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朝春

作品数:42 被引量:36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小麦
  • 7篇土壤
  • 7篇间作
  • 6篇养分
  • 6篇玉米
  • 6篇套作
  • 5篇施肥
  • 5篇利用效率
  • 4篇磷肥
  • 4篇轮作
  • 4篇大豆
  • 3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养分利用
  • 3篇月季
  • 3篇植物
  • 3篇砂姜
  • 3篇砂姜黑土
  • 3篇土壤磷
  • 3篇推荐施肥

机构

  • 39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土壤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雅安市农业局

作者

  • 41篇张朝春
  • 11篇张福锁
  • 9篇陈远学
  • 8篇徐开未
  • 8篇陈新平
  • 6篇郑毅
  • 6篇刘静
  • 5篇汤利
  • 5篇黄蔚
  • 4篇江荣风
  • 4篇周涛
  • 4篇朱有勇
  • 3篇黄成东
  • 3篇唐义琴
  • 3篇李隆
  • 3篇申建波
  • 3篇陈晓辉
  • 2篇曹一平
  • 2篇毛达如
  • 2篇叶新新

传媒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土壤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世界农业

年份

  • 8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用百合产量影响因素的整合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食用百合的产量受到种植区域、土壤pH值、肥料种类和用量、覆膜与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已有的研究更多是针对单个因素,缺乏将这些单因素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的研究,从而无法为食用百合种植区的科学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搜集2019年12月31日以前国内外32篇食用百合大田试验相关文献,建立食用百合产量数据库,应用整合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因素对食用百合产量的综合效应及影响。结果显示,当pH值<7时,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2122 kg/hm2,当pH值≥7时,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9991 kg/hm2,随着土壤的pH值升高,食用百合的产量逐渐增加。就地域分布而言,河北地区食用百合种植区的平均产量为26022 kg/hm2,浙江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0327 kg/hm2,湖南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5198 kg/hm2,甘肃、宁夏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8189 kg/hm2,河北、甘肃、宁夏地区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高于浙江、湖南地区。对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和单施无机肥2种不同施肥类型下食用百合的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获得的食用百合平均产量为14458 kg/hm2,单施无机肥处理的食用百合平均产量为20689 kg/hm2,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食用百合平均产量低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在覆膜条件下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23559 kg/hm2,不覆膜条件下食用百合的平均产量为16866 kg/hm2,与不覆膜处理相比,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食用百合的鳞茎产量,其提高幅度为39.7%。施肥量与食用百合产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食用百合产量不断增加,相较于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食用百合产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磷肥是影响食用百合的一个主要因素。由结果可以看出,食用百合适宜生长在pH值为中性、弱碱性的石灰性土壤上,单施无机肥、适当增施磷肥并�
刘红超宋涛张朝春
关键词:食用百合土壤PH值施肥量覆膜
云南省新平县冰糖橙优质丰产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简称新平县)冰糖橙产业近年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与产量显著增加。本研究从果园修剪、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土壤改良、地表管理、果园区位、销售情况等方面对新平县冰糖橙情况进行综合描述,为果园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平县光、热、水资源优越,与冰糖橙生长发育高度匹配。果实平均单果重152.12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11.60%,平均可滴定酸0.63,平均固酸比18.62,平均果皮厚度3.06 mm,果形较大,皮薄多汁,糖酸适中。果园主要分布于700~1000 m海拔,多为山地和坡地果园,以清耕为主,大部分果园采用石灰或钙镁磷肥进行土壤酸化改良。新平县冰糖橙2020—2022年平均销售价格5.06元/kg,亩产值2.07万元,经济效益较高。果园产值和品质的提升可通过精细栽培来实现,改良土壤、适当的果园修剪、选择合适建园区位和控制果园规模等均可提升冰糖橙产量,进而提升果园的产值。
陈梦昕蒋正品王振宇张朝春董治浩
关键词:冰糖橙栽培现状果实品质
不同氮用量下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被引量:32
2014年
通过2011,2012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在不同氮用量下(小麦,0,60,120,180,240 kg N/hm2,记为WN1、WN2、WN3、WN4、WN5;玉米,0,97.5,195,292.5,390 kg N/hm2,记为MN1、MN2、MN3、MN4、MN5;大豆SN1、SN2、SN3、SN4、SN5)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作物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P<0.01).小麦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都随氮用量增加而呈增大趋势,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以WN4处理最高,为20610 kg/hm2,产量以WN5处理最高,为8176 kg/hm2,但WN3、WN4、WN5间无显著差异.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MN3时达最大;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在MN5处理最高,分别为13143 kg/hm2和6976 kg/hm2,但MN4、MN5间差异不显著.大豆在盛花期、收获期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呈先减少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收获期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以SN4处理最高,分别为5457 kg/hm2和1977kg/hm2,但MN4、MN5间差异不显著.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总籽粒产量和产值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在N5处理最高,分别为11959 kg/hm2和27288元/hm2,但总产值减去氮投入的产值效益在N4时最高,为25196元/hm2,N3、N4、N5间无显著差异.小麦、玉米、大豆的产值占体系周年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2%,55%,13%,因此,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中玉米为主要作物,其次是小麦,再次是大豆.适宜施氮量小麦为120 kg/hm2,玉米为195~292.5 kg/hm2,大豆可据苗情不施或适当追施氮肥,周年体系氮肥用量应为255~382.5 kg/hm2.
陈远学陈晓辉唐义琴张福锁陈新平张朝春刘静徐开未
关键词:小麦玉米大豆干物质籽粒产量
柑橘绿色、高值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以“褚橙”为例
2024年
“褚橙”是中国柑橘企业品牌成功的典范,也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实现柑橘产业化种植的企业品牌。“褚橙”成功地将工业运作模式嫁接到农业中,完成了管理体系化、果树种植体系化、品牌运作体系化,以全产业链体系化为设想完成了柑橘种植产业化。以褚橙为研究对象,从“产前”“产中”“产后”3个维度综述其发展模式,以期为柑橘绿色、高值协同发展路径探索提供案例分析。
陈梦昕张海清蒋正品郭家贤张朝春董治浩
关键词:产业链体系化
麦/玉/豆周年套作体系氮素积累分配及转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四川盆地特殊的高温寡照气候,使得作物间套作十分广泛。"麦/玉/豆"体系有利于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研究了"麦/玉/豆"周年套作体系中各作物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花后氮素转运特征,旨在明确体系各作物的氮素营养吸收特性,为该体系的氮肥合理施用及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1、2012连续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在不同氮用量下(小麦设N 0、60、120、180、240kg/hm2,分别表示为WN1、WN2、WN3、WN4、WN5;玉米设N 0、97.5、195、292.5、390 kg/hm2,分别表示为MN1、MN2、MN3、MN4、MN5;大豆不施肥,依前作的施氮处理依次记为SN1、SN2、SN3、SN4、SN5)各作物的氮素积累分配、花后氮素的转运。【结果】1)小麦各部位氮积累量都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籽粒、茎鞘、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占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平均为218.6 kg/hm2)的71.5%、12.2%、9.2%和7.1%;小麦花后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的氮量及其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转移率在不同氮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平均为61.5%;随氮用量增加,籽粒的氮分配比例逐渐减少,而非籽粒部分的氮分配比例则随之增大;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WN3~WN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玉米各部位氮积累量随氮用量增加而增大,籽粒、叶片、茎鞘和苞叶芯分别占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平均为108.1 kg/hm2)的67.2%、3.9%、11.8%和7.0%;玉米花后从营养器官向籽粒的氮素转移量、转移率和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都以MN3处理最大;玉米各部位的氮积累比例在叶片、茎鞘中以MN1处理最大,MN2~MN5处理明显降低,在苞叶芯中不同氮处理间无明显变化,在籽粒中表现为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而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MN4、MN5处理间差异不显
陈晓辉徐开未唐义琴刘静陈新平张朝春陈远学
关键词:氮积累氮分配
土壤/植株动态测试优化推荐施肥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张福锁陈新平申建波江荣风王兴仁曹一平贾小红同延安吕世华宝德俊刘学军巨晓棠张宏彦段宗颜赵同科张朝春马文奇陈清李晓林毛达如
该课题建立了土壤/植株动态测试优化推荐施肥技术体系。提出以播前土壤硝态氮测试确定氮肥基肥用量与以植株硝酸盐测试确定追肥用量相结合,依据“养分空间有效性原理”和作物根系生长实时调整土壤供氮指标,通过氮肥动态调控达到作物需氮...
关键词:
关键词:推荐施肥技术
边界线分析法评价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产量的限制因子被引量:1
2020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限制作物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该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农户调研的方式,对河北省曲周县的小麦/西瓜/玉米间作模式展开调查,主要调研内容是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量、养分投入量和产量以及西瓜的养分投入量和产量,应用边界线分析方法评价小麦西瓜/玉米间作高产体系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限制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为小麦播种量,贡献率达17.8%,而养分投入量的贡献率分别为:P2O512.5%、K2O 11.7%、N 8.0%。限制西瓜产量的关键因子为钾肥投入量,贡献率达15.8%,N、P2O5的贡献率分别为14.2%和11.8%。限制玉米产量的关键因子为氮肥投入量,贡献率达20.6%,其他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K2O 14.2%,P2O511.5%,播种密度9.2%。因此,在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中,应适当调控小麦播量,优化西瓜的钾肥和玉米的氮肥投入量,促进该间作模式的产量优势。
杨晓彤张艺蔺瑶瑶廖丹黄成东张朝春
关键词:播量间作
不同磷肥对砂姜黑土和红壤磷库转化及冬小麦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_(2)O-P和NaHCO_(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_(2)O-P和NaHCO_(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_(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_(3)-Pi和NaOH-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磷肥后红壤中NaHCO_(3)-Pi和NaOH-Pi含量分别提高275.2%—848.3%和26.9%—58.3%,其中DAP和TSP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砂姜黑土和红壤上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砂姜黑土和红壤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每提高1 mg·kg^(-1),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分别提高0.87和0.37 mg/pot。砂姜黑土施用不同磷肥均可显著提高植株磷素累积量,较不施磷提高15.4%—50.9%,其中APP和TSP处理使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及磷素利用效率较其他磷肥处理显著提高。红壤中施用不同磷肥使磷素累积量和产量分别较不施磷提高123.7%—643.9%和75.5%—337.2%,其中TSP处�
王箫璇张敏张鑫尧魏鹏柴如山柴如山张亮亮张朝春郜红建
关键词:砂姜黑土红壤冬小麦
施磷对麦/玉/豆套作体系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在已连续2年(2011-2012年)小麦/玉米/大豆套作体系磷肥效应定位试验基础上,第3年(2013年)开展了不同施磷对该体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玉米、大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均随施磷或土壤磷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体系周年总产量P2~P5处理比P1处理分别增加25.5%,31.9%,43.8%,18.3%。(2)施磷明显增加作物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提高作物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但对3种作物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影响较小。体系籽粒氮积累量P2~P5处理比P1处理分别增加33.5%,43.4%,56.1%,17.2%,体系的氮素偏生产力P1处理比P2~P5处理依次低20.0%,26.2%,32.5%,17.9%。(3)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各个磷处理间差异较小,由于植物地上部氮积累量的增加,3种作物收获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周年体系氮的施入与产出差值P1~P5处理分别为76.1,-18.2,-50.0,-77.7,15.7kg/hm2,除P1和P5处理外其他施磷处理的氮产出均大于氮投入,表明适量施磷能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从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陈远学周涛王科崔雅琪张朝春徐开未
关键词:小麦大豆氮利用效率
不同覆盖材料对幼龄苹果园树体生长与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以京郊三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树盘覆盖园艺地布、普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方法,以清耕为对照(CK),研究不同地面覆盖材料对幼龄苹果园杂草控制、土壤养分含量及树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山地果园地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地面覆盖显著降低杂草生物量,园艺地布、普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处理分别减低杂草鲜质量92.21%、84.00%和46.45%,园艺地布控草效果最好。长期表施肥料后进行地面覆盖,土壤养分含量下降。覆盖园艺地布、普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后,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较CK降低52.64%、5.08%和30.30%,有效磷含量较CK降低27.63%、35.07%和33.11%。园艺地布降低全氮含量,较CK降低48.28%,其余处理无显著影响。20~40 cm土层中,与CK相比,园艺地布和可降解地膜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25.34%和35.83%,全氮含量分别降低24.09%和54.74%,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13.81%和15.23%,有效磷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普通地膜各种土壤养分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地面覆盖显著增加幼龄苹果树的新梢长度,提高新梢生长速度,园艺地布作用最明显,新梢生长速度较对照提高360.23%。与CK相比,3种覆盖材料均显著增加百叶鲜质量和含水量,园艺地布显著降低百叶干质量,较CK降低18.13%,其余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3种覆盖材料显著提高叶片氮、钾含量,对叶片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园艺地布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幼龄苹果园树盘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改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树体生长及叶片质量提升。从促进果树生长的角度,园艺地布效果明显最好。
陈雪阎雪容李东生王冲张朝春
关键词:杂草控制土壤养分新梢生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