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伟

作品数:71 被引量:381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25篇肌腱
  • 15篇手术
  • 13篇疗效
  • 11篇异体
  • 9篇异体肌腱
  • 9篇撕脱
  • 9篇撕脱伤
  • 9篇肌腱移植
  • 9篇关节
  • 8篇神经损伤
  • 8篇肌腱移位
  • 8篇臂丛
  • 8篇臂丛神经
  • 8篇臂丛神经撕脱...
  • 7篇异体肌腱移植
  • 7篇手术设计
  • 7篇屈肌
  • 7篇疗效评估
  • 7篇骨折
  • 6篇拇短屈肌

机构

  • 60篇北京积水潭医...
  • 16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创伤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 1篇北京石景山医...
  • 1篇天津市滨海新...
  • 1篇北京冶金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71篇朱伟
  • 37篇张友乐
  • 25篇胡琪
  • 21篇王澍寰
  • 10篇田光磊
  • 8篇张云涛
  • 8篇杨克非
  • 8篇韦加宁
  • 7篇孙燕琨
  • 7篇尹大庆
  • 7篇高新生
  • 6篇刘坤
  • 5篇田文
  • 5篇刘波
  • 4篇李玉成
  • 4篇郜永斌
  • 4篇杨辰
  • 4篇王海华
  • 3篇易传军
  • 3篇朱瑾

传媒

  • 17篇中华手外科杂...
  • 5篇实用手外科杂...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手...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第八届北京国...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第25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9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鲜与陈旧性腱性锤状指保守治疗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支具固定治疗新鲜与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在门诊接受支具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4例腱性锤状指患者。患者按照伤后接受治疗时间的早晚分成两组,即新鲜组和陈旧组。其中新鲜组30例,从受伤到接受固定的时间为1~14d,平均为5d;陈旧组24例,从受伤到固定的时间为4~12周,平均为6周。两组均采用支具将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0°,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加强功能锻炼,但继续用夜间支具固定1周。结果 5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8个月,平均3.5个月。治疗前新鲜组的伸直欠缺角度平均(37.0±9.1)°,陈旧组为(40.2±10.2)°,两组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22)。治疗后新鲜组(0°~7°)与陈旧组(0°~5°)伸直欠缺角度中位数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9,P=0.11)。按Patel法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新鲜组优83.3%,良16.7%,陈旧组优79.1%,良20.9%,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2)。结论采用支具固定患指这种保守治疗方法,对新鲜性及陈旧性锤状指均有效,而且两者的治疗效果相当。
韩伟潘勇卫朱伟
关键词:外固定器锤状指伸肌腱
动力性肩关节外展功能重建-斜方肌移位和韧带联合重建的随访结果与评估
目的:神经性肩关节周围肌肉麻痹,斜方肌移位是肩外展功能动力重建主要方法,传统的斜方肌移位效果不理想。对32例神经性肩带肌麻痹病例进行了外展重建,将原有术式进行了改进,斜方肌移位的方向、止点做了调整,桥接移植物采用异体肌腱...
张友乐朱伟郜永斌张春林李文军郑玮胡琪
关键词:神经损伤肩关节肌腱移位
特发性指(趾)肢端溶骨症罕见病1例
2021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16岁。因指(趾)末端反复肿胀、疼痛3年余就诊。病史: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双足肿痛,未经规范治疗。近期疼痛加重,来院就诊。患者母亲怀孕时曾有服用抗精神分裂药物史(具体品种不详),患者出生后双手、双足甲及双环指远指间关节融合。无家族类似病史,无氯乙烯等化学物品接触史。查体: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智力正常,行走步态正常。头颈发育正常,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呈生理弯曲,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双手1-5指指甲发育不全,环指远指间关节活动不能(图1,2)。
邹志俭熊立国俞志涛朱伟
关键词:特发性
浅谈肌腱移位的上肢功能重建
@@上肢在人的生活和劳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主要通过肩、肘、腕和手的协调运动来完成其功能,当上肢的一些重要功能丧失后,我们必须尽可能的给予修复,目前最主要的是通过肌腱移位的方法给予重建。肌腱移位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有...
李庆泰朱伟童德迪
关键词:肌腱移位上肢功能重建手术方法
肘管综合征288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任志龙田文朱伟郝惠南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病因保守治疗手内在肌并发疾病
伸拇功能障碍7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伸拇功能障碍是指拇指指问关节的背伸受限。拇长屈肌腱的卡压粘连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拇长伸肌腱的断裂、粘连、松弛、变异及神经损伤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伸拇功能障碍,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增加了难度。为了提高对伸拇功能障碍疾病的认识,我们对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引起伸拇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吴学强朱伟刘会仁
关键词:拇长伸肌腱拇长屈肌腱神经损伤住院患者
新与旧的杂糅——《大公报》三十年代两种文艺性副刊研究
本文通过比较《大公报》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两种文艺性副刊,即吴宓主持的《文学副刊》和沈从文、萧乾主持的《文艺副刊》的异同,从媒介研究入手,表现新文学新旧杂糅的特征,并进而思考新文学内部构成的丰富性。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朱伟
关键词:《大公报》新文学
肘管综合征患者不同屈肘角度的肘管内压力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测定肘管综合征患者不同屈肘角度时肘管内压力,探讨肘管内压力与屈肘角度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63例单侧肘管综合征患者。男47例,女16例;年龄31~80岁,平均59岁。左侧18例,右侧45例。于尺神经前移术中,采用颅内微型传感器测量最大伸肘位,屈肘30、60、90°和最大屈肘位时肘管内压力,绘制屈肘角度-压力曲线。结果肘管内压力随屈肘角度增加而增大,屈肘超过90°时显著增大。最大伸肘位,屈肘30、60、90°和最大屈肘位时肘管内压力分别为(0.13±0.15)、(1.75±0.30)、(2.62±0.34)、(5.78±0.47)、(11.40±0.62)kPa,各角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屈肘角度超过90°时肘管内压力显著增大,长期极度屈肘可能导致尺神经缺血损伤,诱发肘管综合征。
孟纬潘昊鹏朱伟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尺神经
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6
1995年
作者对20只尸体手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证实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的起点有约1/2相互重叠,两个肌腹近端有约1/3相互重叠,拇短屈肌主要止于近节指骨基底掌侧,拇短展肌止点以掌指关节桡侧为主。拇短屈肌受尺神经深支支配率为100%。将拇短屈肌的止点向桡侧移位,使两肌纵轴作用力的夹角增加7°~9°,有利于拇短屈肌的对掌功能。临床应用8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功能均为优。这种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不用另取肌腱移植,效果可靠等优点。
朱伟王澍寰张友乐杨克非胡琪王海华
关键词:正中神经手损伤拇短屈肌
陈旧性臂丛神经撕脱伤功能重建的探讨
目的:根据陈旧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术式重建功能,就其术后功能情况、效果以及问题进行分析,为该类损伤的修复提供临床经验与参考。&lt;br&gt;  方法:临床237例臂丛神经撕脱伤病例,195例早期行神经的...
张友乐朱伟胡琪张春林郜永斌
关键词:神经损伤肌腱移位关节融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