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平
- 作品数:39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Dsg—3 EC3—4的单链抗体片段在寻常型天疱疮鼠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EC3-4的单链抗体片段(ScFv)在寻常型天疱疮(PV)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将抗Dsg-3 EC3-4的ScFv通过皮下注射至BALB/c新生鼠,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三方面评价其对PV鼠模型构建的影响。结果单独注射抗Dsg-3 EC3-4的ScFv不能在BALB/c新生鼠中诱导出PV的改变,任何时间点注射抗Dsg-3 EC3-4的ScFv都不能阻断PV患者血清对BALB/c新生鼠的致病作用。结论单独注射抗Dsg-3 EC3-4的ScFv缺乏致病性,也不能阻断PV患者血清对BALB/c新生鼠的致病作用。
- 赵肖庆薛峰潘萌李卫平郑捷
- 药疹患者人类疱疹病毒和细小病毒感染的研究
- 目的:观察药疹患者人类疱疹病毒和细小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本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127例
- 袁卫如李卫平薛峰施若非郑捷
-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EC1-2表位的致病性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通过寻常型天疱疮新生鼠模型的建立研究寻常型天疱疮抗原(PVA)致病性表位及其相应抗体的致病作用。方法构建重组PVA细胞外区(EC)1-2片段分子。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得到兔抗PVAEC1-2融合蛋白的抗血清。将提纯IgG抗体成分,被动转移到BALB/c新生鼠,15~18h后对新生鼠皮肤、血清进行组织病理、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在对实验组新生鼠的评价中,其组织病理示表皮内水疱形成,棘细胞间棘突消失,棘层松解;电镜示棘细胞间距离增宽,桥粒分离、溶解、消失;DIF和IIF均示棘细胞间免疫荧光沉积。而对照组小鼠除了IIF示棘细胞间微弱的荧光沉积外,其余检查均正常。结论通过寻常型天疱疮新生鼠模型的建立,证明PVA分子中EC1-2表位为致病性表位,其相应的抗体为致病性抗体。另外,PVA重组分子的构建,新生鼠模型的建立为天疱疮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模型。
- 潘萌郑捷李卫平薛峰
- 关键词:天疱疮寻常型天疱疮抗原表位PVA
- 重组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抗血清的制备与纯化被引量:6
- 2002年
- 寻常型天疱疮抗原 (pemphigusvulgarisantigen ,PVA )是桥粒中相对分子质量为 130 0 0 0的糖蛋白 ,其分子由细胞外区(extracellulardomain ,EC )、跨膜区和细胞内区三部分组成 ,主要发挥作用的区域在细胞外区。为了了解PVA细胞外区的致病性位点及其相应抗体的致病作用 ,制备抗血清是必需环节。本文在已重组表达的PVAEC1 2融合蛋白的基础上进行蛋白纯化 ,并免疫家兔 ,使之产生针对融合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 ,经双向免疫扩散实验 ,其效价为 1:16~ 1:32。采用辛酸沉淀法和DEAE 5 2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抗血清IgG抗体成分的提纯 ,总量为 12 5~ 2 2 0mg ,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其滴度为 1:40。从而获得高滴度、高特异性的兔抗PVAEC1 2融合蛋白抗血清IgG抗体成分。
- 潘萌郑捷李卫平薛峰黄冬生
-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抗血清纯化
- 寻常性天疱疮抗原表位的重组、致病性与临床应用的研究
- 郑捷潘萌李卫平薛峰赵肖庆王耀祖沈小雁胡伟国孙斐袁卫如
-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克隆并表达了寻常性天疱疮抗原EC1-2与EC3-4表位,分别用这两段抗原片段免疫兔,获得了高滴度、特异性的兔抗体,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兔产生的抗血清建立寻常性天疱疮小鼠模型,总体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关键词:
- 关键词:寻常性天疱疮抗原表位
- 重组寻常性天疱疮抗原EC1-2和EC3-4表位的临床应用
- 通过重组寻常性天疱疮抗原(PVA)中的四个免疫优势表位EC1-2和EC3-4特异性检测寻常性天疱疮(PV)患者血清中的抗PVA抗体.对大肠杆菌表达的EC1-2和EC3-4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免疫印迹(IBT)法检测抗JP...
- 郑捷潘萌李卫平康向东薛峰
- 关键词:表位免疫印迹法
- 文献传递
-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6年
-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周同,连希艳,李卫平,钱萍,江永娣,陈楠,董德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据报道,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血栓形成,血管栓塞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密切相关[1~3]。鉴于肾脏疾病患者多见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 周同连希艳李卫平钱萍江永娣陈楠董德长
-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肾疾病
- 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活动,特别是与皮损和肺间质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40例DM/CAD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7A、IL-18、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8种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细胞因子与皮损、炎症指标和肺间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DM/CADM患者血清中,IL-6(37.8 ± 45.8 pg/ml)、IL-10(16.1 ± 7.2 pg/ml)和IL-18(492.0 ± 193.1 pg/m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6(12.0 ± 2.7 pg/ml)、IL-10(7.7 ± 1.4 pg/ml)和IL-18(191.1 ± 39.2 pg/ml)水平,均P 〈0.001。其他5种细胞因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患者的血清IL-6水平(49.7 ± 46.8 pg/ml)显著高于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患者(29.1 ± 45.4 pg/ml),P = 0.008;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的血清IL-6(68.7 ± 59.7 pg/ml)和IL-18(635.1 ± 232.8 pg/ml)水平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正常患者(IL-6为30.6 ± 40.3 pg/ml,P = 0.013;IL-18为440.2 ± 164.7 pg/ml,P = 0.020);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的IL-10(18.4 ± 6.9 pg/ml)、IL-17A(19.6 ± 6.7 pg/ml)和IL-18(529.4 ± 197.2 pg/ml)显著高于乳酸脱氢酶正常患者(IL-10为10.7 ± 4.8 pg/ml,P 〈 0.001;IL-17A为11.4 ± 6.6 pg/ml,P = 0.001;IL-18为404.9 ± 158.0 pg/ml,P = 0.037);肌酸激酶升高组与肌酸激酶正常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具有Gottron丘疹/征的患者血清IL-18水平(513.7 ± 187.2 pg/ml)显著高于无Gottron丘疹/征的患者(297.1 ± 140.4 pg/ml),P 〈 0.05;④DM/CADM伴肺间质病变的患者血清IL-10(18.0 ± 6.7 pg/ml)和IL-18水平(552.3 ± 192.8 pg/ml)显著高于不伴肺间质病变者(IL-10为11.6 ± 6.5 pg/ml,IL-18为351.4 ± 101.0 pg/ml),P = 0.001。结论 皮肌炎患者血清IL-6、IL-10、IL-18等�
- 陈梦雅刁立诚许人杰李卫平陆怡德郑捷曹华
- 关键词:皮肌炎细胞因子类肺疾病间质性
- Brunsting-Perry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 2024年
- 患者女,73岁,面颈部丘疹水疱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疱液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皮肤直接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盐裂皮肤直接免疫荧光示:真皮侧IgG、C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抗Ⅶ型胶原抗体弱阳性。诊断:Brunsting-Perry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2周后皮损明显好转。随访2年,泼尼松逐渐减量,未见复发。
- 徐楚乔乌心怡李卫平孙斐赵肖庆朱海琴潘萌
- 关键词: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荨麻疹患者白介素13的检测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究白介素(IL)-13在急、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内IL-13、IL-4、干扰素酌(IFN-酌);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3和总IgE,并与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急性荨麻疹患者淋巴细胞IL-13的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IL-13表达略有升高,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4的表达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血清IL-13的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相符;急慢性荨麻疹患者IL-4的表达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酌的表达在荨麻疹患者中无明显改变。IgE的表达在急、慢性患者中均显著升高。但IL-13的表达和IgE抗体的量无相关性。结论IL-13在荨麻疹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急性荨麻疹。
- 施若非李卫平潘萌李霞郑捷
- 关键词:IL-13正常人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