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祥
- 作品数:29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公民政治意识作用的逻辑
- 2008年
- 公民政治意识是政治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在公民意识中的反映,公民政治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文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之中,公民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公民政治意识的提升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公民政治意识的成熟则是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
- 李朝祥徐明江
- 关键词:公民政治意识政治文明政治发展政治稳定
- “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之功用被引量:1
- 2007年
- "案例教学法"能使哲学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生动鲜活,有利于将深奥抽象原理通俗化,突破教学难点的"瓶颈",改变学生思维方式;有利于拓展理论,开阔学生视野,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 李朝祥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哲学
-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意识结构的失衡及其优化
- 2010年
- 农民政治意识结构的失衡是指农民对政府政策输出的感知和认知程度较高,但对政府政策输入的参与意愿较弱,表现为明显的功利性、冷淡性和依赖性。农民政治意识的失衡实际上反映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农民政治意识结构的失衡,优化农民政治意识结构,就应该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创新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 李朝祥
-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失衡
- “拒绝式”社会心态的形成、影响和调适被引量:2
- 2014年
- 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的观念意识与时代的社会现实发展之间紧密互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拒绝式"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变迁或社会重大变化持否定态度的一种社会心态。"拒绝式"社会心态的生成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观念、清官政治伦理和义利观密切相关。社会心态和社会矛盾的生成具有同源性,"拒绝式"社会心态对于社会矛盾具有推波助澜的消极影响。调适"拒绝式"社会心态,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 李朝祥
- 关键词:平均主义义利观
-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研究评鉴
- 2014年
-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思想建党、群众建党、民主建党、廉洁建党是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具有重大贡献,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对我国当前推进党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启示意义。
- 李朝祥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党建
- 国家意识形态合法化下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依赖于它的合法性。离开了合法性,国家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的实现和发挥也就失去了条件。合法化下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表现为:掩蔽和粉饰功能;为政治统治“合法性”进行论证的功能;教化功能;组织和动员作用;团结和整合作用。
- 李朝祥潘鸣
- 关键词:国家意识形态
- 国家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解被引量:4
- 2006年
- 作为关于国家利益的观念上的反映的国家意识是内含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之中的。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凡是落后于时代,违背历史潮流,反映旧的生产关系,维护旧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就是落后的意识形态,具有贬义的、消极的意味;凡是同步于时代,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新的生产关系,维护新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就是先进的意识形态,具有褒义的、积极的意义。
- 徐明江李朝祥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国外高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向及启示
- 2013年
- 回归德育在教育领域应有的角色和地位,已成为当今国外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外高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向是:理念上注重个体价值的同时强化社会价值,方法上由单项传递向综合化发展,形式上由传统单一性向现代多样化转变以及体系上趋于系统化与科学化。我们应洞察这一走向,
- 李朝祥
- 关键词:德育发展国外高校教育领域教育改革社会价值
- 试析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背离的潜在性
- 2007年
- 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都属于政治意识范畴,但它们又属于不同层面的政治意识范畴。国家意识形态位于国家层面,是一个国家的主导的政治意识;而公民政治意识则处于社会层面,属于大众政治意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的亚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和公民政治意识在利益指向、结构、特征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某种差异和不同。从更广的角度上看,这种差异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背离或背离倾向。
- 李朝祥
- 关键词:公民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形态背离
- 社会矛盾的内生性根源探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过程,社会矛盾孕于人类生活本身。应当从生活出发、从人的需要出发探求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它是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根源性因素。利益是需要的具体化和对象化,当需要转化为利益的时候,需要就有了具体的指向和边界,而因需要引起的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要合理引导人的需要,并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条件下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要。
- 李朝祥叶玲春
- 关键词: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