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 论“手”在汉、日、英语言系统中意义投射的共性
- 2010年
- 意义投射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是隐喻过程的一种抽象载体,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都得以体现。人类自身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是人类认识更复杂、更抽象事物的基础。在汉语、日语、英语三种不同类型语言中,"手"词族语义投射的普遍过程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共性提供了证明。然而,基于乔姆斯基所提出的普遍语法框架的人类语言是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的有机结合,因此,相似的认知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差异。
- 姜毅超李红梅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 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驾驶我的车》的汉译本分析
- 2023年
- 《驾驶我的车》(『ドライブ·マイ·カー』)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2014年首次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女のいない男たち》)中的首篇小说。小说集中的几个故事由6位译者分别翻译。而该文所探讨的该篇小说是由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执笔翻译,该文将在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下,对此篇译作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此理论,引起读者思考,帮助读者加深对《驾驶我的车》汉译本的理解。
- 焦然李红梅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 浅谈日本文化在漫画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漫画在日本有着40多年的历史,从幼儿至成年人以及许多老年人都是漫画书的热心读者。近年来,日本漫画已在以亚洲为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普及,并且得以发展。这些都与日本文化在漫画发展中的作用分不开的。而且,日本文化在漫画的取材范围,人物设计,审美观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李红梅
- 关键词:漫画取材范围忧郁美情感
- 从森鸥外后期作品浅谈其创作特点
- 2005年
- 森鸥外是短篇小说的天才,同时也是长篇、戏剧、理论方面的能手。他不仅善于捕捉现实生活的主要问题,也写得一手出色的历史小说。和自然主义不同,森鸥外的后期创作的小说充满着理想和伦理观念。他的许多后期创作的小说从结构到人物都是根据伦理道德的主题思想创作出来的。
- 李红梅
- 关键词:森鸥外历史小说
- 浅析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的汉日翻译——以口译实例分析为中心被引量:1
- 2017年
-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翻译作为一种具体的认知活动,具有现实的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和谐性和语篇性等特征。本文以《孟姜女的故事》这一口译实例分析为中心,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具体探讨新型的汉日翻译模式。
- 李红梅
- 关键词:语篇性和谐性
- 大学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校日语教学策略探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新时代的国际交往持续频繁深入,中日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始终处于高频状态,对日语专业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孟红淼编著的《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校日语教学策略探究》一书是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探讨高校日语教学策略的专著。该书以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视角,透视了新时期高校日语教学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强调了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为高校日语教学策略的探索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考与借鉴。该书包含八个章节:第一章整体概述高校日语教学的内容、目标体系、要求、基本原则以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 李红梅
- 关键词:文化交际日语专业高校日语教学
-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高校日语专业高级口译课程设置及课程特色研究
- 2013年
- 口译作为各领域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和桥梁,在当前世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口译研究和教学也方兴未艾,并有蓬勃发展之势。笔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高校日语专业高级口译课程设置与课程特色,阐述了该课程在口译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李红梅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课程设置课程特色
- 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优化策略被引量:3
- 2019年
- 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目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培训者应优化培训专题、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等,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突出专业性,力保参培教师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 李红梅
-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
-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试探日语演讲课程模式中即席演讲应具备的素质
- 1.序言在现实生活中,改革开放的政治形势和现代信息化社会,信息量增大,信息流传加快,口语交际的机会增多,即兴表达的机会也拓宽了。特别是在与不同文化、不同习惯的外国人士直接接触之机会不断增多
- 李红梅
- 文献传递
- 浅谈拟声拟态词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策略——以《伊豆的舞女》三种汉译本为例
- 2018年
- 在日本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拟声拟态词。这些拟声拟态词不仅在人物描写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奠定文章基调从而增加文学作品的色彩。为了能够深入理解日本文学,体会其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译文处理就显得重中之重。本文以小说《伊豆的舞女》三种汉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为中心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高慧勤、叶渭渠、林少华的《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旨在通过不同译者的汉译本研究,从而总结并整理日本文学作品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策略。
- 李红梅
- 关键词:拟声拟态词译本研究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