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虎
- 作品数:20 被引量:2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山东省气象局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台风碧利斯的位涡场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利用WRF数值模式对2006年7月14—15日由0604号登陆台风碧利斯(Bilis)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这次暴雨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台风自身的非对称结构是暴雨维持的机制;位涡倾斜下传致使深对流出现;低层暖湿空气沿湿等熵面的爬升与下沉冷空气交汇,对流强烈发展,产生暴雨。
- 谷文龙王咏青李春虎
- 关键词:台风位涡湿位涡数值模拟
- 涡旋自组织在山东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分析2000—2007年夏季卫星云图资料发现,在山东省区域性或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中,一些产生暴雨的中尺度云团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不规则云形到规则云形的过程。为了更加凸现这种演变特征,对6例典型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山东暴雨的云团自组织过程多发生在7月;初始云块平均为5个左右;云团之间平均距离为200km左右;源地多发生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及鲁西地区;1h最强降水一般出现在自组织完成时刻或其前后3h左右;云团从初始生成到自组织并直至消亡,整个过程约11h。
- 李春虎李峰任健杨芙蓉马革兰
- 关键词:涡旋自组织暴雨
- 夏季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涡旋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 2008年
- 应用1985—2002年夏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40 a再分析资料,初步分析了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区域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高空冷涡三种涡旋的三维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指出:(1)不同种类的涡旋具有不同的三维结构特征;(2)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400 hPa以下,涡旋分布的高值区位于近海海区,向内陆方向或向远海方向分布减少。副热带高空冷涡分布在太平洋上空的400-100 hPa,呈东西向带状分布;(3)三种涡旋的个体强度有不同的年际变化特征。
- 代刊罗哲贤李春虎余晖滕代高
- 2006年7月2-3日黄淮流域致灾暴雨的成因分析
- 应用自动观测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常规天气图、T213和MM5数值模式产品资料,对2006年7月2-3日黄河流域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研究了暴雨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温湿环境条件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中...
- 杨晓霞李春虎李昌义李峰蒋义芳杨学斌
- 关键词:暴雨低空急流中尺度涡旋
- 文献传递
- 2006年7月2—3日黄淮流域致灾暴雨的成因分析
- 应用自动观测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常规天气图、T213和 MM5数值模式产品资料, 对2006年7月2-3日黄河流域的大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研究了暴雨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温湿环境条件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是...
- 杨晓霞李春虎李昌义李峰蒋义芳杨学斌
- 关键词:暴雨低空急流中尺度涡旋中尺度对流系统
- 文献传递
- 山东省2006年4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47
- 2007年
- 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省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应用湿位涡守恒理论研究了飑线的发展机制。结果表明:飑线是由500hPa西风槽影响产生的,为低层增温增湿,高层冷空气南下,低能舌叠加在高能舌之上,导致大气对流性不稳定。850hPa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槽中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热力不稳定和风垂直切变的环境条件下对流云团东移发展,形成飑线。低层大气湿斜压性增强,破坏了地转平衡,倾斜涡度发展,上升运动增强,对流发展;高空高位势涡度下传使得中低层位势涡度增大,导致其垂直涡度增大,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中尺度涡旋发展,对流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与风垂直切变相互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展形成飑线,产生雷雨大风。
- 杨晓霞李春虎杨成芳邰庆国陈优宽周雪松
- 关键词:热力不稳定倾斜涡度发展飑线雷雨大风
- 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文中利用MM5(V3),实施了8个数值试验,对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没有引进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两个初始分离的半径为500km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排斥,两个涡旋中心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致使双涡最终分离。(2)在试验2中引进了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其他条件同试验1,两个初始分离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逼近,经自组织形成了一个由内区和螺旋带组成的类似于台风环流的较大尺度的涡旋。这个结果支持周秀骥在十多年前提出的重要观点,也支持以往在正压框架内的同类研究结果。(3)试验3—8为在前两个试验的基础上取不同初始涡旋参数的敏感性试验,其中,试验3和4为引入小涡旋不同初始位置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5和6为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间距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7和8反映了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强度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作用。它表明对涡旋自组织过程影响最大的涡旋初始参数是涡旋之间的距离,其与正压模式中的结果是类似的。
- 滕代高罗哲贤李春虎余晖代刊
- 关键词:自组织中尺度涡旋台风涡旋
- 夏季黄河下游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气候特征分布被引量:31
- 2012年
- 利用1996~2008年逐小时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统计方法,研究了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的气候特征,其中包括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简称MCC)、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Perman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简称PECS)、β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β Scale MCC,简称MβCCS)、β中尺度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Meso-βScalePECS,简称MβECS)4类。结果表明:MCC和PECS是黄河下游地区影响夏季降水的主要MCS,其中7月份MCC最多,并且MCC的数量明显大于PECS;与发生在美国的MCS比较,发生在黄河下游地区的MCC和PECS在成熟期的面积和平均偏心率较大、生命史较长,但MβCCS和MβECS的生命史较短、平均偏心率变化不大;黄河下游地区PECS表现出成熟较快和消亡较慢的特征,其最低相当黑体温度(Black Body Temperature,缩写为TBB)平均值为-72℃,比MCC低1℃左右,生命史比MCC长0.9h;在MCC的形成、成熟及消亡期,其日循环特征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特征,而PECS却呈现出单峰特征;黄河下游地区MCC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段,一个是在下午形成,傍晚成熟,凌晨消亡,另一个则在后半夜形成,凌晨成熟,上午甚至中午才消亡;MCS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在MCS较少的1999年,500hPa的副热带高压偏南,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高,而在MCS较多的2001年,副高异常偏强,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低,850hPa上为一低压槽,黄河下游地区主要受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影响。
- 卓鸿赵平李春虎蒲章绪
- 关键词:MCCPECS气候特征黄河下游
- 局地暴雨中的自组织过程
- 应用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常规天气图和NCEP/NCAR1°×1°的网格点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27日山东半岛东部致灾暴雨中的自组织过程;探索了热带低压倒槽、高空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尺度环境场对云团自组织...
- 李春虎
- 关键词:局地暴雨暴雨形成
- “04·8”山东远距离台风暴雨成因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2
- 2007年
-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对由台风"艾利"和西风带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暴雨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利"台风外围的急流带在华东沿海到山东南部地区产生深厚的湿层和强水汽辐合,从而导致不稳定能量的积聚;干冷空气从高层入侵使降水区对流不稳定增强,并使不饱和湿空气达到饱和,对降水具有增幅作用;低层正涡度和辐合作用的加强,导致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暴雨中心的产生。
- 李春虎赵宇龚佃利王咏青
- 关键词:台风远距离暴雨低空急流水汽辐合干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