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珣
-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新诗观
-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新诗观,是指民国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者在文学史书写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新诗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价值判断与评判倾向,以历史评价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立场以及关于诗歌形式的观念。 首先,本文从新诗观的发生...
- 曾琦珣
- 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
-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新诗观
- 2014年
-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新诗观,则是指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的编写者在文学史书写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新诗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价值判断与评判倾向,以历史评价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立场以及关于诗歌形式的观念。作为一种尚在探索试验中、极具个性化的文体,'新诗'的复杂性和文学史的整合书写构成了始终矛盾的一种张力,是民国文学史家都要面对的难题。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史写作中。
- 曾琦珣
- 美丽的沉默和真诗的旨趣——关于朱英诞诗歌的对话
- 2014年
- 王泽龙:朱英诞是20世纪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被长期遗忘的优秀诗人。近一些年来开始被关注。在谢冕先生主编的《中国新诗总系》(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共选取了朱英诞的诗歌26首,数量为第3位,列艾青、闻一多之后,比第4名郭沫若的23首多3首。现在公开发表或结集出版的朱英诞的诗,还不到朱英诞诗歌的10%。
- 王泽龙程继龙钱韧韧倪贝贝罗燕玲马雪洁任祎男曾琦珣石燕波杨葵
- 关键词:诗歌旨趣真诗沉默现代文学史
- 试析《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的新诗观被引量:1
- 2012年
- 费正清教授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由李欧梵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从探求"现代性",到走向革命之路的过程。《剑桥中华民国史》中的新诗观,结合中国对西方"现代性"的接受而发展出的独特内涵,表现了对"向内转"的诗质,和指涉丰富的诗歌语言的关注。这种新诗观,对新诗建构而言,发掘了"颓废"诗情以反抗现实世界的形式来叛"旧"立"新"的意义;对中国新诗研究甚至是文学史研究而言,提供了从"审美现代性"来审视新诗发展的视角,启发我们从文学外部转向对文学内部的探寻。
- 曾琦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