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嗅鞘细胞抑制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影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类分子(CSPG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OECs移植于脊髓半横断的Wistar大鼠,移植术后对模型进行数个时间点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损伤即移植术后4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移植后4周,实验组动物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动物。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实验组动物损伤处CSPGs物质表达低于对照组动物。结论:OECs促进脊髓损伤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SPGs分子表达有关。
- 朱海涛朱悦孙德日
- 关键词:嗅鞘细胞脊髓损伤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 嗅鞘细胞促进脊髓损伤轴突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嗅鞘细胞促脊髓半横断大鼠轴突再生作用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Nash法培养嗅鞘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观察,将鉴定后的细胞移植于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在4周时取材,应用p75、NF200和GAP43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判断轴突再生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培养观察发现嗅鞘细胞生长由散在分布逐渐趋向集中,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移植术后4周,p75染色显示移植的嗅鞘细胞仍然存活,主要分布在损伤区周围,且p75阳性嗅鞘细胞呈条索状分布,与GAP43阳性着色神经纤维有共同分布区域。NF200和GAP43阳性神经纤维末端向嗅鞘细胞分布区偏转,而对照组并未见上述现象。结论嗅鞘细胞这种特有的生长方式在体内、外表现一致,与该细胞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相关。
- 孙德日朱悦朱海涛王峰
-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轴突再生
- 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8例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31.9岁(19 ~4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8.1 d(4~12 d).骨折脱位分型:AO分型为C型,Denis分类为三柱损伤,Meyerding创伤性滑脱Ⅴ级的骨折脱位.脊髓神经损伤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A级5例,B级1例,C级1例,E级1例.骨折脱位节段:T5~T6 1例,T12 ~L13例,L1~L2 2例,L3 ~L4 1例,L4~L5 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固定融合.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20.6 min(135 ~335m in),术中平均出血量1 150 ml(500 ~2 400 ml),7例术中发现有硬膜撕裂,予以缝合硬膜或自体脂肪片覆盖修补,其中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6例获得解剖复位,1例部分复位,1例未行复位.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9.3°(8°~51°)恢复至术后1.9°(-5°~10°).平均随访39.3个月(2~76个月),末次随访时2例分别由术前ASIA分级A/B恢复至C级,余6例患者(A级4例,C级1例,E级1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钉棒断裂松动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1例于术后4年死于肺部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3周出现腰椎深部感染,采用保留内置物的清创冲洗引流处理方法. 结论 后路固定融合是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总的治疗原则,复位情况的把握取决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
- 袁伟朱悦焦鹰王丰屠冠军常楚朱海涛
-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
-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rhBMP-2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应用于兔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凝胶(fibrin glue,FG)复合rhBMP-2及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用于兔横突间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取1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股骨MSCs体外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时加入成骨诱导物向成骨方向诱导分化。40只1岁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根据植入的材料分别为:MSCs/rhBMP-2/FG组,MSCs/FG组,rhBMP-2/FG组,FG组。复合物置于皮质已打磨的左侧k-6横突上。脊柱标本均于术后6周取材,应用手法检测、DR拍片、CT扫描三维重建、灰度分析、生物力学检测、组织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各组脊柱融合效果。结果手法检测和DR片示MSCs/rhBMP-2/FG组融合率分别为70%和80%,rhBMP-2/FG组经两种方法检测融合率均为40%。MSCs/FG组和FG组无脊柱融合标本。MSCs/rhBMP-2/FG组与rhBMP-2/FG组在融合率上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成骨密度和面积上存在显著差异,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示MSCs,rhBMP-2/FG组在各方向上的融合强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CT扫描三维重建显示MSCs/rhBMP-2/FG组k-6横突间有连续骨组织生成。组织学染色示MSCs/rhBMP-2/FG组和rhBMP-2/FG组融合标本横突间为成熟骨组织。结论MSCs/rhBMP-2/FG复合物应用于兔横突间脊柱融合可以取得良好成骨质量。
- 刘尊鹏朱悦高伟张怡春朱海涛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纤维蛋白组织黏着剂
- 嗅神经鞘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移植体外培养的嗅神经鞘细胞(OEC)对大鼠脊髓左半侧横断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应用改良Nash法培养的OECs移植到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Tarlov法运动学功能评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示踪、透射电镜观察、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功能、脊髓再生的轴突和髓鞘、OEC的存活和脊髓损伤程度。结果:8周时治疗组运动学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对照组则无再生轴突穿越;超微结构显示治疗组轴突数量多于对照组,且髓鞘的完整性强于对照组,OEC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样和雪旺氏细胞样两种,包绕轴突髓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后8周OECs仍然存活,在损伤区均匀、散在分布;损伤后8周脊髓损伤区有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结论:移植的嗅神经鞘细胞可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脊髓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重塑。
- 王锋朱悦孙德日朱海涛
- 关键词:嗅神经鞘细胞原代培养脊髓损伤轴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