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锦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吸收缝合线在帽状腱膜缝合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缝合线在神经外科帽状腱膜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施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可吸收生物缝线和普通丝线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可吸收生物缝线组患者切口愈合率高于,而切口瘢痕宽度低于普通丝线缝合组;随访3~6个月,可吸收缝线组未见有线节反应和瘢痕增生;而普通丝线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5例线节排异反应,3例轻度瘢痕增生。结论神经外科帽状腱膜缝合中采用可吸收生物缝线连续缝合,对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切口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梁成朱宗锦刘保华郑晶
- 关键词:神经外科切口并发症帽状腱膜
-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对33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均采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72 h内手术。观察33例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均成功夹闭动脉瘤。术后死亡2例。生存31例,均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4-5分22例,3分8例,2分1例。出现血管痉挛、脑梗死致偏瘫、失语3例,有精神症状1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结论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早期手术可以避免动脉瘤再次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
- 梁成郑晶刘保华朱宗锦
- 关键词: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
- 57例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分析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应用范围、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跟踪随访6~24个月,对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56例1次栓塞成功,其中43例动脉瘤100%栓塞,6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85%栓塞,1例患者栓塞不成功转为开颅手术治疗,无术中再出血及死亡病例,临床随访3~24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无术后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朱宗锦刘保华张建永袁璞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危险因素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1例经脑室外引流治疗的患者分成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其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导管放置时间及数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1例患者放置96根引流管,其中13例出现脑室炎,发生率为18%,男8例,女5例,放置导管时间平均18.5d,导管数1.7根,病因分别为外伤3例,肿瘤3例,脑室出血5例,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积水2例。统计分析显示原发疾病和导管数量是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相关脑室炎的发生与原发疾病和导管放置数量相关,引流的时间越长,发生脑室炎的风险越高,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 熊方令刘保华蔡旺高行德张建永袁璞张怀兵朱宗锦
-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脑室炎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治疗椎动脉狭窄的临床安全性以及疗效,为该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证据。方法:选取合适支架植入的40例经影像学检测确诊为椎动脉狭窄并且用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术后即刻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血管造影技术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在术后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手术,40例确诊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腔内成功植入了支架。术后椎动脉平均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74.6%下降到13.2%。临床随访中未发现复发血管再狭窄以及血管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临床研究证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于患者远期预后仍需要更长时间随访和大宗病例进行评估。
- 杨永张雪玲李丹蔡旺张建永朱宗锦
-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
- 颅脑损伤后住院期间精神障碍的病因及治疗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住院期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对198例脑损伤后住院期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出院时167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其中123例3个月内随访未出现复发。结论脑损伤后住院期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为颅脑损伤的部位及类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社会、心理因素等。累及额叶的脑挫裂伤并发精神障碍最多见,精神障碍以人格改变为主占多数,随着损伤的好转,精神症状多数能改善、痊愈。
- 梁成朱宗锦丁永宏张熠袁璞蔡旺
- 关键词:病因学颅脑损伤住院病人
- 采用可吸收缝合线对帽状腱膜连续缝合的体会被引量:4
- 2009年
- 一、材料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67例患者在施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应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帽状腱膜连续缝合。年龄17—76岁,平均39岁。其中外伤49例,肿瘤10例,脑出血8例。术前头皮表面做好标记,缝合头皮前伤口彻底止血,先用丝线将帽状腱膜与其相对应的部分缝合固定2~3针,可避免在连续缝合帽状腱膜时将皮瓣过度牵拉和移位,然后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帽状腱膜层,每针间距约1cm连续方法缝合帽状腱膜,如需放置引流,可另戳口引出,
- 梁成朱宗锦刘保华
- 关键词:可吸收缝合线帽状腱膜神经外科手术可吸收缝线放置引流脑出血
- GCS综合多因素法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价值及预后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针对目前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患者病情评估方法,分析HICH患者手术前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借鉴GCS评分,并藉此量化各种危险因素,更加直观评估HICH患者手术的价值和预后。方法将258例HICH患者手术前情况根据其GCS评分、血压、全身情况、影象学资料、社会状况等影响因素量化,并通过统计评估影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相关性。并根据量化分值预测患者的预后(生存或死亡)。结果选定的影响因素均已经被证实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通过"GCS综合多因素"法预测HICH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对于HICH患者手术前通过GCS综合多因素法可以预测其近期预后并为是否手术提供参考。
- 张建永刘保华姜宁袁璞朱宗锦高明明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GCS评分
- 显微手术在治疗脑挫裂伤中探讨(附236例分析)
- 刘保华张建永姜宁高明明袁璞朱宗锦
-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手术入路、肿瘤全切除的方法及术中注意要点。结果16例中左侧lO例,右侧6例。胶质瘤9例,脑膜瘤7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l例,大部分切除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时GOS评分:良好12例,轻残4例。结论顶枕和颞顶枕开颅是切除位于三角区的肿瘤较好的手术人路。术中尽量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并尽量减少对脑室系统的污染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梁成刘保华郑晶朱宗锦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