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云
- 作品数:56 被引量:57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 农民在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中的意愿分析——以武汉市城乡交错区农户为例被引量:10
- 2006年
- 文章先从农地农用价值、农地转用价格和农地社会保障功能3个方面分析了农地所有者在面对政府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的主观判断,选取了武汉市周边的农户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区域内大部分农户在面对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时大多倾向于保有农地。文章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培育农地所有者的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其参与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是保障农地所有者利益及今后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应当努力的方向。
- 李晓云蔡银莺张安录
- 关键词:农地农地城市流转农地价值农民
- 长江中游地区粮食增长的结构变动分析——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分析验证被引量:8
- 2016年
- 本文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长江中游四省的粮食作物结构内部优势与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以分析粮食连年丰收背景下作物内部增长的结构与竞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水稻不具备结构性优势与竞争优势;小麦同时具有结构性优势和竞争优势;玉米具有结构性优势但是缺乏竞争优势;豆类、薯类无结构性优势,但是豆类由于单产水平提高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农作物内部结构看,2004年以来长江中游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62%的比例。其中四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扩张空间有限;安徽和湖北小麦有较大幅度增长;除江西外其他三省玉米均呈现出上涨趋势。长江中游作为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自身资源与环境优势,从结构与竞争力出发,调整水稻生产品种结构、提高品质,积极支持安徽和湖北北部小麦生产,克服玉米生产限制性因子、提高单产水平,以进一步发挥区域作物结构优势,增加竞争优势。
- 李晓云黄玛兰曾琳琳张安录
- 关键词:粮食作物长江中游
- 从资源禀赋看武汉市农业发展的模式选择被引量:6
- 2004年
-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武汉市面对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契机 ,在发展模式上应作的选择。拟采用资源禀赋分析方法 ,在对武汉市的资源禀赋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对于武汉市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看法。
- 李晓云张安录
-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
- 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民收益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 2005年
- 农地城市流转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和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是现阶段城市增量土地的唯一来源,是在城乡接合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流转.土地的供给是一切国计民生的基础.为了保障经济建设必要的土地增量供给,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有明确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动用征地权.但实际上,为满足许多非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也动用了征地权.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途径就是土地征收,也就是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由于征地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失衡问题是十分普遍的.分析农地城市流转过程中农民所获得的收益可以参考土地征收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那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分别作为集体土地法律上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又能从土地征收这一过程中获得多少收益呢?
- 李晓云蔡银莺张安录
- 关键词:农地城市建设用地修正案征收
- 基于重心模型的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时空耦合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随着水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水资源约束下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为更加清晰地认识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文章首先对全国粮食产量与水资源总量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其次运用重心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对1999—2018年粮食生产重心与水资源重心的演变趋势、时空耦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生产重心在1999—2018年间整体上向东北方向移动了238.78 km,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均出现了北移的趋势;我国水资源重心始终位于粮食生产重心西南方向,移动范围不大。2)从全国层面看,研究期间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增加,整体上空间重叠性下降,但近几年空间距离增加趋势趋于平缓;双要素重心的变动一致性指数均值为-0.06,呈较不匹配状态,但2014—2018年间指数均值为0.14,耦合性略有增强。3)从区域层面看,结合双要素重心的空间距离与变动一致性指数,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时空耦合程度较强,西北地区较弱。通过合理规划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利用格局、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途径,有利于缓解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之间的紧张形势。
- 刘楚杰李晓云聂媛
-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水资源
- 农地城市流转微观特征分析——武汉市城郊区的问卷调查被引量:5
- 2007年
- 协调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农地城市流转特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本文利用武汉市城郊区被征地农户和村集体的样本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城郊区农地城市流转的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微观地块因素中,单个流转地块的面积、农地流转后的用途和流转地块是否处于城市规划区内对农地城市流转面积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在影响农地城市流转的众多村级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村集体年度总收入和村集体获得的征地补偿额,其次是村集体所在区平均最低地价水平;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是村集体供给农地的动力。
- 闵捷高魏李晓云张安录
-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农地征用
- 作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基于期望出产和非期望产出的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运用中国30个省份1990~2016年的面板数据,从作物多样性视角,采用CDI和d等作物多样性指数,考察了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产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多样性与农业产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前中国非优势作物(比较优势较弱)多样性偏高,对农业产值产生抑制作用,非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产值将减少1.5%;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正向作用,非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将增加1.3%。而区域优势作物多样性的增加对农业面源污染有较大的抑制效应,优势作物多样性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将减少1.5%;作物多样性对种植业产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指数的提高有负面影响;在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背景下,减少作物多样性种植有利于农业产值的提高;当自然灾害较严重时,作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农业产值的增长。因此各区域要立足于本省的资源禀赋条件,减少比较优势较弱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增加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培育农业品牌,以提高农业收入和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农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绿色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 曾琳琳李晓云王砚
- 关键词:作物多样性农业面源污染
- 农作物育种产学研合作网络特征及其对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合作网络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种业创新体系是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种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9-2020年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数据,研究了农作物育种产学研合作网络的特征,以及种子企业与不同类型组织合作的网络特征对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农作物育种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数量不断增加,种子企业是主要参与者,而学研机构更多占据了网络核心位置。种子企业嵌入不同类型的合作网络对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种子企业与学研机构合作的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中心度正向影响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广度对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种子企业与企业合作的网络关系强度对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网络关系广度正向影响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网络中心度的影响不显著。网络结构洞数量对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种子企业与企业合作在占据更少数量的网络结构洞处达到种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最大值。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种子企业构建科学的合作关系以及协调学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在育种体系中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
- 肖翠萍李晓云
- 关键词:农作物育种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绩效
- 长江中下游传统粮棉产区扩大玉米生产的思考被引量:3
- 2015年
- 从我国玉米未来需求与生产能力的缺口不断扩大的实际出发,分析了长江中下游传统粮棉产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发现该区域内水稻生产集中度基本维持不变;小麦生产集中度除安徽有明显上涨趋势外,其余3省生产集中度则均在下降;湖北、安徽、湖南的玉米生产均有所上升;棉花在一些地区种植面积持续调减。基于传统玉米种植区玉米种植面积难以再扩大的背景,从国家产业布局、资源环境约束角度提出长江中下游传统粮棉产区扩大玉米生产的可能性,并对未来该区域扩大玉米种植进行了展望。
- 李晓云黄玛兰杨柏寒
- 关键词:玉米生产资源约束
- 收入与农业生产类型对中国农村居民营养的影响
- 2020年
- 基于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及2019年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直接估计法,从膳食多样性、总热量、蛋白质与脂肪供热比四个指标检验农村居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类型和营养的关系。研究表明:总收入对膳食多样性、热量、蛋白质供热比、脂肪供热比均呈正相关;随着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的增加,居民膳食多样性指数和营养指标均下降;种植业生产收入占家庭农业收入比重与膳食多样性指数、脂肪供热比成反比,与蛋白质供热比成正比;渔业生产收入比重与热量成正比;果蔬业生产收入比重与热量成反比,与蛋白质供热比成正比。
- 李晓云张晓娇
- 关键词:种植业生产中国农村居民渔业生产农村居民收入营养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