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稳
- 作品数:50 被引量:373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中国岩溶地质公园(遗迹)的类型及其建立的意见与建议
- 1我国的岩溶地质资源我国有广大的岩溶(喀斯特)区域,碳酸盐岩的沉积总厚度超万米,其分布面积约为206万平方千米,占全球的1/10。其中出露面积约125万平方千米。可分为三大岩溶区域: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岩溶和南方岩溶...
- 朱学稳
- 文献传递
- 我国峰林喀斯特的若干问题讨论被引量:26
- 2009年
-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峰林喀斯特概念的起源、命名、研究简史与研究现状;回顾了"峰林喀斯特同时态系统演化论"的内容与提出过程;阐述了峰林喀斯特的鉴别标准、形成条件,并提出了"喀斯特生成系统"的新概念。尽管峰林与峰丛喀斯特术语从上世纪70年代起便在学术界广泛使用,但到目前为止,其科学概念似乎还不够严谨。为此,笔者在分析喀斯特系统形成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形态特征、生成条件、水文地质属性和分布与生成系统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识别的意见,并建议以"喀斯特生成系统"观来深化带有主观意识的"个体形态组合"。与此同时,就我国在峰林与峰丛喀斯特之间的生成关系及其演化认识上仍以Davis的循环论为主导的学术现状,笔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峰林与峰丛两种喀斯特类型各有其独特的生成条件,在多数情况下,二者是在不同空间与地域上由喀斯特能量(主要是降水)作用的方式(入渗、地面水流)、量级(强、弱)与效果(峰林方向或峰丛方向)分异的结果,二者多具生成系统关系。峰林与峰丛地貌的年青与年老,仅仅表现在形态上,而非在实际年龄上。
- 朱学稳
- 关键词:研究史
- 长江三峡地区喀斯特与洞穴研究的新发现
- 长江三峡两岸有大片的碳酸盐岩层(主要是石灰岩)分布。长江及其支流上的主要峡谷段几乎都是由石灰岩构成;南岸的峰丛洼地与干谷漏斗,北岸的山顶平行槽谷与高山大型坡立谷都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类型和典型代
- 朱学稳
- 文献传递
- 广西凤山岩溶及其资源国际品级的形成
- 凤山位于我国南方峰林与峰丛岩溶区。凤山岩溶以其形态多样、规模宏大、景观壮丽为特色而突显于世界峰丛岩溶之林。凤山岩溶及其资源国际品级的形成,有其优越而系统化的条件。凤山岩溶的世界级品质标准就在凤山,就像乐业大石围天坑岩溶的...
- 朱学稳
- 关键词:地质结构旅游资源
- 文献传递
- 梅山龙宫的洞穴特征及旅游开发
- 梅山龙宫洞穴系统位于湘中资水之滨,为一峡谷与层楼组合式的伏流洞穴,全长大于3km。洞穴沉积物丰富,沉积类型多众,尤以鹅管、雾凇为典型而稀有,更有重要的古地下河沉积物遗存。该洞穴旅游环境优越,景观丰富而多样,又是一座大氧吧...
- 朱学稳陈伟海
- 关键词:SPELEOTHEMS
- 文献传递
- 我国的假喀斯特
- 本文讨论了各家关于'假喀斯特(Pseudokarst)'的定义.简要讨论了我国假喀斯特的主要类型,以及系统开展假喀斯特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提出了系统化和规范化我国真、假喀斯特命名的建议.
- 朱学稳
- 关键词:旅游地学
- 文献传递
- 岩溶探险型旅游资源雏议
- 当今世界旅游类型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体验旅游成为时尚,探险型旅游即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现代探险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陆续引入我国以来,探险活动日益兴起,成为为大众化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类特种旅游活...
- 黄保健张远海陈伟海朱学稳朱德浩
- 关键词:岩溶洞穴安全防护
- 文献传递
- 金钱诱惑下的暴殄 利欲熏心下的愚昧—记一场空前的洞穴资源保护战
- @@洞穴一向是人们探奇访胜和从事多种科学考察与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古代人类重要栖息之所,洞内的次生化化学沉积物,即钟乳石类,更以那玲珑剔透晶莹华丽和巧夺天工的形态,被人们看作是大自然杰作中最神奇、最精美的代表,因而具有很...
- 朱学稳
- 关键词:资源保护观赏价值
- 文献传递
- 颜家湾岩溶温泉的水文地质特征及成因条件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颜家湾温泉是一个低温岩溶温泉。通过对该地区地层、构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体的研究及与周围地区的类比 ,认为该地区是一个具有隔水保温盖层的中低温地热田 ,其储热层为寒武系中、上统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推算在颜家湾一带地下 6 5 0~ 70 0 m深处的水温可达 42~ 45℃ ,并具有通过打深井开发地下热水的条件。
- 闫志为朱学稳韩道山张远海周维新
-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地热开发
- 喀斯特天坑略论被引量:70
- 2003年
-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知道我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石林)风景区有个"小岩湾"的大型喀斯特漏斗,但多少年来并未引起喀斯特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这类喀斯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为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一般性研究提供了机会。在初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应该将这类形态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喀斯特天坑"(karsttiankeng)。本文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初步小结,内容包括:国内外天坑的现有发现;喀斯特漏斗与天坑、天坑定义;天坑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与发育阶段;天坑在科学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 朱学稳朱德浩黄保健陈伟海张远海韩道山
- 关键词: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