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义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卫生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7篇乙型
  • 7篇细胞
  • 7篇病毒
  • 6篇乙型肝炎
  • 5篇米夫
  • 5篇耐药
  • 5篇拉米夫定
  • 4篇禽流感
  • 4篇禽流感病
  • 4篇禽流感病毒
  • 4篇流感
  • 4篇慢性
  • 3篇调节性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节性
  • 3篇拉米夫定耐药

机构

  • 16篇苏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16篇朱义玲
  • 13篇甘建和
  • 9篇赵卫峰
  • 6篇邵幼林
  • 6篇陈良云
  • 5篇崔娟娟
  • 4篇黄燕
  • 2篇陈丽
  • 2篇罗二平
  • 2篇孙蔚
  • 2篇张星
  • 1篇祝卫东
  • 1篇毛日成
  • 1篇居颂光
  • 1篇吴金华
  • 1篇黄小平
  • 1篇张继明
  • 1篇黄利华
  • 1篇潘林林
  • 1篇居朝霞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祝您健康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公共卫生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拉米夫定HBV毒株伴随变异与YMDD变异的关系
2009年
目的研究耐拉米夫定(LAMr)HBV毒株伴随变异及其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PCR方法扩增LAMr病人血清的HBVRT区基因,直接测序PCR产物。对测序发现含有LAMr变异的105例病人血清检测变异时HBVDNA载量,分为第1组含rtV173L/M或rtV207M/L/I变异、第2组含rtS213T变异、第3组不含此3种变异,共3组进行分析。结果①拉米夫定(LAM)治疗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耐药主要变异位点为YMDD变异,可以伴随rtLl80M、rtV173L/M、rtV207M/L/I、rtS213T等变异,LAMr变异形式构成与基因型无关(P=0.2620)。②rtM204I、rtM204V、rtM204V/I变异分别有38.8%、89.2%、73.3%伴随其它位点变异(P〈0.0001)。③3组测序发现变异时HBVDNA载量分别为(7.43±0.16)log10拷贝/mL、(5.01±0.90)log10拷贝/mL、(5.75±0.34)log10拷贝/mL(B=4.48,P=0.0240)。结论LAM治疗B、C基因型HBV感染的CHB病人耐药变异形式构成无显著差异,rtM204V变异较rtM204I变异更易伴随其它位点变异,伴随变异rtV173L/M、rtV207M/L/I可以增强YMDD变异HBV毒株的复制能力。
邵幼林赵卫峰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
关键词: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耐药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800~1200mg/d)治疗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分别于治疗12周、24周和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早期应答率分别为57.1%和76.7%(P〉0.05),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3.6%和80.0%(P〈0.05);HCV RNA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持续应答率分别为56.3%和8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基因1型患者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 RNA低水平组的疗效优于高水平组。
朱义玲陈丽赵卫峰甘建和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耐药率被引量:6
2008年
在拉米夫定(LAM)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耐药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患者常因耐药毒株的出现,导致乙型肝炎复发和恶化.阿德福韦酯(ADV)能有效抑制LAM耐药变异株,减缓LAM耐药患者的乙型肝炎进程[1].本文通过观察ADV单药初治和LAM耐药后改用联合ADV或单用ADV治疗患者的HBV DNA、AL,T、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评价ADV单药治疗的效果,同时检测HBV核酸序列的变化,分析ADV耐药相关性变异和耐药率.
赵卫峰邵幼林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
自然发生和拉米夫定诱导的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序列变异的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自然状态或在拉米夫定(LVD)长期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RT)序列变异出现的时机和特点。方法120例CHB患者按测序时机分3组:Ⅰ组初治患者25例,Ⅱ组病毒学突破患者74例,Ⅲ组病毒学部分应答患者21例。所有患者留血清标本,提取血清HBV-DNA,应用PCR扩增,直接测序HBV RT区,Chromas 2.0软件分析HBV P基因RT区变异,同时使用Clustalx1.81.msw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120例CHB患者中,B型34例(28.3%),C型85例(70.8%),B/C型1例(0.8%)。Ⅰ组患者中,2例(8.0%)出现rt变异原发性LVD耐药(LVDr),其中1例为rtM204V+rtL180M变异,另1例为rtL180M变异与野毒株并存;Ⅱ组患者中,67例(90.5%)出现继发性LVDr变异,rt变异位点为rtM204V/I、rtL180M、rtV173L/M、rtV207M/L/ I、rtA181T、rtM250L;Ⅲ组患者中,出现rtV191I、rtF221Y变异各1例,没有出现LVDr相关的变异。结论CHB患者在自然状态下和病毒学突破时HBV可出现LVDr变异,治疗前后对HBV逆转录酶区(RT)序列分析可指导临床抗HBV药物的选择。
赵卫峰邵幼林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
如何读懂“乙肝两对半”报告单
2021年
"乙肝两对半"是健康体检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很多人拿到"乙肝两对半"的报告单时,看到报告单上的加号后会非常恐慌。其实,报告单上并不是所有的加号都是危险信号。"乙肝两对半"的报告究竟应该怎么读?我们常听到的"大三阳""小三阳"又代表哪些含义呢?
朱义玲黄燕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大三阳危险信号报告单小三阳加号
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3例H7N9禽流感患者(A组)根据临床治疗预后分为治愈(A1)组15例和死亡(A2)组8例,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B)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高于B组[(2.64±1.40)%vs.(0.29±0.21)%](P<0.05)。治疗后,A1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增高[(6.08±1.70)%vs.(3.26±1.64)%](P<0.05),而Th17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下降[(2.12±1.28)%vs.(2.76±1.33)%](P<0.05);A2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改变,监测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指标的变化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朱义玲黄燕张星崔娟娟甘建和
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拉米夫定耐药HBV毒株伴随变异与YMDD变异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耐药(LAMr)HBV毒株伴随变异及其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PCR方法扩增LAMr病人血清的HBVRT区基因,直接测序PCR产物。对测序发现含有LAMr变异的105例病人血清检测变异时HBVDNA载量,分为第1组含rtV173L/M或rtV207M/L/I变异、第2组含rtS213T变异、第3组不含此3种变异,共3组进行分析。结果①拉米夫定(LAM)治疗B、C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耐药主要变异位点为YMDD变异,可以伴随rtL180M、rtV173L/M、rtV207M/L/I、rtS213T等变异,LAMr变异形式构成与基因型无关(P=0.2620)。②rtM204I、rtM204V、rtM204V/I变异分别有38.8%、89.2%、73.3%伴随其它位点变异(P〈0.0001)。③3组测序发现变异时HBVDNA载量分别为(7.43±0.16)log10拷贝/mL、(5.01±0.90)log10拷贝/mL、(5.75±0.34)log10拷贝/mL(F=4.48,P=0.0240)。结论LAM治疗B、C基因型HBV感染的CHB病人耐药变异形式构成无显著差异,rtM204V变异较rtM204I变异更易伴随其它位点变异,伴随变异rtV173L/M、rtV207M/L/I可以增强YMDD变异HBV毒株的复制能力。
邵幼林赵卫峰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
关键词:乙型肝炎拉米夫定耐药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在重型乙型肝炎前期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Thl7细胞是近年发现的一种CD4+T淋巴细胞亚群,目前尚鲜见关于重型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及转归中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变化的报道.本研究即观察重型乙型肝炎前期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中Thl7/Treg的变化,以期为重型乙型肝炎免疫调控治疗找到更多的免疫学依据,从而为重型乙型肝炎前期的治疗找到标准化方案,阻止重型乙型肝炎前期患者往肝衰竭中晚期进展[1-2].
陆忠华黄小平朱义玲崔娟娟陈卫黄利华蒯守刚杜合娟居朝霞甘建和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功能衰竭调节性TH17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表达水平在脓毒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物(PMA)表达水平在脓毒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诊治的脓毒症患者41例(脓毒症组)、有感染但未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41例(感染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5名(健康对照组)。脓毒症组根据临床症状进一步分为休克亚组(14例)和未休克亚组(27例)。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Navios流式仪器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PMA水平,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利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组间两个指标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MA、PCT、CRP和血小板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PMA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PMA表达水平脓毒症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脓毒症组、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PMA水平分别为52.66%(27.10%,81.09%)、37.22%(26.52%,54.56%)和15.94%(15.10%,17.02%),PCT水平分别为3.10(0.23,15.35)μg/L、0.15(0.08,0.79)μg/L和0.02(0.02,0.02)μg/L,CRP水平分别为106.6(35.87,175.60)mg/L、76.45(27.20,110.10)mg/L和1.26(0.94,2.42)mg/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16.00(90.25,204.30)×10^(9)/L、192.00(147.30,333.00)×10^(9)/L和199.50(178.00,252.80)×10^(9)/L。脓毒症组的PMA、PCT和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0.00、5.00、1.00,P均<0.001),而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U=47.00,P<0.05),与感染组相比PCT、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84.50、176.50,P均<0.05),而PMA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5.00、210.00,P均>0.05)。PMA与PCT、CR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和0.447(P均<0.001)。休克亚组和未休克亚组的PMA分别为83.54%(76.51%,86.82%)和43.75%(21.59%,62.83%),且休克亚组显著高于未休克亚组(U=12.00,P<0.05)。PMA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50(95%CI 0.657~0.843),最佳截断值为37.99%。PMA≥37.99%的患者与PMA<37.99%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
朱义玲赵卫峰崔娟娟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活化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H7N9禽流感预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H7N9禽流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的H7N9禽流感患者28例(治疗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28例患者随访半年后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好转组18例和死亡组10例。收集患者入院后当天(基线)、3 d后、1周后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生物化学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ΔNLR3(入院后3 d NLR-入院当天NLR)、ΔNLR7(入院后1周NLR-入院后3 d NLR),并以此类推计算ΔPLR3、ΔPLR7、ΔLMR3、ΔLMR7,比较好转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二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炎性反应指标对H7N9禽流感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组基线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NLR、PLR、LM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3 d NLR、ΔNLR3分别为10.93(15.71)和0.87(-15.63),较死亡组的17.62(23.63)和7.42(22.6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6和-2.014,均P<0.05)。好转组治疗后7 d NLR、ΔNLR7分别为6.51(13.23)和-0.37(-12.38),较死亡组的27.90(25.64)和11.54(-26.22)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44和-2.11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ΔNLR3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R)=1.153,95%CI:1.052~1.263,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
黄燕罗二平朱义玲张奕佳甘建和
关键词: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