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武
- 作品数:121 被引量:79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55
- 2004年
- 目的 利用fMRI观察针刺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 ,探讨针刺镇痛机制。方法 建立疼痛模型 ,行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前后的疼痛任务fMRI扫描 ,应用SPM 99分析功能数据。观察分析疼痛激活区以及针刺后疼痛信号变化。记录疼痛评分和得气感。结果 疼痛任务中多个脑区被激活。针刺太冲穴后 ,观察到ACC和丘脑的疼痛任务激活体积下降。结论 针刺参与到疼痛处理多个脑区的整合 。
- 艾林戴建平赵百孝田杰樊永平李少武李兴峰
- 关键词:针刺疼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Endostatin-Angiostatin融合基因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3.0T磁共振动态观察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重组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Endostatin-Angiostatin(Endo-Angio)融合基因对大鼠C6胶质瘤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颅内接种C6细胞,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于接种后1、2、3周进行MR检查;第2、3周检查结束后每组留取2只鼠脑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治疗组大鼠于第1周检查后于肿瘤接种位置原位注入Endo-Angio融合基因进行治疗。结果第1周检查共25只大鼠成瘤(成功率83%),第2周两组肿瘤体积均增大,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1),病理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微血管腔减少,间质水肿及细胞水肿较对照组明显严重;第3周时治疗组大鼠体积减小,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Endo-Angio融合基因对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0T磁共振可以较好地动态观察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及治疗变化。
- 沈慧聪戴建平高培毅马军李少武艾林魏新华
- 关键词:胶质瘤基因疗法ENDOSTATIN
- 3.0T磁共振多体素质子波谱脂质在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多体素质子波谱对幕上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胶质瘤采用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波谱一体化扫描系统,常规MR及多体素波谱检查后利用Functoo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5例胶质瘤,按WHO标准分类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10例。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肿瘤实体区(Lac+Lip)/Cr平均值分别为0.15±0.16,1.14±1.50,2.61±2.75,NAA/nCr平均值1.29±0.96,0.74±0.56,0.53±0.36和(Lac+Lip)/nCr平均值0.22±0.23,0.70±0.63,1.01±0.80,Ⅱ级组与Ⅳ级组间(Lac+Lip)/Cr、(Lac+Lip)/nCr、NAA/nCr有统计学差异(P<0.05)。若将Ⅱ级组列为低度恶性肿瘤组,Ⅲ级组、Ⅳ级组合并为高度恶性肿瘤组,Cho/NAA、Cho/Cr、(Lac+Lip)/Cr、(Lac+Lip)/nCr平均值在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多体素质子波谱脂质的出现对肿瘤组织学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玥孙波李少武高培毅戴建平
- 关键词:胶质瘤
- COL4A1基因突变及3例COL4A1综合征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 目的通过对COL4A1基因突变的脑白质病变患者进行分析,总结COL4A1综合征表型特点及COL4A1基因突变与COL4A1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材料及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
- 李伟李少武张在强
- 文献传递
- 阿尔茨海默病伴发嗅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 连腾宏李少武余秋瑾王瑞丹左丽君余舒扬刘丽郭鹏朴英善李丽霞扈杨金朝张巍
- 脊柱MR成像的最新进展被引量:5
- 2001年
- 李少武高培毅张迅戴建平
- 关键词:脊髓病变
- 融合基因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常规MR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治疗早期疗效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通过脑立体定向仪于右侧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10μl(5×10^5个细胞)。于接种后第1周MR检查确认有肿瘤生长后再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大鼠采用上述接种方法于颅内相同位置注入10^7空斑形成单位的携带血管抑素与内皮抑素融合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分别于接种后第1、2、3周行MR常规及DWI检查,并于每次检查结束后各组分别有2只(第1周)、8只(第2周)及剩余全部大鼠(第3周)安乐死后进行病理检查。对照组与治疗组间不同时间肿瘤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同时间不同区域间ADC值的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共43只大鼠见肿瘤生长,成瘤率为86%。对照组与治疗组大鼠C6胶质瘤的体积在第2周时分别为90.60及91.64mm^3,2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P〉0.05);第3周时2组大鼠肿瘤体积分别为156.64和29.64m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5,P〈0.01)。第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中心的ADC值分别为(1.20±0.25)×10^-3、(0.99±0.08)×10^-3mm^2/s,肿瘤边缘的ADC值分别为(1.00±0.25)×10^-3、(0.83±0.12)×10^-3mm^2/s,治疗组不同区域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11,-2.62,P值均〈0.05)。第3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肿瘤中心的ADC值分别为(0.92±0.21)×10^-3、(0.99±0.09)×10^-3mm^2/s,肿瘤边缘的ADC值分别为(0.81±0.19)×10^-3、(0.78±0.11)×10^-3mm^2/s,不同区域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2,-0.46,P值均〉0.05)。结论DWI能有效地反映大鼠C6脑胶质瘤的组织微观情况;可以早于肿瘤体积发生变化前发现治疗对肿瘤局部细胞状态的影响,从而在肿瘤的
- 沈慧聪戴建平魏新华王建交李少武马军艾林刘福生柴奇赵炜疆高培毅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扩散
- 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一种累及多系统的遗传性疾病被引量:3
- 2013年
- 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是一种临床以脑小血管病表现为共同特征,累及多系统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其中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的致病基因、突变形式、基因表型和临床表现是临床诊断的关键,同时对它的了解是进一步研究此类疾病的前提。
- 李伟张在强李少武李玉香王拥军
- 关键词:基因表型
- 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利用DTI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与神经纤维束关系。方法 GE 3 .0T扫描仪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例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10处 ,分布于右侧颞叶、双侧额叶、右侧底节区、左侧枕叶。测量病灶及正常侧FA、ADCaveg、RA行统计学分析 ,DTV 1.5显示神经纤维束。 结果 病灶及正常侧ADCaveg无明显差异(P >0 .0 5 ) ;FA及RA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DTIfibertracking病灶内有神经纤维及通过病灶穿行。
- 孙学进戴建平李少武陈红燕庞瑞麟李振兰孙非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含铁血黄素扩散张量成像
-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R弥散张量成像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指数(FA)在鉴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以及探讨ADC值及FA值在对肿瘤浸润范围中的作用。方法14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在T1WI增强、T2WI上确定肿瘤组织、水肿及正常脑组织,在ADC图和FA图上测量这些区域的FA值及ADC值,用方差分析评定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囊变区的ADC值(2.07±0.631)×10-3mm2/s最高,其次为水肿区(1.39±0.164)×10-3mm2/s、肿瘤强化中心(1.13±0.187)×10-3mm2/s、肿瘤强化边缘(1.04±0.254)×10-3mm2/s、瘤周正常白质区(0.779±0.088)×10-3mm2/s、对侧正常白质(0.748±0.082)×10-3mm2/s。对侧正常白质FA值最高(0.538±0.084)×10-3mm2/s,肿瘤囊变区最低(0.09±0.028)×10-3mm2/s。肿瘤强化边缘与囊变坏死区、水肿区、瘤周正常白质以及对侧正常白质ADC值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瘤周正常白质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ADC值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强化边缘与囊变坏死区、瘤周正常白质区、对侧正常白质区FA值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瘤周正常白质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FA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强化边缘FA值与水肿区FA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DC值可用于区分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正常脑白质、水肿和肿瘤强化边缘,FA值对于组织学鉴别无明显意义,FA值对肿瘤浸润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 吴静戴建平江涛李少武高培毅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