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

作品数:15 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基因
  • 4篇转基因
  • 4篇小麦
  • 4篇离子注入
  • 3篇低能离子
  • 3篇植物
  • 3篇水稻
  • 3篇离子束介导
  • 2篇氮离子注入
  • 2篇低能
  • 2篇低能离子束
  • 2篇诱变
  • 2篇诱变育种
  • 2篇育种
  • 2篇植物转基因
  • 2篇植物转基因技...
  • 2篇转基因技术
  • 2篇离子束
  • 2篇离子束生物工...
  • 2篇介导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14篇李红
  • 12篇余增亮
  • 12篇吴丽芳
  • 4篇宋道军
  • 1篇王纪
  • 1篇吴跃进
  • 1篇姚建铭
  • 1篇吴李君

传媒

  • 4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安徽科技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物理
  • 1篇Journa...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3篇2000
  • 9篇1999
  • 1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转基因技术(二)被引量:1
1999年
三、物理方法 物理转化方法是基于许多物理因素对细胞膜的影响,或通过机械损伤直接将外源DNA导入细胞。它不仅能够以原生质体为受体,还可以直接以植物细胞乃至组织、器官作为靶受体,因此比化学法更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电激法、超声波法、激光微束导入法、显微注射法、基因枪轰击法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低能离子束介导法等。
李红吴丽芳余增亮
关键词:植物转基因技术超声波法
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小麦组织培养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以普通小麦为材料,研究了氮离子注入对小麦花药、成熟胚培养过程中愈伤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引起花药出愈率下降,但对分化率基本无影响,而且对成苗有利,在处理剂量下,成苗率比对照提高了46.2% ;而离子注入可以在基本不影响成熟胚出愈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愈伤的分化率。
吴丽芳李红汪岑余增亮
关键词:离子注入花药培养成熟胚培养小麦
离子束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7
1999年
低能离子在生命科学中应用是首先在中国兴起的。1986 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研究了低能离子对生物的诱变效应,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植物育种。现在,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多个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其中,在植物遗传转化、创造新种质资源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通过离子束介导转化法获得了高蛋白小麦、高光效水稻,抗病小麦、水稻、棉花新品系。通过诱变技术获得了多穗型玉米、无融合生殖水稻,9 个高产优质水稻和小麦新品种。随着离子束生物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细胞融合和遗传操作等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吴丽芳李红余增亮
关键词:离子束生物改良生命起源
植物转基因技术(一)被引量:2
1999年
植物转基因技术(gene transfer)也称遗传转化技术(genetic transformation),是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是指将依据人们一定的需要已经分离、克隆并组建成一定载体形式的外源基因,借助于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手段,转入受体植物细胞,实现在新背景下(如细胞、组织、整株水平)表达和遗传的过程。它不仅为基因的表达调控和遗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体系,更重要的是为植物。
李红吴丽芳余增亮
关键词:植物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植物
离子束生物工程与植物改良被引量:3
1999年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是一门首先兴起于中国的生物物理交叉新学科。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余增亮研究员发现,离子注入对生物具有诱变效应,井成功地将之应用于诱变育种。从此,离子注入就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和生物改良方法被应用,随之而来的便是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迅猛发展。离子束生物工程学从诞生至今的十余年中,已在生物诱变育种、植物转基因、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环境辐射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吴丽芳李红余增亮
关键词:离子束生物工程植物改良诱变育种水稻小麦
氮离子注入对耐辐射异常球菌SOD活性的影响及其对Mn-SOD的诱导被引量:24
1999年
研究了氮离子注入对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及其对MnSOD的诱导。结果表明,当20keV氮离子的注入剂量低于8×1014ions/cm2时,D.radiodurans中SOD活性变化不大,当剂量在8×1014~60×1014ions/cm2范围内时,SOD的活性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逐渐提高,但大于60×1014ions/cm2时,则逐渐下降;加入对不同金属辅基的SOD同工酶活性抑制剂H2O2和氯仿乙醇的研究表明,中高剂量下氮离子注入诱导的是D.radiodurans中MnSOD活性的提高,在正常生理条件及小于8×1014ions/cm2的剂量下,D.
宋道军李红王纪姚建铭余增亮
关键词:离子注入耐辐射异常球菌SOD
低能氩离子束介导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被引量:39
2000年
用低能氩离子束介导将改良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mGFP4)导入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0和皖麦 32号的成熟胚细胞。在含有 10 0~ 140mg/L巴龙霉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 ,获得了一批抗性愈伤组织。经过分化培养 ,皖 92 10获得 5株再生苗 ,皖麦 32号获得 32株绿苗 ,对照的 2 0 0枚成熟胚未获得再生苗。对再生苗进行PCR检测 ,均扩增出 6 0 0bp的nptⅡ基因片段。取 4株长势好的绿苗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 ,结果表明这 4株绿苗皆为转基因植株。根据PCR分析结果统计 ,皖 92 10和皖麦 32号的平均植株转化率分别是 1 3 %和 4 1%
吴丽芳李红宋道军吴李君余增亮
关键词:离子束成熟胚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N^+离子注入对不同辐射敏感性微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8
1998年
以E.coli和耐辐射微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为试材,研究了N+离子注入对其SOD、CAT和POD活性的影响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结果表明:D.radiodurans经N+离子注入后SOD和CAT酶活高于E.coli的,而POD酶活不仅很低也低于E.coli的;随剂量的增大,两者SOD和CAT酶活均为先增后减,只是其SOD酶活的变化峰值对应剂量分别为6×1015N+/cm2和2×1015N+/cm2,而CAT的则均为4×1015N+/cm2;它们的POD酶活变化则不同,各处理耐辐射微球菌POD酶活保持低而恒定的水平,而大肠杆菌的则是中低剂量较恒定,较高剂量逐渐增大;对1016N+/cm2注入的细胞培养到后对数期,再测其自由基ESR波谱信号强度,发现比同剂量注入、未进行培养的要弱的多。
宋道军李红余增亮
关键词:保护酶离子注入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导入水稻引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被引量:38
1999年
本实验采用40 个随机引物对低能离子束介导紫玉米全DNA 转化水稻早籼213 获得的8 个玉米稻株系基因组DNA 进行RAPD检测。其中36 个随机引物得到扩增图谱。统计分析图谱中的各类扩增带,其中变异株系与早籼213 的相似率为91.2—95.5% 。差异带占总带数的8.9—17.7% ,说明外源DNA 导入受体细胞引起后代基因组DNA 的显著变异,这些变异很可能是表型及生理性状变异得以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
李红吴丽芳宋道军余增亮吴跃进
关键词:玉米稻基因组DNARAPD检测离子束介导
吸引和排斥与生命物质运动——吸引和排斥是遗传和变异的动力
1999年
从染色体、分子、原子水平探讨了吸引和排斥与生命物质运动的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大分子存在的基石,是细胞分裂、维持细胞结构和细胞内各种运动所必需的。同时,吸引和排斥的作用还在基因调控、DNA重组、突变和修复以及遗传工程中得到体现。
吴丽芳李红余增亮
关键词:排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