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图像
  • 3篇图像质量
  • 2篇动脉
  • 2篇对比剂
  • 2篇腰椎
  • 2篇体层摄影
  • 2篇CTA
  • 2篇MSCT
  • 1篇弹簧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血缺...
  • 1篇胸腹
  • 1篇胸腹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性

机构

  • 10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0篇张海波
  • 8篇付传明
  • 7篇徐霖
  • 6篇陈伦刚
  • 6篇王开华
  • 2篇刘超
  • 2篇赵云
  • 2篇周选民
  • 2篇汪令生
  • 2篇吴德红
  • 1篇吴磊
  • 1篇胡熙耀
  • 1篇王忠平
  • 1篇李爱霞
  • 1篇陈平友
  • 1篇龚晓虹
  • 1篇陈海波
  • 1篇郭晓玲
  • 1篇熊寅
  • 1篇汪令成

传媒

  • 5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6月选择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舒适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良率。结果常规护理组检查成功21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70.0%;舒适护理组检查成功29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6.7%,两组检查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常规护理组中,图像质量优良率为71.4%;舒适护理组中,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6%,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607,P=0.022)。结论对CT增强检查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保证其舒适性、安全性,且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良率,体现了舒适护理在CT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价值。
汪令生张海波陈海波刘超王开华
关键词:舒适护理CT增强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
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16排螺旋CT(Light speed 16)对50例临床拟诊为腰椎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CT容积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将CT容积扫描图像进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包括VR、MPR)。对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及一站式重组在腰椎生理曲度、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关节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横突及横突孔异常、椎间隙变窄、侧隐窝狭窄、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椎间盘异常、椎旁软组织异常、神经根受压、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等相关征象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前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椎间盘异常、侧隐窝狭窄、椎旁软组织异常、横突及横突孔异常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一站式重组上三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椎生理曲度、椎间关节异常、腰椎椎体骨质增生、椎体许莫氏结节或破坏、腰椎滑脱程度或类型、腰椎间隙变窄、骨性椎管狭窄在常规腰椎间盘扫描和模拟常规腰椎间盘扫描重组上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和一站式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一站式重组能够准确地显示更多的腰椎疾病相关的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影像信息,并且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及放射辐射损伤。
张海波胡熙耀付传明徐霖王开华
关键词:MSCT图像处理腰椎脊柱疾病
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的临床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比85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资料,分别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及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黄韧带钙化、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方面进行比较;并将退变引起椎体滑脱患者,在滑脱程度、部位及类型上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间隙变窄或真空征、小关节突骨质、关节脱位、关节突骨折及黄韧带钙化等显示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在关节面下软骨退变、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及滑膜囊疝等显示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在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变尖、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变窄方面有一定的价值。X线平片、CT、MRI在椎体滑脱程度、部位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类型判定上CT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MRI。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的诊断上各有其优缺点,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赵云张海波徐霖陈伦刚王开华许鉴
关键词:影像学腰椎小关节
MSCT扫描方式对鼻咽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前瞻性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鼻咽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GE16排螺旋CT(Lightspeed16)以相同曝光量/周及扫描范围对60例鼻咽部患者在不同扫描方式下行MSCT检查。轴位扫描采用:16通道、2i/周、4i/周和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序列组合即Axial(1)、Axial(2);螺旋扫描采用:16通道、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mm、螺距0.938:1、床速9.37组合即Helical;其他的扫描参数相同:mAs、kV、标准重建、显示野、扫描野。扫描结束后机器自动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射线有效率(Dose);在AW4.2工作站分别测量轴位和冠状位图像上两侧翼肌及一侧咽鼓管圆枕的CT值的标准差视为图像噪声值。对不同扫描方式及组合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并对图像噪声值进行q检验。结果 Axial(1)、Axial(2)和Helical三组之间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轴位P=0.821、q=0.204,冠状位P=0.974、q=0.027),轴位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清楚;有效剂量(ED)分别为:1.08mSv、0.96mSv、1.27mSv,射线有效率分别为:85.70%、98.66%、85.70%;Axial的CTDIvol及DLP低于螺距比为0.938:1的Helical,Axial(2)的CTDI-vol及DLP亦低于Axial(1)。结论在曝光量/周及扫描范围相同条件下,并且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MSCT轴位扫描辐射剂量比螺旋扫描低、图像质量更清楚,有利于X线球管的散热和保护。
张海波付传明徐霖龚晓虹周选民陈伦刚陈平友
关键词:鼻咽图像质量
低管电压与低对比剂碘量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已成为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评价主动脉是否有病变必须依靠对比剂,大量使用对比剂或对比剂碘量使用不合理,有可能导致对比剂潜在风险大大增加[1].另外,主动脉CTA扫描范围大,辐射致癌风险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因此,合理使用对比剂、设定优化的扫描参数成为当今CT临床应用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双低”(低管电压与低对比剂碘量)技术在主动脉CTA检查中应用效果.
付传明王忠平徐霖陈伦刚吴磊吴德红张海波
关键词:CT血管造影主动脉疾病对比剂管电压
减少对比剂量在CTPA中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图像质量,探讨减少对比剂用量在肺动脉CTA(CTP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将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AE)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20):A组,对比剂60mL+40mL生理盐水;B组,对比剂30mL+40mL生理盐水;C组,对比剂20mL+40mL生理盐水,其他的扫描参数相同,采用对比剂追踪自动触发扫描。将获取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由1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和主管技师,在轴位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及左、右肺静脉的CT值,并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血管分支显示进行评价。结果:A、B、C三组在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降支的平均CT值分别为:(513.20Hu、504.34Hu、509.54Hu)、(498.14Hu、497.43Hu、499.63Hu)、(486.31Hu、489.45Hu、491.49Hu),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左、右肺静脉的平均CT值分别为:(235.41Hu、176.31Hu、119.91Hu)、(241.01Hu、169.52Hu、129.54Hu),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与组之间的肺动静脉具有明显统计学(P<0.01);重组肺动脉血管清晰度及分支血管显示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20mL人/次)在CTPA中是可行的,既降低了对比剂(CM)对患者潜在的危害,又节约检查费用。
付传明张海波陈伦刚徐霖王开华吴德红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肺动脉栓塞小剂量对比剂
低千伏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80 k V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为80 k 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为常规120 Kv,300 m A。分析两组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辐射剂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各层面动脉内CT值(SI)、图像背景噪声(B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图象诊断可接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诊断要求。与对照组ED[(23.9±5.9)m Sv]比较,观察组ED[(8.5±1.3)m Sv]明显减少(15.4±3.4)m Sv,降低了约64%(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可显著降低下肢CTA检查的辐射剂量,提高合理使用低剂量原则的效率,值得借鉴应用。
张海波郭晓玲付传明
关键词:血管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动态变化与临床对比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脑部CT所表现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IE新生儿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治疗前脑部CT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行HBO及常规辅助治疗于1、2、3个疗程后分别行脑部CT复查,对三型HIECT转归情况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5例患儿行HBO治疗前CT检查,其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42例,重度HIE合并脑出血23例;HBO及常规辅助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HIE中有9例转阴,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还有11例轻度的和中度的、重度的HIE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相比有好转,临床症状减轻,CT总转归率为11.12%(9/85);HBO及常规辅助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的20例HIE全部转阴,中度的HIE中有30例转阴,CT总转归率58.82%(50/85),其中中度的12例及重度的23例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HBO及常规辅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CT,中度的HIE全部转阴,重度的HIE中有12例转阴,CT总转归率87.06%(74/85),其中重度的HIE合并脑内出血的11例患儿,CT示出血全部吸收,留下软化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应用CT显示新生儿脑部动态变化对HBO治疗HIE有重要指导价值。
张海波付传明赵云陈伦刚徐霖王开华
关键词:高压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层螺旋CT
一种肘部固定夹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肘部固定夹板,包括夹板本体,夹板本体为5面封闭的长方形盒体,其中的顶部一面开口,夹板本体的长方形盒体内底部两端分别安装有弹簧,弹簧上方固定安装有肘托板,肘托板为弧形板,中部下凹,两端边缘为弧形,夹板本...
汪令生汪令成李爱霞周选民刘超付传明张海波熊寅
文献传递
螺距优化组合对胸腹部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探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MSCT螺距对胸腹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比较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胸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90例,按不同螺距随机分3组(n=30例):A组,螺距1.375:1、床速55mm/s;B组,螺距0.984:1、床速39.37mm/s;C组,螺距0.516:1、床速20.62mm/s;均采用相同的注射速率及对比剂量进行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获取数据后由影像主任医师和主管技师各一位在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通过螺距优化后,A、B、C3组平均每位患者扫描时间分别为:(12.60±0.54)s、(17.40±0.44)s、(33.10±1.48)s。DLP分别为:(1462.50±71.56)mGy·cm、(2010.55±62.14)mGy·cm、(3821.58±198.50)mGy·cm。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有效剂量(ED)分别为:24.96mSv、34.18mSv、64.97mSv。A组比B组的每位患者ED减少9.22mSv,降低了26.97%(9.22/34.18)。A组比C组的每位患者ED减少40.01mSv,明显降低了61.58%(40.01/64.97)。3组在胸主动脉、肾门水平腹主动脉、双侧髂外动脉末段平均CT值分别为:353.00Hu、350.77Hu、350.70Hu,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数亦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A组螺距优化、快的床速扫描参数可以明显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达到既保证图像质量又符合诊断要求。
张海波付传明陈伦刚徐霖王开华
关键词:MSCTA图像质量螺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