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 作品数:21 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腕关节盘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6
- 2000年
- 目的:观察研究腕关节盘( 又称腕三角纤维软骨) 的形态及其和周围组织关系。方法:采用20 只成人手标本,观察腕关节盘的形态、附着点及和周围骨、软组织结构的关系,对关节盘的附着点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腕关节盘位于腕关节的特殊位置,其尺侧附着于尺骨茎突和尺骨茎突陷窝两部分,并和桡尺远端关节侧副韧带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腕关节盘对桡腕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在尺骨茎突的附着点对尺骨茎突骨折及功能有重要影响。
- 汤锦波徐燕侍德
- 关键词:解剖学关节盘尺骨
- 创伤性舟月骨分离的腕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腕创伤性舟月骨分离及临床并发症的生物力学机制和治疗要求。方法 采用7只新鲜冷冻尸体上肢,分别在腕关节完整、舟月骨间韧带切断、中度及重度舟月骨间隙增大四个实验阶段测定腕关节屈伸和尺桡偏运动时,腕主要运动肌腱的滑动距离,并根据滑动距离和关节运动角度与力臂之间的关系计算肌腱力臂。结果 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后腕屈伸运动时桡侧伸腕肌键的力臂明显增大;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及舟月骨间隙增大时,腕屈伸或尺桡偏时桡侧腕屈肌力臂显著增大;在腕尺桡偏时,除桡侧腕屈肌力臂显著增大外,其余显著减小。结论 舟月骨间韧带的完整及舟月骨间隙对腕运动肌腱的功效有重要意义,腕肌腱力臂变化可能成为腕塌陷及退变的动力学原因,提示恢复正常腕关节动力学应成为舟月骨分离治疗的目标。
- 汤锦波谢仁国徐燕侍德
- 关键词:创伤性舟月骨分离
- 肌腱斜形损伤修复强度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斜形损伤对肌腱修复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猪后蹄跖深屈肌腱切断的方向 (横形、斜形 )、缝合方法 (改良Kessler法、Cruciate法、MGH法 )及缝合方向 (横形、斜形 ) ,将 81根肌腱分为 9组 ,每组 9根。检测缝合后肌腱 2mm间隙形成的负荷、最大抗张强度、最大功耗。采用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斜形损伤后用Kessler法、Cruciate法作横形缝合时 ,其抗张强度显著小于横形损伤的修复强度 (P <0 .0 5 )。选用斜形缝合修复斜形损伤后 ,两者抗张强度均较横形缝合增大 (P <0 .0 5 )。斜形损伤用MGH法缝合对抗张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肌腱斜形损伤后采用Kessler法和Cruciate法作斜形缝合 ,可明显提高修复后的抗张强度。
- 谭军汤锦波王斌徐燕卢魁
- 关键词:抗张强度生物力学
- 手舟骨月骨间韧带的解剖学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观察手舟骨与月骨间的舟月骨间韧带的解剖学结构和分布特点 ,探讨其对舟月骨间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 2 2只成人尸体标本 ,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舟月骨间韧带的大体形态、长度变化、与腕囊内韧带的关系和在舟月骨上的附着点的位置及宽度。结果 :舟月骨间韧带分成掌侧部、近侧部和背侧部 ,其掌背侧部以致密纤维结构为主 ,但近侧部显示有纤维软骨样成份。此韧带和桡舟头韧带、桡舟月韧带及腕背侧横韧带有联系 ,舟月骨间韧带对舟月骨间关节稳定性起作用 ,以掌背侧部的稳定作用为主。结论 :舟月骨间韧带结构特殊 ,对舟月骨间关节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
- 汤锦波侍德徐燕
- 关键词:韧带解剖学手舟骨
- 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和腕不稳定关系被引量:16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骨折类型对腕不稳定发生的作用。方法 在160例正常腕关节测量并确定腕不稳定标准基础上,比较236例桡骨远端骨折中桡骨远端关节面不平整(52例)、桡骨明显缩短(50例)、桡骨远端关节面背倾(43例)和伴尺骨茎突骨折(65例)与无以上因素的一般骨折(63例)不稳定发生率及类型,分析以上骨折相关因素的严重程度和不稳定发生的关系。结果 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例腕不稳定发生率为47.7%,腕关节背倾例中发生率为30.2%,桡骨明显缩短例中发生率为22%,关节面不平整例中发生率为17.3%,一般骨折例中发生率为7.8%。腕不稳定例的桡骨缩短、关节面背倾和尺骨茎突骨折移位程度与无不稳定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关节面不完整、桡骨明显缩短、关节面背倾和伴尺骨茎突骨折对腕不稳定例发生及程度有显著影响。
- 汤锦波侍德陆卫忠王斌徐燕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 Ⅱd区屈趾肌腱损伤早期修复后滑动距离和屈曲功的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探索不同伤情下鸡趾Ⅱd区屈肌腱的合理修复方法 ,为临床提供修复屈肌腱的依据。方法 选用白色来亨鸡 2 4只 ,分为 2组 ,每组 12只 ,2 4趾。A组 (单纯切割伤组 ) :于趾屈肌腱Ⅱd区中点用锐刀横断深、浅腱掌侧 2 / 3 ,左侧修复双腱 ,右侧只修复深腱。B组 (严重挫伤组 ) :在趾浅、深屈肌腱掌面切开的两腱端两侧 0 .5mm范围内 ,用锐刀横划 5次 ,修复方法同前。两组均直接关闭腱鞘。术后 6周对趾深屈肌腱的滑动距离、屈曲功进行测定。结果 A组两侧趾屈肌腱的滑动距离、屈曲功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B组左侧趾屈肌腱的滑动距离小于右侧 ,而屈曲功大于右侧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Ⅱd区趾深、浅屈指肌腱单纯切割伤 ,同时修复趾深、浅屈肌腱对肌腱活动的生物力学无不利影响 ,应修复双腱 ;严重挫伤时 。
- 谢仁国汤锦波顾宇彤徐燕于晓巍
- 关键词:生物力学
- 手部Ⅱc亚区屈肌腱形态功能研究及屈肌腱损伤处理被引量:1
- 1999年
- 汤锦波侍德沈树泉谢仁国徐燕孙卫兵
- 关键词:屈肌腱损伤手部
- 经关节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屈伸肌腱的动力学变化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经关节桡骨远端骨折后主要屈、伸肌腱的动力学指标力臂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 8只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截骨造成经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 ,再将骨折片分别向背侧移位 1、2、3、4、5mm ,测定经关节面骨折在无移位 ,移位 1、2、3、4、5mm时 ,桡侧腕长、短伸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的力臂变化。结果 :在腕关节屈伸活动时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力臂在骨折背侧移位 2、3、4和 5mm时较无移位时显著增大 (P <0 .0 5 ) ,而桡侧腕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的力臂在背侧移位 1~ 5mm时均显著增大 (P <0 .0 5或P <0 .0 1) ,桡侧腕长、短伸肌腱的力臂增大数值和背侧移位成正比。结论 :经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背侧移位显著影响腕动力学 ,随移位程度增大 ,腕屈。
- 汤锦波谢仁国徐燕于晓巍
- 关键词:动力学变化
- Ⅱd区双腱早期修复后腱鞘的处理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 d区屈肌腱在单纯切割伤和严重挫伤下双腱修复后腱鞘不同处理的效果。 方法 将4 8只来亨鸡随机分为 4组 ,以鸡双足中趾 d区为手术对象 ,每组均行双腱修复。 A组 :单纯切割伤 ,腱鞘关闭 ;B组 :单纯切割伤 ,腱鞘切除 ;C组 :严重挫伤 ,腱鞘关闭 ;D组 :严重挫伤 ,腱鞘切除。肌腱修复后 6、12周末 ,分别进行生物力学评定和形态学评定。 结果 术后第 6、12周末 , d亚区内屈肌腱单纯切割伤双腱修复后 ,腱鞘关闭与腱鞘切除效果相当 ,肌腱的滑动距离、屈曲功能及粘连的表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严重挫伤双腱修复后 ,腱鞘切除组肌腱滑动功能明显优于腱鞘关闭组 ,腱鞘切除组粘连的表面积显著小于腱鞘关闭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修复手外伤时 , d亚区内肌腱单纯切割伤双腱修复后腱鞘可关闭 ,而在严重挫伤双腱修复后 。
- 顾宇彤汤锦波谢仁国徐燕于晓巍陈峰
- 关键词:腱鞘手术方法生物力学形态学
- Ⅱd区屈趾肌腱损伤早期修复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 2000年
- 目的:为探索Ⅱd区不同伤情下肌腱的合理修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提供对临床有用的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用正常白色来亨鸡24只,每组12只,24趾。A组,单纯切割伤组,左侧修复双腱,右侧切除浅腱修复深腱;B组,严重挫伤组,修复同前。直接关闭腱鞘,术后3周控制性主、被动活动,术后6周进行修复的屈趾深肌腱的生物力学测定(滑动距离、屈曲功)、观察和测量各修复组织间的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结果:单纯切割伤组两种修复方法之间的滑动距离、屈曲功、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严重挫伤组,双腱修复侧的滑动距离小于浅腱切除单纯修复深腱侧,屈曲功和粘连面积大于单纯修复深腱侧,粘连程度较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对Ⅱd亚区的浅、深屈指肌腱单纯切割伤,应修复双腱;严重挫伤时,则应切除浅腱而只修复深腱。
- 谢仁国汤锦波顾宇彤徐燕于晓巍
- 关键词:生物力学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