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山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损害
  • 2篇小儿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肌损害
  • 1篇单磷酸阿糖腺...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毒性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 1篇心肌酶谱测定
  • 1篇血清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肺炎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治疗川崎病

机构

  • 4篇攀枝花学院附...
  • 2篇攀枝花学院

作者

  • 4篇唐晓燕
  • 4篇杨山
  • 3篇李杰
  • 2篇田春
  • 1篇杨金凯
  • 1篇兰琳
  • 1篇周玲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支气管肺炎患儿5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随机分为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咳嗽、咳痰、发热、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
唐晓燕田春杨山李杰
关键词:支气管炎单磷酸阿糖腺苷小儿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3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1例。A组给予IVIG 0.4g·kg-1·d-1,连用5d;B组给予IVIG 2g·kg-1·d-1用1d。观察2组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率和急性期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B组退热时间、球结膜充血、手足硬肿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均短于A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 2g·kg-1·d-1单次静脉输注为治疗川崎病首选方法。
周玲唐晓燕杨山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损害
磷酸肌酸早期治疗对小儿手足口病心肌损害疗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新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A16,CA16),临床研究发现该两种病毒对不同器官具有侵犯特异性,EV71感染常常引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
杨山唐晓燕兰琳李杰杨金凯
关键词:磷酸肌酸小儿手足口病心肌损害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α-HBDH)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唐晓燕田春杨山李杰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心肌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