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仕琼 作品数:66 被引量:26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结直肠癌组织RPN11与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去泛素化酶RPN11和增殖相关核标记物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6例结直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RPN11和Ki67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RPN11及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RPN11和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RPN11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RPN11和Ki67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并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 王晓林 金玲玲 张瑶 曹仕琼关键词:结直肠癌 26S蛋白酶体 KI67 RECK和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2008年 目的检测REC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RECK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32/50),明显低于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20/20)(P〈0.05),并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Dukes分期的增高而降低。MMP-9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34/50),明显高于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4/20)(P〈0.05),并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Dukes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大肠癌组织中RECK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0,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RECK低表达,MMP-9高表达。RECK可能在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曹仕琼 殷莎莉 熊枝繁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肠癌 RECK MACC1与c-Me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MACC1蛋白与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包括28例无肝转移和12例已发生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MACC1与c-Met蛋白的半定量表达水平。[结果]MACC1与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P<0.05);大肠癌肝转移者中2种蛋白的相对灰度值均高于大肠癌无肝转移者(P<0.01);MACC1与c-Met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13,P<0.01)。[结论]MACC1与c-Met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在其肝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莉 熊枝繁 曹仕琼 潘家君关键词:大肠癌 C-MET蛋白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 A M-1)在肝细胞肝癌(H 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 C 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 A 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 LISA)法测定42例H C 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 A 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 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 C C组织IC A 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 C C组织中IC A 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 C C中IC A 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 C C患者血清sIC A 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 C 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 A M-1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0.05),A 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 A 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 C C组织中高度表达IC A 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 A 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 C 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 A M-1有可能作为H C 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熊枝繁 刘菊 曹仕琼 刘浩 熊亮 李丽 周琴秀关键词:肝硬化 血清SICAM-1水平 肝癌组织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肝硬化组织 HGF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0.24±0.06)、(0.28±0.03)]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vs.(2.59±1.46)vs.(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vs.(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3表达阴性者[(3.79±1.26)vs.(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熊枝繁 于欢 曹仕琼 曾劲 熊亮关键词:大肠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微淋巴管密度 H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HGF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GF被染成棕黄褐色,其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75%、30%、15%;(0.36±0.07)、(0.24±0.06)、(0.23±0.06),P<0.01]。其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2.59±1.46)、(2.40±1.44),P<0.01]。大肠癌组织中HGF的相对表达量和LMVD两者间呈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蛋白表达阴性者[(4.25±2.13)vs(2.73±1.54),t=3.051,P=0.003]。HGF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熊枝繁 于欢 曹仕琼 曾劲 熊亮关键词:大肠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微淋巴管密度 RECK和M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2009年 目的研究RECK和MMP-2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检测50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RECK和MMP-2的表达。结果RECK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明显低于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00%)(P<0.05),并随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Dukes分期的提高、淋巴转移的产生而降低(P<0.05)。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明显高于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5%)(P<0.05),并随临床Dukes分期的提高、淋巴转移的产生而增高(P<0.05)。大肠癌组织中RECK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642,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RECK低表达,MMP-2高表达。RECK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大肠癌转移与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曹仕琼 殷莎莉 熊枝繁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 大肠癌 RECK 姜黄素对Bel7402/5-Fu细胞系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5-氟脲嘧啶(fluorouracil,Fu)药物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肝癌耐药细胞亚系Bel7402/5-Fu;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计算两组细胞系对6种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和耐药指数(RI);MTT法检测姜黄素、5-Fu、姜黄素和5-Fu合用对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抑制率的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5-Fu、姜黄素和5-Fu合用对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凋亡的影响。结果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对多种化疗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5-Fu耐药指数最高,为(109.55±14.30)倍。5、10、20μg/mL浓度的姜黄素联合5-Fu(1/2IC50浓度)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1.47±1.49)%、(27.10±2.32)%、(59.37±2.45)%。5、10、20μg/mL浓度的姜黄素联合5-Fu作用后Bel7402/5-Fu的凋亡率分别为(30.92±2.10)%、(44.87±2.24)%、(50.36±2.58)%,明显高于姜黄素组和5-Fu组,且姜黄素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凋亡率随姜黄素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姜黄素能促进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的凋亡,同时具有良好的逆转其耐药性的效果。 曹仕琼 尹太勇 杨盛力关键词:姜黄素 多药耐药 32例残胃息肉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03年 熊枝繁 曹仕琼 陆峰关键词:内镜检查 病理学 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 CD_(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表达,以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表达阳性率呈递减改变。CD147和MMP-2的表达部位和染色强度相似,半定量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777,P<0.05)。两者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未见相关性(P<0.05),而在大肠癌患者伴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147在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增高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促MMP-2的激活和表达增高的作用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熊枝繁 李杰 陈超 曹仕琼 刘浩 赵志辉 李丽 李正英 吴燕茹关键词:CD147 MMP-2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