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守昌

作品数:22 被引量:30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毒
  • 13篇肝炎
  • 9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肝炎病毒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病毒学
  • 4篇血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丙型
  • 4篇丙型肝炎
  • 4篇病毒感染
  • 3篇原位
  • 3篇原位杂交
  • 3篇输血
  • 3篇输血传播
  • 3篇慢性
  • 3篇恒河猴
  • 3篇分子

机构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杨守昌
  • 21篇骆抗先
  • 9篇梁炽森
  • 9篇章廉
  • 7篇何海棠
  • 6篇侯金林
  • 5篇梁蔚芳
  • 4篇王燕军
  • 3篇肖红
  • 3篇周荣
  • 3篇周荣
  • 2篇聂军
  • 2篇朱幼芙
  • 2篇郭亚兵
  • 2篇卢桥生
  • 2篇孟庆华
  • 2篇杨洁
  • 1篇刘志华
  • 1篇谭复明
  • 1篇焦成松

传媒

  • 7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嗜肝性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了解经输血传播病毒(TTV)的嗜肝性。方法从5只实验感染病毒的恒河猴各组织中抽提DNA,分别用病毒双链探针或单链负义探针,与吸附在纤维膜上的组织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双链探针与肝、脾、胃、小肠和大肠杂交阳性,表明各该组织中都有无包膜DNA病毒的存在。单链负义探针与各该组织杂交,仅肝和小肠为阳性,表示存在可能作为病毒复制中间体的正义单链DNA。结论肝和小肠可能是病毒的复制场所,故无包膜DNA病毒可能具嗜肝性。
肖红祁学忠杨守昌骆抗先
关键词:恒河猴嗜肝性TTV感染斑点杂交
应用多重PCR法对广东地区HBV进行基因型(A-F)分型被引量:24
2002年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A-F)多重PCR分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广东地区HBV PCR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方法将GenBank中114例HBV 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每种基因型相对于其他五种基因型的独特序列,并根据这些独特序列设计出六对分别针对A-F基因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六对引物建立HBV的多重PCR分型法。结果多重PCR与以前用PCR-限制温度长度多态型分析法的分型结果一致。对广州周边地区HBV携带者的初步分型结果显示,主要为B型和C型,分别占45.00%和38.75%,另外还有16.25%的D型。结论用多重PCR分型法准确易行,灵敏性高,便于推广应用。
杨洁戴琳郭亚兵杨守昌王燕军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1993年
应用ELISA对141例住院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DAg,抗-HD-IgM及抗-HD检测,发现1例HDAg与抗-HD-IgM均为阳性,4例抗-HD-ISM单项阳性,抗-HD全部阴性。证实广州地区HDV感染率较低(3.55%)。5例HDV感染者中,2例为慢性迁延型肝炎,3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HDV感染似未加重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
章廉杨守昌卢桥生
关键词:丁型肝炎乙型肝炎ELISA
Light Cycler实时监测PCR定量分析血清HBV DNA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检验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real timedetectionPCR ,RTD PCR)对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和可重复性 ,探讨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的关系。方法 HBV定量按深圳匹基公司乙肝PCR荧光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对乙肝标志物已明确的 773例血清中HBV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的灵敏性高 ,可检测低至 1 0 0 0拷贝 /ml血清 ;可重复性好 ,批间误差 <2 0 % ;各种标志物类型的血清HBVDNA含量分布情况表明 ,HBV血清标志物中HBeAg与HBVDNA含量有明显的关系 ,一般HBeAg阳性血清HBVDNA含量较高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例外。结论 LightCycler实时监测PCR对血清中HBVDNA定量检测灵敏性高可重复性好 ;仅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往往不能确定乙肝患者HBVDNA复制水平的高低 ,HBVDNA定量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洁关宇王燕军杨守昌侯金林骆抗先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
一种新型肠传性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和病毒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2
1998年
背景单项血清肝酶增高的病因长期不明,某校学生中发生381例以此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病人。目的为初步阐明这一疾病的病因、传播和病变。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肝活组织检查以及血清和粪便的聚合酯链反应检测。结果根据临床和检测结果可排除中毒引起,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明性。症状轻微,病程多急性、少数可超过6个月。肝组织呈汇管区炎。散在发病后进行3次人群普查,3个月累计发病率占流行人群的60.7%。分析认为经日常生活接触和多次小范围的食物传播。采取以切断传播为主的预防措施,2个月后流行控制。由病人的急性期血清和潜伏期粪便提取DNA,检出与一种新近报告的血传性病毒(TTV)有同源性的基因片段。结论可能是另一种肠传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非甲非戊型病毒性肝炎。
骆抗先章廉王珊珊聂军葛娅陈志英俞守义刘银燕杨守昌梁蔚芳何海棠焦成松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病理学
急性起病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分析
1993年
对HBsAg(一)、IgM抗HAV(一)临床诊断为急性非甲非乙肝炎63例,进行了病原学鉴定。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HCV RNA,并检测了IgM抗HBc和抗HCV血清抗体。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15例(23.8%),急性乙型肝炎20例(31.7%),慢性HBV携带者急性活动19例(30.2%),乙、丙型混合肝炎2例(3.2%),病原不明7例(11.1%)。结果表明在临床所谓的急性非甲非乙肝炎中,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仍占多数。
朱幼芙孟庆华杨守昌何海棠周荣梁炽森骆抗先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原学
一种无包膜DNA病毒对恒河猴的实验感染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通过实验证明恒河猴易感和输血传播病毒 (TTV)可经肠道传播。方法 潜伏期病人粪便的抽提液 ,静脉和灌胃接种恒河猴 ,再以猴阳性粪便传代。以PCR检测猴血液和粪便、原位杂交检测活检或杀死猴的空肠和肝内的病毒。结果 静脉接种 4~ 7d、灌胃 7~ 10d发生病毒血症 ,灌胃 3~ 4d内粪便出现病毒 ,静脉接种猴血液和粪便同时出现病毒。阳性猴粪便可传代。观察 2 4周血液和粪便仍携带病毒。血清ALT不升高 ,无肝病变。肝细胞和空肠绒毛中可检出病毒。结论 恒河猴肠道感染可引起病毒血症 ,血液感染后也可由肠道排出病毒 。
骆抗先杨守昌梁蔚芳何海棠王燕军萧红刘定燮吴爱华章廉
关键词:DNA病毒输血病毒猕猴属
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用于肝病及肝癌的分子原理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并用于肝病和肝癌分子病理学的研究。我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与肝轻微病变52例中43例,肝硬化6例中5例,12例肝癌中10例癌周组织,8例癌组织内可检测出HBV DNA。上述结果揭示了慢性HBV感染与肝癌的分子病理联系。结果还发现原位杂交与转移杂交或PCR检测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可广泛用于消化系疾病分子病理研究。
侯金林梁炽森郭亚兵周荣杨守昌骆抗先
关键词:原位杂交肝癌乙型肝炎病毒DNA
原位杂交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内HBV DNA清除模式被引量:6
1992年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52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 DNA分布,发现在病毒高复制期,HBV DNA阳性肝细胞以弥漫性分布为主,肝细胞HBV DNA表型为胞浆型和核型,在病毒低复制期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以小叶聚集分布为主,多分布于灶性坏死和碎片状坏死区,在病毒非复制期,HBV DNA阳性肝细胞以局灶性分布为主,表型多为包涵体型和核型。提示在漫长的HBV感染过程中,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的分布经历弥漫性—小叶聚集性—局灶性的演变过程,该过程反映肝组织内HBV的清除模式。HBeAg(+)的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肝组织病变轻可能是由于HBV DNA易装配为完整的病毒排出肝细胞的结果。说明免疫活性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主要是含有HBV DNA的肝细胞。
侯金林梁炽森骆抗先章廉周荣杨守昌
关键词:原位杂交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板层素及脯氨酸肽酶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55
1997年
目的:研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板层素(LN)及脯氨酸肽酶(PLD)与肝纤维化的确切关系。方法:用放免法及改良Myara法检测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PCⅢ.LN及PLD水平,并与肝活检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比较。结果:这四项指标均与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呈正相关(P值<0.05)。其中,HA、PCⅢ和LN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高于炎症,而PLD与炎症的相关性高于纤维化。结论: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方面以HA最好;次为LN;再次为PCⅢ,PLD最差。
白石山李秀霞杨守昌杨守昌骆抗先
关键词:透明质酸肝纤维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