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辉
- 作品数:80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昆明理工大学校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显示双相不锈钢热变形再结晶晶粒晶界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双相不锈钢热变形再结晶晶粒晶界的方法,属于金相样品制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高Mn不锈钢奥氏体晶界显示不清晰和显示方法复杂的问题;本方法能够清晰且完整的显示双相不锈钢热变形再结晶晶粒晶界,通过分...
- 杨银辉潘晓宇邓亚辉倪珂蒲超博
- 文献传递
- 03Cr18NiMoN节镍双相不锈钢的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被引量:5
- 2019年
- 为了探究03Cr18NiMoN节镍双相不锈钢高温轧制变形机制和组织演变规律,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850~1 1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变形量为50%条件下对其进行高温压缩研究。流变应力曲线在950~1 150℃的较高变形温度和0.01~0.1 s-1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呈现出明显动态再结晶特征。变形初期,试验钢的加工硬化率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不利于动态再结晶软化。组织分析表明,随变形温度升高至1 050℃和应变速率降低,奥氏体动态再结晶更加充分,晶粒细化程度明显提高,而1 150℃高变形温度使奥氏体再结晶晶粒粗化。在950℃、0.01~1 s-1的变形条件下,铁素体动态回复逐渐加强。热变形激活能Q=549.7 kJ/mol,高于2 205双相不锈钢(451 kJ/mol),表观应力指数n=6.079,表明其变形机制主要以体扩散引起的位错低温攀移为主。热加工图分析表明,失稳区域随应变量增加逐渐增大,结合流变应力曲线和显微组织分析,确定最佳加工区域为950~1 050℃的变形温度和0.01~0.018 s-1的应变速率,且功率耗散因子处于较高(0.36~0.50)水平。此外,基于Z参数建立了试验钢的峰值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 李凯强杨银辉钱昊曹建春
-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本构方程热加工图
- Fe-18Cr-9Mn-1.1Ni-1.1Mo-0.2N节Ni型双相不锈钢高温热变形行为被引量:4
- 2019年
-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实验机在温度为1123~1423K,应变速率为0.01~10s^-1的条件下对Fe-18Cr-9Mn-1.1Ni-1.1Mo-0.2N节Ni型双相不锈钢进行热压缩实验,以研究其高温热压缩变形机理和组织演变规律,确定了应力水平常数α值,依照双曲正弦方程,建立了Z参数的峰值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且绘制了不同应变量下的热加工图。研究表明:在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低应变速率0.01~0.1s^-1的高温1323~1423K区域,峰值应力所对应的应变值越小,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越容易发生。相同应变速率下,奥氏体相随变形温度升高由动态回复向动态再结晶组织转变。铁素体动态再结晶主要发生在1123~1223K中低温区。基于热变形方程计算得到该双相不锈钢的表观形变激活能(Q=578.46kJ/mol)高于2205双相不锈钢(451kJ/mol),其表观应力指数n=8.4398,表明它的变形机制主要是以晶格自扩散控制的稳定结构模型为主。热加工图分析表明,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在较高应变速率区域失稳区增大。确定的最佳热加工区域的条件:应变速率为0.01~0.08s^-1,温度为1323~1423K,该区域功率耗散系数都较大,为0.30~0.52,该条件下试验钢热变形以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为主。
- 钱昊杨银辉曹建春苏煜森
-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热变形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热加工图
- 节Ni型2101双相不锈钢的高温热加工行为研究被引量:17
- 2018年
- 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1123~1423 K、应变速率为0.001~10 s^(-1)的条件下对2101双相不锈钢进行了热压缩实验,以研究热变形参数对其热加工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应变速率下,随温度升高,流变曲线由动态再结晶向动态回复转变。变形速率由0.001 s^(-1)增至0.01和0.1 s^(-1)提高了动态再结晶温度范围,而1和10 s^(-1)的较高应变速率不利于动态再结晶。在应变速率为0.001~0.1s^(-1)、变形温度为1253~1323 K时,峰值应力所对应的应变越小,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越容易发生,有利于等轴状再结晶组织形成。低应变速率下,变形温度升高使奥氏体再结晶晶粒长大,且Zener-Hollomon参数较大时,动态再结晶效果变差与Mn稳定奥氏体能力较Ni弱有关。基于热变形方程计算得到该不锈钢热变形激活能Q=464.49 k J/mol,略高于2205双相不锈钢,并建立了峰值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结合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根据热加工图确定了最佳热加工区域为应变速率在0.001~0.1 s^(-1)、变形温度为1220~1350 K,该区域功率耗散系数处于0.40~0.47的较高值,发生了明显奥氏体动态再结晶。
- 苏煜森杨银辉曹建春白于良
- 关键词:热变形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热加工图
- 23Cr-2.2Ni-6.3Mn-0.26N节Ni型双相不锈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1073~1423 K,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对23Cr-2.2Ni-6.3Mn-0.26N节Ni型双相不锈钢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低温高应变速率变形时以两相动态回复(DRV)为主,而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变形时以奥氏体动态再结晶(DRX)为主,且在0.01和0.1 s^(-1)较低应变速率下,奥氏体相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增大。试样的软化机制与Z参数有关,在低Z值条件下,热变形软化以奥氏体相DRX为主。基于热变形方程得到试样的表观应力指数为5.18,热变形表观激活能为391.16 kJ/mol,并利用Sellars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峰值流变应力与Z参数关系本构方程。DRX临界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减小而增大,DRX临界应变随变形温度减小而增加,且随应变速率增加(0.1~10 s^(-1))在较低变形温度下先增大后减小。确定了DRX临界应力(应变)和峰值应力(应变)的关系,DRX特征参数和Z参数相关模型,以及奥氏体相DRX体积分数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DRX行为进行预测,表明应变速率增加和变形温度下降会推迟DRX发生。
- 邓亚辉杨银辉曹建春钱昊
-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力
- 一种高性能双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双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属于双相不锈钢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调整高性能双相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制备方法,实现双相不锈钢的最佳性能,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不锈钢铸坯依次进行锻造、轧制、固溶处理后,然后水...
- 杨银辉李赵中祁宇夏高令
- 一种改性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夹杂物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夹杂物的方法,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改性方法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其中RH精炼中依次加入锆铁合金、钛铁合金。锆铁合金对Ti微合金钢中的夹杂物进...
- 曹建春罗瀚宇周晓龙王俊彩杨银辉杨立盛张金昌雍岐龙
- 一种Ti-Mo复合微合金化钢超细化奥氏体晶粒的控轧控冷工艺方法
- 一种Ti‑Mo复合微合金化钢超细化奥氏体晶粒的控轧控冷工艺方法,其主要是:本发明采用Ti含量为0.01~0.5%,Mo含量为0.01~0.5%,C含量为0.01~0.5%的Ti‑Mo复合微合金化钢。将上述Ti‑Mo复合微...
- 曹建春周煌周晓龙阴树标杨银辉高鹏
- 一种Ti-Zr复合微合金化钢超细化奥氏体晶粒的控轧控冷工艺方法
- 一种Ti‑Zr复合微合金化钢超细化奥氏体晶粒的控轧控冷工艺方法,其主要是:本发明采用Ti含量为0.01~0.5%,Zr含量为0.01~0.5%,C含量为0.01~0.5%的Ti‑Zr复合微合金化钢。将上述Ti‑Zr复合微...
- 曹建春刘鹏程周晓龙阴树标杨银辉高鹏
- 一种精确测量双相不锈钢中两相氮元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精确测量双相不锈钢中两相氮元素的方法。不锈钢中N为强奥氏体化元素,且能较大程度提高耐点腐蚀性,而Cr为铁素体形成元素,随两相比例变化在其在两相中具有较大的分布变化影响腐蚀性能,Ni元素则为主要奥氏体形成元素...
- 杨银辉倪珂王刘行刘泽辉潘晓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