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腺癌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5篇切除
  • 5篇肿瘤
  • 4篇切除术
  • 3篇增殖
  • 3篇三阴
  • 3篇三阴乳腺癌
  • 3篇免疫
  • 2篇胆管
  • 2篇蛋白
  • 2篇电融合
  • 2篇融合疫苗
  • 2篇乳腺癌肝转移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张鹏
  • 8篇刘瑞磊
  • 7篇黄勇
  • 7篇刘波
  • 6篇张翘楚
  • 6篇胡昆鹏
  • 5篇姚志成
  • 5篇黄河
  • 5篇王庆亮
  • 4篇姜华
  • 4篇许世磊
  • 4篇汤谧
  • 3篇刘宇
  • 3篇李玺
  • 3篇杨培生
  • 3篇林继宗
  • 3篇熊志勇
  • 2篇许尔蛟
  • 2篇张艳玲
  • 1篇赖远辉

传媒

  • 7篇中华肝脏外科...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新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体内致瘤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以及裸鼠体内致瘤力的影响,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小干扰RNA(siRNA)的方法将ERβ高表达的MCF-7细胞敲降ERβ基因,筛选稳定表达株,利用裸鼠进行体内成瘤性实验,比较肿瘤生长曲线及裸鼠的生存期.结果 siRNA能明显降低乳腺癌细胞MCF-7中ERβ的表达,ERβ被敲降后MCF-7细胞的成瘤能力增强.RNA干扰组在裸鼠皮下接种的第12天开始可触摸到实体肿瘤的形成,对照组第27天开始可触摸到实体肿瘤的形成.RNA干扰组8只裸鼠中位生存时间为33d,对照组8只裸鼠中位生存时间为66 d.结论 ERβ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在裸鼠体内皮下成瘤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刘瑞磊刘宇张鹏黄勇汤谧李玺赖远辉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Β乳腺癌小干扰RNA裸鼠
ADAM15在肝内胆管癌的临床意义及可能作用机制
2023年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ADAM15)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及其对ICC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加入si-NC-RNA的ICC细胞为对照组、加入si-ADAM15-RNA的ICC细胞为实验组。使用PanCanSurvPlot和Kaplan-Meier plotter分别分析ADAM15在ICC中的表达和其与ICC预后的关系。使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CHOL数据库中与ADAM15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分析。RT-qPCR检测ICC细胞中ADAM15 mRNA的表达。采用siRNA技术沉默ICC细胞中的ADAM15基因,CCK-8实验检测ICC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ICC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免疫印迹试验探究ADAM15敲低后对细胞周期和迁移相关蛋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ADAM15敲低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DAM15在ICC组织及ICC细胞中均呈高表达(t>13.14,P<0.05)。ADAM15高表达ICC患者预后较ADAM15低表达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14e-02,P<0.01)。与si-NC组比较,沉默ADAM15能显著抑制I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i-NC组相比,沉默ADAM15能明显抑制ICC细胞中的上皮间质转化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DAM15在ICC中高表达,且与I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沉默ADAM15可抑制ICC细胞增殖、迁移以及EMT通路活性。
萧展毅柯逸凡邹龙哈睿南张鹏邬杰忠苏惠卿刘波胡昆鹏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细胞周期增殖迁移
AFP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AFP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57例IC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13)岁。根据入院后血清AFP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FP阳性组(16例)和AFP阴性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Bs Ag,合并肝硬化、胆道病变,术前糖链抗原19-9(CA19-9)、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学参数。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两组生存情况。临床病理学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AFP阳性组中男性占94%(15/16),明显高于AFP阴性组的46%(19/41)(χ2=10.747,P<0.05)。AFP阳性组合并肝硬化患者占88%(14/16),明显高于AFP阴性组的37%(15/41)(χ2=11.937,P<0.05)。AFP阳性组患者无合并胆道病变,AFP阴性组12例合并胆道病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为AFP阳性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切除患者预后好(RR=26.813,P<0.05)。结论 AFP阳性ICC患者多合并肝硬化,较少合并胆道病变。手术方式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切除是改善AFP阳性ICC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王庆亮许世磊张鹏黄河姚志成杨培生刘波
关键词:胆管肿瘤甲胎蛋白类肝切除术
三阴乳腺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利用细胞电融合技术制备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全抗原肿瘤疫苗,观察其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利用电融合技术,将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疫苗的形态;流式细胞仪进行融合疫苗的表型鉴定;ELISA试剂盒检测IL-12、IFN-γ的分泌情况;CCK-8试剂盒测定融合疫苗刺激同源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效应。结果成功分离培养DC,其表面高表达DC的分子标记CD83、CD11c、CD86、HLA-DR;融合疫苗形态不规则,其表面共同表达DC和三阴乳腺癌的标记分子;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证明融合疫苗有很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细胞毒性实验证明融合疫苗具有比对照组更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结论电融合技术成功诱导DC和三阴乳腺癌细胞融合,全抗原融合疫苗体外实验可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张鹏刘瑞磊姜华刘宇张翘楚黄勇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树突状细胞电融合融合疫苗
帕瑞昔布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镇痛中的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行LC的10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24~77岁,中位年龄43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术前1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手术结束缝皮前给予罗哌卡因皮下浸润麻醉;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药使用情况,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术后l、6、12 h静态VAS分别为(2.0±0.7)、(2.2±0.4)、(1.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0.4)、(3.6±0.4)、(2.2±0.3)分(t=-2.192,-2.257,-2.811;P<0.05)。实验组术后l、6、12、24 h动态VAS分别为(2.7±0.6)、(3.1±0.2)、(2.1±0.4)、(1.3±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4)、(4.7±0.4)、(3.2±0.3)、(2.5±0.2)分(t=-2.427,-3.424,-2.454,-4.417;P<0.05)。实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8.5±0.5)h,明显早于对照组的(10.5±0.7)h(t=-2.307,P<0.05);住院时间为(5.3±0.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0.8)d(t=-2.292,P<0.05)。实验组术后使用镇痛药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例(χ^(2)=5.740,P<0.05)。两组均无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腹腔出血、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实验组术后12 h的WBC、C-反应蛋白和IL-6分别为(10.0±1.1)×10^(9)/L、(37.4±7.2)mg/L、(56.4±8.7)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1.5)×10^(9)/L、(65.1±6.9)mg/L、(80.9±6.1)ng/L(t=-2.163,-2.778,-2.314;P<0.05)。结论帕瑞昔布联合罗哌卡因在LC术后早期镇痛中效果明显,可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邬杰忠柯春连李宇翠谭雷黄河熊志勇梁豪张鹏王庆亮许世磊林继宗胡昆鹏姚志成刘波
关键词:镇痛帕瑞昔布罗哌卡因
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六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对乳腺癌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6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5岁,中位年龄54岁;肝转移灶均为单发;肿瘤直径1.5~4.5 cm,中位直径2.5 cm;治疗前6~30个月曾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接受过化疗。肝内转移灶均经超声、CT 和 MRI 检查证实,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 RFA 治疗。RFA 治疗后1周,根据患者既往化疗方案结合肝转移情况行个体化化疗。RFA 治疗后1个月复查增强 CT 或 MRI 明确病灶坏死情况。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 RFA 治疗疗效;根据患者存活和肿瘤复发情况,绘制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6例患者肝转移灶经过第1次 RFA 治疗后,病灶完全坏死5例、不完全坏死1例。1例不完全坏死病灶再次行RFA。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1例,全部患者存活,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8个月。结论 RFA 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张鹏许尔蛟黄勇张艳玲汤谧张翘楚刘瑞磊
关键词:肝转移消融技术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分步法微创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分步法微创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收治的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47.7±10.2)岁;乙肝肝硬化14例,丙肝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功能Child-PughB级5例,Child-PughC级11例。围术期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PTGD),待患者症状好转、炎症消退后,序贯术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TGD,14例(87.5%)顺利完成ERCP,其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10例(62.5%)、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取石4例(25.0%),2例(12.5%)未能成功取石;14例(87.5%)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12.5%)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347.9±85.5)ml,住院时间(35.1±2.7)d,EST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18.8%),急性胰腺炎3例(18.8%),消化道出血1例(6.3%),术后腹水恶化2例(12.5%),切口感染2例(12.5%),腹泻6例(37.5%),肺部感染1例(6.3%),死亡1例(6.3%),无术后胆漏并发症。结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PTGD序贯术中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并发症率和病死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邬杰忠张鹏熊志勇黄河胡昆鹏刘波
关键词:肝硬化胆总管结石ERCP
一种腹膜透析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膜透析管,包括管体,管体的前端往后端依次分为腹内段、皮下段和体外段,皮下段和体外段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接头,腹内段的外壁上开设有开槽,开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腹内段的长度方向。通过开槽处替代现有的腹膜透析管...
张鹏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行脾切除术+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7±8)岁;行腹腔镜脾切除术35例、传统开腹脾切除术3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有否发生PVT将患者分为PVT组和无PVT组,比较两组PVT发生的影响因素。PVT发生影响因素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PVT 11例,发生率为16%(11/67),其中行腹腔镜术6例、开腹5例。PVT发生与术后Plt和血循环中的D-二聚体浓度有关,PVT组血Plt为(739±39)×109/L,明显高于无PVT组的(318±51)×109/L(t=14.678,P<0.05);PVT组血D-二聚体浓度为(7.4±1.1)mg/L,明显高于无PVT组的(4.0±0.9)mg/L(t=5.458,P<0.05);而与手术方式无关(χ2=0.028,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PVT的发生与Plt和D-二聚体浓度升高有关,而与手术方式无关。
刘波姚志成胡昆鹏林继宗黄河许世磊王庆亮张鹏杨培生
关键词:脾切除术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
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1 年9 月至2014 年9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行脾切除联合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的63 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脾切除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其中腹腔镜组28 例,男25 例,女3 例;年龄40~69 岁,中位年龄55 岁.开腹组35 例,男32 例,女3 例;年龄43~69 岁,中位年龄53 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患者切脾后均术中行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3±8)min、(204±52)ml,开腹组相应为(106±6)min、(226±6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0.75;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分别为(6.0±1.2)d、(3.5±0.3)万元,明显少于开腹组的(11.2±2.7)d、(4.5±0.1)万元(t=-4.87,-6.81;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8 例,其中门静脉血栓7 例,复发出血1 例;开腹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7 例,其中门静脉血栓10 例,伤口脂肪液化7 例.腹腔镜组的伤口脂肪液化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3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类似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伤口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总治疗费用.
胡昆鹏姚志成王庆亮熊志勇黄河许世磊张鹏陈新桂杨培生刘波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肝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