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华

作品数:83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水利水电工程重点学科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水利工程
  • 16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沥青
  • 21篇心墙
  • 18篇沥青混凝土
  • 11篇土心墙
  • 10篇混凝土心墙
  • 9篇沥青混凝土心...
  • 7篇砂砾石
  • 6篇应力
  • 6篇三轴试验
  • 6篇数值模拟
  • 6篇水沙
  • 6篇碾压
  • 6篇分散性土
  • 6篇值模拟
  • 5篇石坝
  • 5篇土石
  • 5篇土石坝
  • 5篇流场
  • 5篇混凝土
  • 5篇级配

机构

  • 83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新疆水利水电...
  • 3篇学研究院
  • 2篇中电建路桥集...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新疆军区联勤...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新疆兵团勘测...

作者

  • 83篇杨海华
  • 48篇何建新
  • 30篇刘亮
  • 22篇杨武
  • 8篇李琳
  • 8篇邱秀云
  • 6篇杨耀辉
  • 5篇王苗
  • 5篇陶洪飞
  • 4篇谭义海
  • 4篇刘云
  • 3篇马英杰
  • 3篇刘锋
  • 3篇刘亚丽
  • 2篇刘涛
  • 2篇牧振伟
  • 2篇高强
  • 2篇赵经华
  • 2篇李慧
  • 2篇游光明

传媒

  • 6篇水资源与水工...
  • 5篇中国农村水利...
  • 5篇粉煤灰综合利...
  • 4篇水电能源科学
  • 3篇水利水电科技...
  • 3篇人民黄河
  • 2篇水力发电
  • 2篇水力发电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水利建设与管...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1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改进的击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击土器,包括底座、杆体、击锤、刻度纹、摩擦纹、通气孔、螺栓、卡扣件。在底座开孔处设有保护圈,底座周边设置若干通气孔,底座底部涂高强度超疏水土料,杆体螺纹顶部埋深于底座中心孔,杆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
潘蕾张远芳刘凯杨海华慈军刘亮陈敬知张运海
梭锥管与普通装置内水沙两相流场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层流方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针对结构尺寸相同的普通装置和梭锥管进行了浑水质量浓度为5 kg/m3的泥沙静水沉降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PIV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详细分析了两装置内速度场、浓度场的特点及区别.结果表明,在梭锥管内,泥沙通道中心断面上泥沙的速度是普通装置内的5~6倍;在相邻锥圈间形成了沿锥圈上表面向下和沿锥圈下表面向上的环流.在普通装置内,泥沙始终沿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沉降,泥沙浓度分布比较均匀,速度较小.与普通装置相比,泥沙在梭锥管中沉降的速度较快,且特有的结构—锥圈,改变了泥沙的沉降方向,缩短了沉降距离,增加了沉降面积,使梭锥管内的水沙分离效果更明显.因此,为了提高梭锥管内水沙分离的效率,可以适当增加梭锥管内的锥圈数量以增强其水沙分离性能.
王苗李琳杨海华邱秀云
关键词:水沙分离层流数值模拟
心墙结合面温度对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强度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制作不同结合面温度的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直剪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研究了结合面温度变化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结合面温度降低为-25℃时,试件的孔隙率已不能满足规范中小于2%的要求,其余试件孔隙率均满足要求;抗剪断强度、抗弯强度及最大弯拉应变随结合面温度的降低均有所下降,结合面温度为30℃的分层成型试件与一次成型试件相比分别下降了8.1%、4.5%、8.3%,结合面强度没有明显下降,碾压层面结合质量可以得到保证,为冬季低温条件下碾压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西超何建新杨海华
关键词:温度结合面力学性能
利用柱状换土毛细作用提升地下水实现胡杨自我恢复的探索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土壤毛细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水,针对塔里木河下游流域应急输水无法解决的单株胡杨土壤水分胁迫问题,提出柱状换土技术提升地下水,补给胡杨根系土层,实现胡杨自我恢复。本文通过室内竖管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分析不同颗粒级配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孔隙结构对毛细水上升高度和速度的影响,并利用投影寻踪回归(PPR)仿真计算各粒组对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大于0.05 mm颗粒含量越高时毛细水上升速度越快;0.05~0.005 mm颗粒含量越高时毛细水上升高度越高。②土壤毛细水上升过程中,大孔隙决定毛细水上升速度,小孔隙决定毛细水上升高度。③0.05~0.005 mm颗粒含量对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起决定作用,得出利于毛细水上升的土壤粒度成分最优组合为:小于0.005 mm颗粒含量为0%,0.05~0.005mm颗粒含量为65%,大于0.05 mm颗粒含量为35%。研究结果探明了塔河沿岸天然土壤的毛细水上升规律,丰富了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柱状换土技术用于胡杨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海华吕秋丽杨武糟凯龙
关键词:颗粒级配孔隙结构
建筑用减震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涉及建筑减震的技术领域,装配在房屋的防震缝上,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连接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的减震机构,所述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连接在所述防震缝的两侧,通过设置的减震...
杨海华刘亮杨武何建新宫经伟
采用砾石骨料的心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为进一步研究采用砾石骨料的心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能,以砾石骨料为原材料制备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了水稳定试验、浸水及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和改进的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稳试件的水稳定系数为0.99,满足规范大于0.90的要求;浸水及真空饱水试件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其残留稳定度有所下降,浸水试件及真空饱水试件残留稳定度最大下降率分别为1.4%、3.9%,下降不明显。劈裂抗拉强度比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有所下降,劈裂抗拉强度比最大下降率为5%;冻融劈裂试件密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略有下降,下降值在0.2%~0.9%之间,但孔隙率仍能满足规范中不大于2%的要求,可以看出心墙沥青混凝土在恶劣试验条件下水稳定性仍然是有保证的。为完善心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试验方法及砾石骨料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何建新朱西超杨海华王文政
关键词:水稳定性劈裂抗拉强度
一种用于分散性土针孔试验的制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石坝针孔试验模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散性土针孔试验的制样装置。该制样装置包括压块座、试样筒、底座和钢丝。试样筒的内部具有容纳土样的压实腔。压块座与压实腔的首端相连。底座与压实腔的尾端相连。钢丝...
刘彬何建新杨海华张凤超刘云马好德
天然砾石骨料对心墙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明天然砾石与人工破碎岩石作为粗骨料对心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的基础配合比条件下,以两种不同的矿料配制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试验,进行了马歇尔稳定度、小梁弯曲及静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天然砾石骨料的抗变形能力优于人工破碎岩石,力学性能差别不明显。因此,天然砾石骨料可以在心墙沥青混凝土中直接应用。
刘亮杨海华朱西超
关键词:力学性能
延长浸水时间对心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天然砾石骨料,分别以水泥和石粉为填料制备沥青混凝土试件,通过延长浸水时间的方法进行了心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以水泥作为填料时随浸水时间的增加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系数不断增大,由于水泥产生水化使溶液p H值由8.70增加至12.16;以石粉为填料时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水稳定系数不断减小,水溶液p H值基本保持不变。水泥对改善天然砾石骨料的水稳定性效果显著,为天然砾石骨料在心墙沥青混凝土中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游光明何建新杨海华
关键词:水稳定性水泥填料
尼雅水库坝料动力特性研究及三维地震反应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能力,以新疆尼雅水库为例,利用大型三轴仪进行动模量阻尼比和永久变形试验,分析筑坝材料的动力特性,并采用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和大工双曲线残余变形模型对坝体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砂砾料和过渡料的最大动剪切模量比堆石料高4%~11%,而堆石料的最大阻尼比比砂砾料和过渡料高4%~14%;心墙沥青混凝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随着围压和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地震动力反应时,坝体各方向最大位移、加速度和最大永久变形均发生在坝顶处,且顺河向最大位移为0.042 m,最大加速度为4.98 m/s^(2),坝体上下游土体顺河向可产生拉应力破坏,心墙最大永久变形发生在坝顶处,坝体的最大沉降比心墙高0.035 m,坝体与心墙协调变形能力较强。结果表明,尼雅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金包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何建新王景杨海华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心墙动力特性试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