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瑛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氮肥
  • 3篇氮素
  • 2篇氮肥施用
  • 2篇氮肥施用时期
  • 2篇稻田
  • 2篇稻田套播
  • 2篇弱筋小麦
  • 2篇施氮
  • 2篇施用
  • 2篇施用时期
  • 2篇套播
  • 1篇氮肥运筹
  • 1篇地上部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游离氨基酸含...
  • 1篇中筋小麦
  • 1篇施氮肥
  • 1篇水稻
  • 1篇强筋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 5篇扬州环境资源...

作者

  • 6篇许轲
  • 6篇张洪程
  • 6篇戴其根
  • 6篇张瑛
  • 6篇霍中洋
  • 5篇徐顺飞
  • 5篇张军
  • 1篇叶全宝
  • 1篇汪本福
  • 1篇夏科
  • 1篇魏海燕
  • 1篇刘艳阳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氮肥施用时期对强筋小麦品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淮南麦区,总施氮(纯氮)量为225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1∶1的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子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蛋白质组分、磨粉品质、面粉及面团品质和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抽穗期和开花期追施氮肥处理的小麦子粒接近或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开花期追施氮肥处理的品质最优,但高产和优质较难协调。
张军张洪程许轲戴其根霍中洋张瑛徐顺飞
关键词:施用时期施氮肥强筋小麦子粒面团品质
稻麦套种对小麦花后地上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稻麦套种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了稻麦套种对优质中筋小麦扬麦10号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花后叶、茎鞘、颖壳、穗轴、籽粒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麦套种对不同类型小麦花后地上部各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他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与条播栽培方式相比,稻麦套种小麦花后地上部器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均较低,二者差异显著。在同一栽培方式下,弱筋小麦宁麦9号各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套种方式有利于弱筋小麦品质的形成,此栽培方式下宁麦9号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中筋小麦扬麦10号的部分品质指标下降。
张军许轲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张瑛徐顺飞
关键词:小麦游离氨基酸籽粒品质
稻田套播和施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被引量:7
2007年
为研究稻田套播及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比较的方法,研究稻田套播和氮肥对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相同的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弱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高于条播处理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磨粉品质、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在江淮地区采用稻田套播方式较利于弱筋小麦优质的形成。增加施氮量则宁麦9号的产量、蛋白质含量、面粉品质和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提高,但不利于弱筋专用品质的优化。稻田套播弱筋小麦宁麦9号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 kg/ha、基蘖肥与拔节追肥比例为5∶5∶0的条件下可实现高产与优质相协调。
张军许轲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刘艳阳张瑛徐顺飞
关键词:弱筋小麦稻田套播氮素
氮肥施用时期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04年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江苏淮南麦区高产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5:5的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籽粒营养品质、磨粉品质、面粉品质、面团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越冬期及越冬期前施氮,宁麦9号可达到弱筋小麦品质标准,以全基施处理品质最优,4叶期追施处理的产量和优质较协调。
张军许轲张洪程戴其根张瑛霍中洋徐顺飞
关键词:弱筋小麦氮肥施用时期
稻田套播和氮素对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张军张洪程戴其根许轲霍中洋张瑛徐顺飞
关键词:稻田套播氮肥运筹中筋小麦
水稻粒重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被引量:9
2005年
以国内外114个水稻基因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0、低、中、高4种氮素水平条件下粒重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水稻粒重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早、中、晚稻在4种氮素水平下粒重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不施氮条件下,早、中、晚稻平均粒重分别为23.95g、25.34g和25.37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57、13.75和8.99。在150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粒重分别为23.47g、24.28g和23.42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4%、13.24%和9.96%。在225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3.24g、23.44g和23.05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31%、13.04%和10.55%。在300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3.21g、23.20g和22.75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9%、13.67%和9.82%。(2)粒重对氮素的反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一水稻基因型在4种氮素水平下千粒重的极差最大可达6.67g,最小仅为0.16g;变异系数最大可达12.74%,最小仅为0.35%。(3)可将粒重随氮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分为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开口向上抛物线型、直线下降型和跳跃型4种;根据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将水稻粒重对氮素的反应分为极钝感型、钝感型、中间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5种。
叶全宝张洪程夏科魏海燕汪本福张瑛霍中洋戴其根许轲
关键词:水稻粒重氮素基因型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