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娄底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综合干预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 邓永红王淑莲刘照辉廖奇曾艳
- 12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治及临床护理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治方法以及临床上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2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1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血压、眼球突出、黄疸、心速过快、甲状腺肿大、体重增长缓慢等。主要的治疗方法应以降低患儿血液内甲状腺激素浓度为主,通过服用普萘洛尔、丙基硫氧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同时还应对患儿眼部、皮肤等部位进行细致护理。结果 12例患儿中11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仅1例患儿因合并发生其他病症治疗无效,5 d后死亡。结论要想能够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的病情进行有效的缓解和控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必须要及早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要结合全面的护理。
- 曾艳
- 关键词: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在冠状动脉(冠脉)闭塞后侧支血流可能足以满足部分患者休息时的心肌需求,但普遍认为侧支循环通常不足以满足运动时的心肌需求,并且可能无法预防冠脉闭塞时的心肌缺血。为了预防急性血管闭塞期间的心肌缺血,通常认为20%~25%的流量足以提供静息所需的血液供应[1],约1/4的无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及1/3的冠心病患者有冠脉侧支循环形成[2],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可能起到相应作用[3]。这些侧支动脉在闭塞性冠脉疾病的情况下为心肌提供了替代的血液供应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冠心病患者中有相关保护作用。侧支循环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评估,黄金标准涉及冠脉内压力测量[4]。虽然治疗性诱导侧支动脉生长的第一个临床试验已经无效,但最近使用外部反搏动脉或生长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试验性研究已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目前对于引起不同个体之间侧支循环生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 阳卓良谭华清唐湘宇颜迪华曾艳
- 关键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冠脉闭塞急性血管闭塞
- 判断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异位的一种方法
- 2022年
- 介绍一种判断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对197例上肢行PICC置管早产儿采用一种判断导管异位的方法,即改变置管侧上肢位置抽回血观察法。结果197例患儿判断准确率为93.91%,185例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为93.91%。认为改变上肢位置抽回血观察法能及时发现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尖端异位,在置管操作中与留置期间导管使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照辉曾艳李诗
- 关键词:早产儿导管异位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与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例NARDS采用住院号尾数单双数法将其分为HFOV+PS组和CMV+PS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分别于机械通气前(0 h)及通气后6、12、24、48 h监测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PaO_(2)/FiO_(2)、氧合指数(OI),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0 h时PaO_(2)、PaCO_(2)、PaO_(2)/FiO_(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通气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及OI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后6、12、24、48 h两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PS组患儿撤机后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肺气漏、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PS、CMV+PS治疗NARDS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HFOV联合PS能更快地改善NARDS患儿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减少撤机后无创通气及氧疗时间,且不增加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陈历耋王淑莲廖奇王燎原邓永红文波康艳红曾艳
-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三级监控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三级监控管理在PICC置管患者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2月至今的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建立三级监控网,明确各级职责,严格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制订质量评价标准,逐级检查导管质量。结果 护理人员PICC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2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将三级监控管理模式应用于PICC置管中能提高护理人员PICC置管和维护操作技能,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谢继英孙艳红罗燕朱阿睿曾艳阳艳娇
- 关键词:PICC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