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国杰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阳离子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离子
  • 2篇离子色谱
  • 2篇离子色谱法
  • 2篇离子色谱法测...
  • 2篇MSA
  • 1篇大洋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上空
  • 1篇水溶性离子
  • 1篇气溶胶
  • 1篇气中
  • 1篇热带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含量
  • 1篇南大洋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徐国杰
  • 3篇陈立奇
  • 2篇林奇
  • 2篇汪建君
  • 2篇张远辉
  • 2篇林红梅
  • 2篇李伟
  • 1篇杨绪林
  • 1篇许苏清
  • 1篇詹建琼
  • 1篇陈微微
  • 1篇魏超
  • 1篇郑嘉
  • 1篇张介霞
  • 1篇詹力扬
  • 1篇孙霞

传媒

  • 2篇极地研究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第五届青年海...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热带与南极海域表层海水N_2O饱和度异常差异性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比较从30°N西太平洋至30°S东印度洋等热带海域与南大洋至东南极普里兹湾等南极海域的大气和表层海水N2O分压分布特征,表层海水pNO2饱和异常,分析引起异常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南极海域普里兹湾表层水中N2O分压(pN2O)平均为311.9±7.6 nL.L-1(14.1±0.4 nM),与大气中N2O混合比(318.5 nL.L-1)相比显略不饱和,融冰水的输入是导致不饱和的主要原因。海气N2O通量为-0.3±0.8μmol.m-2.d-1。而热带海域多数表层海水中N2O饱和度异常值都高于10%,在赤道海域发现最高值达54.7%,次高值则位于10°N的苏禄海为31%,计算出在赤道和苏禄海的海气通量分别为~12.4μmol.m-2.d-1和~4μmol.m-2.d-1。表明高纬度的普里兹湾是大气中N2O的弱汇,而低纬度热带海域表现为大气中N2O的源。造成热带与南极海域海洋N2O饱和度异常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低纬度的热带海域由于海气间的气体交换较弱、上升流影响强,而高纬度的南极海域由于融冰分层和强偏西风的影响;而海表面风速是影响N2O的海气交换和N2O通量的重要因素。
陈立奇詹力扬许苏清张介霞徐国杰
关键词:N2O海气通量
南极考察沿线海域大气边界层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
利用中国第25次及第26次南极考察航线,连续采集海洋大气气溶胶样品,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离子成分的组成和浓度,并对各种组分的来源进行分析。主要结果表明:(1)第25次南极考察航线上空气溶胶中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均高于第26次...
徐国杰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MSA南极考察
文献传递
离子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阳离子被引量:11
2011年
研究了离子色谱对海水中阳离子同时测定的方法。以36 mmol/L甲磺酸为淋洗液,流速为1 mL/min,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30 min,采用分析柱为IonPac CS16,抑制电导检测。Li+、Na+、K+、Mg2+、Ca2+、Sr2+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8、0.16、0.38、0.46、1.1、9.7μg/L。海水中Mg2+、Ca2+测量的最佳精密度分别为0.15%和0.30%(n=5)。
林红梅林奇徐国杰魏超郑嘉陈微微
关键词:阳离子离子色谱
离子色谱法测定海水中的阳离子
研究了离子色谱对海水中阳离子同时测定的方法。以36 mM甲磺酸为淋洗液,流速为1 ml/min,每个样品的分析时间为30 min,采用分析柱为IonPac CS16,抑制电导检测。Li+,Na+,K+,Mg2+,Ca2+...
林红梅林奇徐国杰魏超郑嘉陈微微
关键词:阳离子离子色谱法海洋化学
文献传递
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航线上空水溶性气溶胶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航线上所采集到的气溶胶样品,分析了各水溶性离子组分的浓度、组成及存在形式。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离子成分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阴阳离子总和接近于1,表明航线上空主要阴阳离子具有海洋气溶胶的代表性;C l-、Na+、SO24-、NO-3、Mg2+是航线上最主要的离子组分,其中(Na++C l-)的贡献约75%,说明海盐颗粒物仍然是海洋大气气溶胶的最主要成分,其次为硫酸盐气溶胶;对于二次气溶胶各离子组分,其可能存在的形式为NH4NO3、NH4HSO4、(NH4)2SO4。进一步计算发现海盐离子浓度在40°S以南出现高值,这可能与风速有关,而MSA的浓度由低纬向高纬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其浓度可能与气温以及南大洋海水藻类新陈代谢所释放硫化物有关。二次气溶胶NH+4以及NO3-浓度主要受到陆地长距离输送的控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次气溶胶非海盐硫酸盐(nss-SO24-)在开阔大洋及南大洋地区的浓度均较低,而在大陆边缘海域nss-SO24-的浓度较高。航线上各可溶性离子来源特征是:C l-、B r-、Na+、K+、Mg2+、Ca2+主要来自海洋源,F-、NO-3、NH4+主要来自污染源,甲基磺酸(MSA)主要来自海洋生物释放源,特别需要指出,SO24-同时受到海洋源和污染源的影响,这更加说明了区分开ss-SO24-与nss-SO42-的自然源和人为源对于生物地球化学气候评估模型的重要意义。
徐国杰陈立奇张远辉汪建君李伟林奇
关键词:可溶性离子MSA南大洋
2008年1次沙尘暴事件对厦门岛大气中SO_2等污染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2008年5月27~29日源自内蒙古南部的沙尘暴于5月30日到达厦门.受其影响,30日晚厦门风速最高达到12.6 m/s;31日本监测站大气中CO、NO2和NO含量明显下降,分别从551.3μg/m3下降至218.9μg/m3,从25.0μg/m3下降至6.7μg/m3,从8.1μg/m3下降至0.1μg/m3;6月1日其分别回升至682.4、28.7、6.5μg/m3.与CO、NO2和NO不同,PM10和SO2含量在5月31日没有明显变化,PM10含量从5月31日晚的10.1μg/m3上升至6月1日的232.6μg/m3,SO2含量从5月底的25.0μg/m3上升至52.0μg/m3,并且两者的变化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R2=0.65).据此认为本次沙尘暴到达厦门时,在引起PM10含量增加的同时还引起了SO2含量的升高.这是沙尘暴引起中国南方城市SO2含量升高的首次报道.尽管目前SO2在中国的分布和传输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沙尘暴在中国南方城市传输SO2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汪建君陈立奇张远辉杨绪林孙霞李伟詹建琼徐国杰
关键词:沙尘暴SO2PM10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