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在克罗恩病随访中的临床对比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肠管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临床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3-08临床确诊的CD患者33例(男24例,女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资料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与慢性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肠管MRI检查.分析患者MR图像特征,包括病变肠管肠壁增厚及肠腔狭窄程度、有无"梳齿征"、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有无并发症(包括瘘管及窦道形成)等,由此分析患者活动性,并与临床对比.结果:33例临床确诊的CD患者中,临床评价为活动期24例(中度活动期19例,重度活动期5例),慢性期9例.MRI图像活动期21例,慢性期12例.以临床评估作为判断CD活动性的金标准,MRI评估活动性CD的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77.8%,阳性预测值为90.5%,阴性预测值为58.3%,且临床评价CD活动期及慢性期与MR评价效果一致性好(Kappa值=0.857,P<0.05).CD肠管MRI表现为多节段肠壁增厚者26例,回肠末端(回盲部)受累者29例,淋巴结增大者8例,17例发现"梳齿征",15例形成瘘道.活动期组患者肠壁中重度增厚、肠腔狭窄、肠外并发症中肛瘘、淋巴结肿大、梳齿征的发生率高于慢性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在诊断CD及评价CD活动性方面与临床评估一致性良好,而且通过对肠壁增厚、黏膜异常强化、病变部位、肠管外炎性反应等这些征象,作出了正确诊断.此外,MRI在检测瘘管和脓肿方面占很大优势.因此,MRI更适用于患者长期随访应用.
- 李红杨晓春唐文庞红艳沈钧康龚建平
- 关键词:克罗恩病活动性
- 肠管Crohn病MRI、CT影像特征分析及MRI对其活动性评估应用与临床对比研究
-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临床怀疑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肠镜、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最终诊断结果,通过分析患者MRI、CT图像,总结Crohn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小肠Crohn病提高更好的依据。第二部分,...
- 李红
- 关键词:克罗恩病磁共振成像克罗恩病磁共振成像活动性
- 文献传递
- 肠管克罗恩病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影像特征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C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CD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导致其早期诊断率不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疑诊CD者的MRI、CT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以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总结CD的特点.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疑诊CD并接受影像学检查者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为32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其中因发热首诊者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CT和结肠镜检查,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李红杨晓春庞红艳司安创
- 关键词: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克罗恩病早期临床表现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