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霞
- 作品数:77 被引量:3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云南省2010—202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2010—2021年云南省报告的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事件相关信息,对云南省2010—2021年流感流行特征及暴发疫情处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云南省2010—2021年共报告流感病例85018例,死亡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9895/10万。各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0~9岁组的发病人数居多,占52.64%(44752/85018);≥60岁老年人发病数较少,仅占总病例数的7.18%(6101/85018)。年均发病率排前3位的州市分别是德宏州(82.7681/10万)、红河州(37.9560/10万)、迪庆州(34.1800/10万)。云南省2010—2021年报告病例中有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病例16000例,其中流感病毒型别甲型(占50.99%,8158/16000)和乙型(占48.14%,7703/16000)基本持平,混合感染占0.87%(139/16000)。2010—2021年共报告暴发疫情127起,其中乙型流感64起,甲型流感54起,混合型流感9起;每起疫情平均涉及病例69.6例;首发病例的发病日期至暴发疫情的平均报告日期间隔为4.5~10 d;暴发疫情持续时间集中在12 d(8,19);暴发疫情的发现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_(s)=0.518,P<0.05);120起暴发事件发生在学校。结论云南省2010—2021年流感发病高峰为每年11—12月份及次年1月份,儿童和老年人为流感高危人群,学校是流感的高发场所。针对高危人群,应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宣传,以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
- 沈秀莲郑尔达黄甜贾豫晨何继波彭霞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
- 云南省2004至2019年急性职业中毒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省的急性职业中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收集云南省2004至2019年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信息,对事件流行病学分布、事件分级、行业特点、毒物种类和中毒原因等要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4至2019年累计报告47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毒病例562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9.07%)。报告事件数最多的地区为昆明市和曲靖市,分别为12起(25.53%)和10起(21.28%);以较大级别的事件居多(31起,65.96%),行业主要分布在化工(19起,40.43%)和冶金业(15起,31.91%)。引起中毒最多的毒物是一氧化碳(10起,21.28%)和砷化氢(9起,19.15%),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未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或设备效果不好(25起,53.19%)、未制定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15起,31.91%)。结论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病死率较高,应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加强监管。
- 郑艳张永昌何继波邢漪彭霞
- 关键词:中毒流行病学分布病死率
- 云南省临沧市老年人感染HIV/AIDS疫情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了解临沧市50岁及以上老年人HIV/AIDS病例疫情分布特点,旨在为了探索在老年人中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临沧市50岁及以上病例的人口学资料、死亡情况、感染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208例5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HIV/AIDS病例,其中平均年龄(62.2±8.3)岁,男性141人,占67.8%,女性67人,占32.2%,男女比例:2.1:1;职业以农民为主(39.4%),汉族居多(69.2%),结婚有配偶占多大数(77.4%),文化程度大多为小学文化(34.1%),感染途径以异性感染为主,占78.8%。老年人HIV/AIDS经异性途径感染占异性总报告的比重由2004年0.0%,上升到2008年4.6%,2009年6.7%、2010年6%。死亡30例,占14.4%,其中男性24人,占80%,女性6人,占20%。[结论]临沧市老年人艾滋病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加强艾滋病常规防治工作的同时应加大对老年人群性教育以及艾滋病防治工作。
- 彭霞杨翠云李再友朱琼美郭庆郭先荣高良敏刘淮李洪
- 关键词:老年人HIVAIDS感染
- 云南省三县(区)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了解三县(区)超重和肥胖在人群中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对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勐腊县、祥云县及红塔区三县(区),以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两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三县(区)居民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4.0%,二者之和为17.9%。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红塔区的成人超重率、肥胖率高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勐腊县和祥云县;超重、肥胖与劳动强度降低和教育程度增加密切相关。[结论]体力活动、教育程度是超重与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体力活动能力是预防控制超重与肥胖的重要措施。
- 彭霞石青萍
- 关键词:超重肥胖影响因素
- 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云南省报告的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对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4—2019年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014起,中毒27965例,死亡864例,病死率为3.09%。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峰时段为6—8月,共发生458起,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45.17%;该时段也是野生毒蕈中毒的高发期,野生毒蕈中毒是造成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数为488例,占食物中毒死亡总数的56.48%。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居于前5位的地区中,文山州、红河州和楚雄州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报告起数分别为143、100和97起。农村家庭和学校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分别为520起(51.28%)和181起(17.85%);农村聚餐的中毒人数最多,为11168例(39.94%);农村家庭的死亡数最多,为733例(85.42%)。结论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的州(市)发生率较高,发病高峰为6—8月,中毒死亡数最多的为野生毒蕈中毒,农村家庭和学校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和学校加强精准化的健康卫生饮食宣教并积极预防野生毒蕈中毒是云南省需长期坚持防控的工作重点。
- 沈秀莲杨善华彭霞邬志薇黄甜贾豫晨王俊瑛
- 关键词:食物中毒事件
- 应用哈佛疾病风险指数模型基于气象因素建立手足口病预测模型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昭通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互关系,利用哈佛疾病风险指数模型(HDRIM)基于日平均气温、降水等建立手足口病风险预测模型(HFMDRPM)。方法收集2014—2017年昭通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情况和当地同期气象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手足口病的气象因素;利用HDRIM建立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2014—2017年昭通市累计发病6661例,发病率为30.81/10万。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率的气象因素有日平均温度、日平均降水、日平均湿度、日平均风级(均P<0.05)。基于气象因素计算昭通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指数(RI)为9.59。建立手足口病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处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有影响,当日平均气温≥2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指数风险等级极高;日平均气温在在15~<2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风险等级为高;日平均气温<2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风险等级为中等;日平均气温<15℃,日平均降水<7 mm,日平均湿度<78%时,风险等级为低。结论成功利用HDRIM基于气象因素建立手足口病风险预测模型。
- 陈莉华彭霞郑尔达何继波黄甜邬志薇郝林会贾豫晨
- 关键词:气象因素手足口病
- 2010年云南省儿童青少年BMI指数与血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问题越来越常见,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血压关系密切相关,且这种相关起始于儿童时期,并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本文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体质指数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 彭霞宋先毅陆义春董延荣石亚男赵丽娟陆林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超重肥胖
-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手足口病病毒型流行特点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昭通市手足口病不同病毒型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指导建议,特对昭通市手足口病不同病毒型的流行特征进行季节性特征分析。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昭通市2014—2017年手足口病不同病毒型别的流行特征。结果检测到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Cox A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分别为216份,182份,294份,分别占57.45%,73.44%,67.11%。M为0.86,说明EV71型手足口病有很强的季节性。经Rayleigh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9.53,P<0.001)。ā=157°,发病高峰日为5月10日,与未分型类似(5月16日),高峰期为4月21日至6月1日,流行期为4月1日至6月21日。结论根据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疫苗产生保护作用的时间段,在高峰期进行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对疫苗接种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陈莉华彭霞郑尔达黄甜贾毅晨郝林会沈秀莲何继波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分型
- 艾滋病病毒高感染佤族乡镇HIV流行传播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省镇HIV/AIDS报告病例分析,了解勐省镇HIV流行传播因素特点,为探索有效预防控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对勐省镇HIV/AIDS报告病例的人口学资料、死亡情况、感染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362例HIV/AIDS病例,其中男性213人,占59.8%,女性149人,占41.2%;已婚222例占61.3%;感染途径分布:性途径感染258例(71.3%),注射毒品92例(25.4%)。流行方式是首先通过注射吸毒在吸毒人群中开始传播,后又通过吸毒人员经性途径传播给异性。结论勐省镇的艾滋病流行态势十分严峻,已经进入到明显的性传播为主的流行时期,而传播的主要原因与婚外不安全性行为有关。
- 彭霞高良敏杨翠云李再友朱琼美郭先荣刘淮李洪
- 关键词:佤族
- 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生活习惯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日常生活习惯与健康密切相关,有些疾病直接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比如三餐饮食不规律、进食方法及偏好,睡眠质量低,失眠等,这些都是致病的原因[1].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这些慢性病很多都与不良的生活或饮食习惯如饮酒、吸烟、高糖高脂低纤维素饮食等相关[2].有研究显示我国居民整体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仅为11.6%[3],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和生存质量也存在差异[4].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彝族成年人生活习惯,并与同地区的汉族人进行比较,发现彝族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潜在的致病因素,已达到早期预防的作用.
- 徐洪吕陆林彭霞钱瑞雨孙苏张艳琼晋云何丽芳李启贵何俊
- 关键词:健康成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