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斌
- 作品数:43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001年
-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从资本主义发达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包括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中的有益成分,借鉴资本主义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益经验。借鉴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坚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自觉维护国家主权。
- 李明斌
-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自信被引量:1
- 2018年
- 道路自信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命题,其不仅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自信,也应包括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自信。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并自信地坚持走这条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共的革命道路自信源于其对民生的关注与成功实践,这一问题的解决,使之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与支持,为战胜中外反动势力提供了保证。革命道路自信不仅使中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增强了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信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了历史哲学依据,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 李明斌胡中升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生
-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被引量:4
- 2004年
-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苏共企图将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观点钦定为“国际共产主义的总路线”,强加给世界各国共产党,遭到中共等党的反对,从而使具体的意识形态问题之争,发展到谁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之争。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中共由最初的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逐步陷入到维护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的误区,使得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争论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存在着曲解和误解,使论战成为“左”与“左”的争论。
- 李明斌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
- 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被引量:2
- 1997年
-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这一思想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成熟和发展三个阶段,系统阐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条件、目的、对象、措施、步骤等一系列的内容,是我党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综观我党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败得失和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论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是铲除封建专制主义影响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李明斌王青春
- 关键词: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 后改革开放时代我国民生建设的发展战略
- 2013年
- 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民生观点、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生问题的相关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共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为民思想和改善民生的意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民生思想逐步系统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在后改革开放时代,我国民生建设的重点要从宏观转向微观,着力解决分配不公等问题;要立足建立保障机制,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把改善民生真正摆到各级党政领导工作的重要位置,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
- 李明斌
- 关键词:民生思想民生建设
- 社会主义体制危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 2009年
-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发生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失误,这两次失误使中国的政治经济陷入危机。这种危机是社会主义体制性危机。危机带来了严重后果,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危机集中地暴露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病,也促使人们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体制进行了深入改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摆脱了社会主义体制危机。
- 李明斌
-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试析中苏论战对中共和中国的消极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中苏论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消极影响更大。对中共和中国来讲,中苏论战对中共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产生重要影响,加剧了中共的左倾错误和教条主义倾向,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进而恶化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环境。
- 李明斌
- 关键词:中苏论战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两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1
- 2007年
-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要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 李明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制关系
- 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20世纪初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之后,两种制度之间尽管有统一的一面,但主要表现为对立的一面,20世纪的历史也是一部两制斗争史。苏东剧变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制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性,其对立性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由于"资"强"社"弱,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攻守易位;双方矛盾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摩擦日益增多;西方在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施压,和平演变的手段增多,社会主义反和平演变的任务繁重。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两制对立关系的新变化,要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要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两制关系。
- 李明斌
-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制关系
- 中苏两党关于时代、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评析
- 2004年
- 在中苏论战中,时代、战争与和平问题是中苏两党争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中苏两党对于当时世界所处时代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但两党对世界主要矛盾及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有相当大的分歧。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双方都认为新的世界大战有爆发的可能,也有制止的可能,但双方的侧重点不同。今天看来,对于时代,中苏两党都过高地估计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苏共的观点比较接近实际,但苏共只是把和平共处看作对抗资本主义的手段,后来又表现出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企图;中共则过于强调战争的危险性,结果直接影响了中国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战略。
- 李明斌
- 关键词:中苏论战中共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