林田安宋春秀
- 该项目在国内现行使用的鸭稻共作生产技术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生产实际问题,创新研发、构建与集成了一系列的鸭稻共作生物多样性利用的技术体系,包括“一稻两鸭套养”、“水稻-牧草邻作养鸭”、“水稻旱直播养鸭控螺”、“多品种水稻混...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养鸭病虫草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