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梅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 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
- 2010年
-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主要断裂点(MBR)进行检测,PCR-SSCP方法检测bcl-2基因内部、基因周围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的MSI和LOH情况。采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法-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 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4.3%(9/37)。各位点MSI、LOH频率分别介于16.2%-18.9%和16.2%-21.6%。D18S61位点MSI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均高于MSI阴性组(P<0.05),而D18S64位点则与之相反(P>0.05);D18S61位点LOH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高于LOH阴性组(P<0.05),D18S64位点与之相反(P>0.05)。结论 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位点D18S61的MSI/LOH有显著相关性,表明D18S61可能是bcl-2基因周围区域与bcl-2基因关系较为密切的微卫星位点。
- 李化梅李龙萍杨海燕邓飞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
- 238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病理学结果分析与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38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探讨其在临床肺部疾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5~20m L,所有标本用Thin Prep液基细胞学技术涂片后行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六胺银(GMS)染色、抗酸染色。结果238例BALF标本中查见异常成分的80例(33.6%);其中卡氏肺囊虫47例,分枝杆菌15例,真菌8例,巨细胞病毒2例,复合感染3例,查见肿瘤细胞5例。结论 本院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异常检出率高,细胞病理学检查为肺部疾病诊断提供方便快捷的形态学依据,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李龙萍匡晓燕李化梅邓飞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病理学异常检出率
- “精准病理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 2024年
- 目的对遵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病理从业人员现状、需求及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精准病理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方法选取2023年遵义市2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病理科病理从业人员63名,采用问卷星进行调研。结果22家医院病理科病理医生和病理技术人员比例为1.0∶0.7,三甲医院病理医生和病理技术人员比例为1.0∶1.0。63名病理从业人员职称主要以中级及以下为主[77.78%(49/63)],高级职称较少[22.22%(14/63)];本科学历占82.54%(52/63),研究生学历占7.94%(5/63),大专学历占9.52%(6/63)。47.62%(30/63)的病理从业人员认为可以增加1~2人,12.70%(8/63)认为可以增加3~4人,11.11%(7/63)认为可以增加5人,28.57%(18/63)认为可以不增加。超过80.00%的病理从业人员提到病理技术人员最好是病理技术专业,部分病理从业人员认为可以是检验专业[47.62%(30/63)]和生物技术专业[30.16%(19/63)]。结论高职院校病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精准病理学”导向下临床岗位需求的新变化,从完善“双师型”队伍建设、深化医教融合、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对接从业准入等方面多措并进,培养新世纪实用型、创新型病理技术专业人才。
- 李化梅万敏匡晓燕
-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技术
-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和次要断裂点检测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不同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MBR)和次要断裂点(MCR)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主要断裂点(MBR)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23.3%(7/30),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为50%(2/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27.2%(3/11),套细胞淋巴瘤(MCL)为20%(2/10)。进一步分析次要断裂点(MCR)发现,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6.7%(2/30),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25%(1/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9%(1/11),其余病例均未检出。结论:bcl-2基因重排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但次要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频率低。套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出bcl-2基因重排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化梅
-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染色体易位
- 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和设想
- 2013年
-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教学内容复杂、抽象、不容易记忆,通过病理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尤为重要。结合我校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 李化梅
-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 苗药口溃康散对口腔溃疡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苗药口溃康散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效作用。方法:通过40%的冰醋酸致新西兰兔上唇两侧形成直径为5.5mm溃疡,观察口溃康散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结果:口溃康散对口腔溃疡的治疗给药第4天(P<0.05),第6天(P<0.01),有效率为93.75%。结论:苗药口溃康散对口腔溃疡的治愈效果良好。
- 谭怀美刘英波李化梅张强冯华陈必全
- 关键词:苗药药效学
- B-NHL中bcl-2基因重排与MSI和LOH的关系研究
- 目的:研究bcl-2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性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bcl-2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
- 李化梅
- 关键词:BCL-2基因基因重排微卫星位点
- 文献传递
- 天冬的显微与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建立天冬的显微与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从贵州及周边收集天冬药材标本,对天冬块根进行徒手切片后进行图像采集系统摄像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中以菝葜皂苷元为对照品,石油醚-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对其块根进行鉴别。结果不同地区收集的天冬在显微特征上有一定差异,薄层色谱显色后,均在对照品相同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其生药鉴别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刘亮丁丽娜李化梅张学愈陈东林周英信冯华
- 关键词:薄层色谱显微鉴别
-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p16基因内部4个微卫星位点D9S265、D9S161、D9S259、D9S169,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40例NHL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应用PCR-SSCP技术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 NHL组织中p16基因内部4个微卫星位点D9S265、D9S161、D9S259、D9S169。1各位点MSI频率介于12.5%~27.5%,其中D9S259位点MSI频率最高为11/40(27.5%),D9S161位点MSI频率最低为5/40(12.5%);各位点LOH频率介于12.5%~17.5%,其中D9S169位点LOH频率最高为7/40(17.5%),D9S259位点LOH频率最低为5/40(12.5%)。2NK/T细胞淋巴瘤D9S161和D9S259位点MSI阳性组均高于B细胞淋巴瘤MSI阳性组,而D9S265和D9S169则与之相反(P〉0.05)。NK/T细胞淋巴瘤D9S265位点LOH阳性组与B细胞淋巴瘤LOH阳性组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NHL中p16基因既存在MSI,又存在LOH,p16基因可能是NHL候选抑癌基因之一。2微卫星位点D9S265、D9S169与B细胞淋巴瘤关系较紧密,而D9S161、D9S259与NK/T细胞淋巴瘤关系较紧密。
- 李龙萍匡小燕李化梅邓飞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
- B细胞淋巴瘤bcl-2基因重排与14号染色体微卫星改变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DNA改变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检测bcl-2/IgH基因重排;选取14号染色体上2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37例B细胞淋巴瘤中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结果 37例B细胞淋巴瘤中,bcl-2/IgH基因重排频率为24.3%(9/37);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48.6%(18/37),杂合性缺失发生率为40.5%(15/37),其中D14S65位点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频率较高,分别为29.7%(11/37)和27%(10/37)。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D14S6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有关(P<0.05),与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但D14S45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不稳定和杂合性缺失无关(P>0.05)。结论 D14S65是B细胞淋巴瘤中敏感的检测位点,bcl-2/IgH基因重排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共同导致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 李化梅李龙萍苏俊喻安孝邓飞
- 关键词:基因,BCL-2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子丢失基因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