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华
- 作品数:113 被引量:69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的调节效应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明确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的调节效应,在2011—2013年度,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晚播条件下设置3个行距处理(12、20、30 cm),比较了不同行距类型群体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冠层下部环境的差异、群体内植株个体性状及变异程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行距缩小至12 cm,群体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中上部冠层的光能截获显著增加、冠层下部的漏光损失显著减小;与20 cm和30 cm行距相比,12 cm行距群体内部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0.9和2.5℃,相对湿度增加0.3%和0.9%;行距缩小后,群体内单株性状的变异程度缩小,穗长和小穗数显著增加,单株穗粒重变异系数缩小,群体产量的稳定性提高,产量增加7.8%~24.5%。研究认为,窄行距(12 cm)播种有利于提高华北平原干旱缺水地区晚播冬小麦的群体产量。
- 薛盈文王志敏张英华
- 关键词:行距晚播冬小麦环境因素单株性状
- 一种小麦全生育期穗部完全遮阴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全生育期穗部完全遮阴的方法,包括在小麦的拔节期,选生长状态一致的若干株,将其中一株作为参照株,剥开其叶鞘裸露出第一茎节、第二茎节和穗部后测量地面到穗部的高度及穗的长度得到参照株的穗...
- 张英华孙婉温亮云刘亚群张震秦伟龙王志敏孙振才
-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探究C、N供给时期和供给水平对小麦籽粒建成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设置了三个蔗糖浓度(C1:20 g·L^(-1);C2:40 g·L^(-1);C3:80 g·L^(-1))和四个硝酸铵水平(N1:0.57 g·L^(-1);N2:1.14 g·L^(-1);N3:2.28 g·L^(-1);N4:4.56 g·L^(-1)),比较分析了开花期和花后7 d培养的小麦穗粒数、粒重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对C、N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开花期增加C、N供给可明显提高小麦穗粒数,C3的穗粒数相比于C1、N3的穗粒数相比于N1分别增加23.5%和8.2%,且弱势粒增幅显著高于强势粒,高氮(N4)下穗粒数显著下降,N4的强、弱势粒数相比于N3分别降低4.8%和29.6%;花后7 d增加C、N供给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两个时期比较,以开花期培养的小麦穗粒数更高。2)开花期和花后7 d增加C供给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粒重,C3的粒重相对于C1分别提高84.9%和41.5%,且弱势粒增幅大于强势粒;开花期适当增加N供给也能提高小麦粒重,N3的粒重相对于N1增加10.2%,花后7 d适当增加N供给对粒重无显著影响,高氮(N4)下粒重显著下降,且以弱势粒降幅较大;两个时期比较,以花后7 d培养的小麦粒重较高。3)小麦穗粒重随培养基C、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高氮下穗粒重显著降低,且穗粒重受粒重的影响较大。4)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积累量随C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随N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综上可知,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水平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调控作用明显,其中开花期增加C、N供给的增粒增重效果更显著,以弱势粒反应更敏感;另外,穗粒数与粒重、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的调控具有一定矛盾性,其平衡协调仍需进一步研究。
- 杨茂黄琴张震刘洋王志敏张英华
- 关键词:小麦硝酸铵穗粒数粒重蛋白质含量
- 小麦水肥减量增次微喷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 本发明属于华北冬小麦栽培的技术领域,通过水肥减量增次微喷优化水肥供应方式实现节水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的栽培方法,具体为小麦水肥减量增次微喷高产高效栽培方法。本方法以节水为基础,以高产高效为目标,优化整合小麦整地、播种...
- 张英华王志敏李金鹏孙振才于康姚春生宋文越彭洪博王润正
- 文献传递
- 一种农作物凹凸冠层高光效栽培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凹凸冠层高光效栽培方法,通过对农作物进行高矮品种带状间作、带状定向化控调节等方法形成有规律的凸凹冠层作物群体,人为增加边行数目和立体受光,配合增加植株密度,相应调整植株行距;所述凹凸冠层农作物群体包括...
- 王志敏王彬张英华周顺利王云奇韩美坤
- 文献传递
- 微喷灌下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为探究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8—2020年以强筋品种‘藁优2018’和中筋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灌水定额为1200m^(3)/hm^(2),施氮总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为3∶7(B_(1))、5∶5(B_(2))和7∶3(B_(3)),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采用微喷水肥一体化进行等量追肥和灌水,测定2个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3个氮肥基追比处理中,B_(1)处理显著降低冬小麦穗数,B_(3)处理显著降低千粒重,B_(2)处理则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因而产量最高;2)B_(1)处理显著提高籽粒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进而提高了加工品质;3)B_(2)处理显著增加花后氮素吸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综上所述,在本试验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例为5∶5可提高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提升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 姚春生卢崇靖孙婉刘洋张震王志敏张英华
- 关键词:基追比冬小麦
- 微喷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 微灌是一种节水的灌溉模式,在蔬菜果树作物中广泛应用,近几年在大田作物中也开始应用,但高效的微灌模式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还鲜见报道.本试验在现有节水灌溉模式灌水定额1500m3/hm2下设置了微喷2次(拔节...
- 李金鹏刘洋刘松源王志敏张英华
- 关键词:冬小麦水肥一体化水分利用特征
- 北京地区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水分的响应被引量:6
- 2013年
- 为探讨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演变规律,选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的7个主要推广品种,分别种植在春不浇水和春浇二水条件下,测定了小麦籽粒中Fe、Zn、Mn、Cu、蛋白质含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随着产量的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稀释效应,而且有些营养成分含量(如Fe、Mn)随着年代更替出现明显提高的趋势;春不浇水降低了籽粒Fe、Zn、Cu和蛋白质含量,但提高了籽粒Mn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籽粒Fe、Zn、Cu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Fe、Zn、Mn、Cu、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年代之间也呈正相关,说明在产量改良的过程中有望同步提高籽粒微量元素和蛋白质含量。
- 刘娜王彬张琪王嵘嵘韩美坤王志敏张英华
- 关键词:小麦微量元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
- 一种提高小麦抗旱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小麦抗旱性的方法,在品种繁种田小麦灌浆期实施2次冠层营养强化技术,所述冠层营养强化技术即在小麦冠层定向超浓度供施特殊矿质元素组合营养液,将经过冠层营养强化后收获的营养强化籽粒在小麦旱作地区或节水栽培地...
- 张英华胡乃月王志敏孙振才张婉晴杜承航刘影
- 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
-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包括:1)取样;2)鉴定关键分类单元;3)分离培养;4)筛选有益菌株;5)筛选候选菌株;和6)灌施,或者构建人工合成菌群后再灌施。本发明方法不仅实施结果...
- 孙振才徐润来黄伟董飞王志敏张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