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新生儿
  • 5篇儿童
  • 3篇血性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皮质
  • 3篇缺血
  • 3篇缺氧
  • 3篇缺氧缺血性
  • 3篇脑病
  • 3篇产儿
  • 2篇蛋白
  • 2篇支气管
  • 2篇肾炎
  • 2篇气管
  • 2篇缺血性脑病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紫癜
  • 2篇紫癜性

机构

  • 18篇陕西省人民医...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西安市儿童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华山中心医院

作者

  • 23篇张晓燕
  • 7篇焦富勇
  • 6篇刘俐
  • 5篇刘春风
  • 4篇贺莉
  • 4篇周南
  • 4篇田恬
  • 3篇雷宏涛
  • 3篇王洁英
  • 3篇吴守振
  • 2篇芦红茹
  • 2篇王晓娟
  • 2篇牛倩
  • 2篇张燕燕
  • 2篇郭向阳
  • 2篇李改莲
  • 2篇王杰民
  • 2篇白涛敏
  • 1篇张汾
  • 1篇王全丽

传媒

  • 6篇中国儿童保健...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铁剂治疗铁缺乏对小儿血铅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研究铁剂治疗铁缺乏对小儿血铅水平的影响,为改善小儿血铅水平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方法】 将铁缺乏小儿分成两组,一组为缺铁性贫血组,血红蛋白<110 g/L;一组为铁缺乏非贫血组,血红蛋白>110g/L,两组均给予口服铁剂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铅水平的变化。 【结果】 贫血组和铁缺乏非贫血组血红蛋白和铁水平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但血铅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以后者的血铅水平降低更为显著。 【结论】 口服铁剂治疗可降低铁缺乏小儿血铅水平,纠正铁缺乏可有效改善小儿血铅水平。
刘春风张晓燕焦富勇
关键词:铁缺乏血铅铁剂
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激光治疗及该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35例因各种疾病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观察对象。对性别、胎龄、胎次、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时及出生后缺氧、贫血、黄疸、感染、母亲年龄及孕期情况进行观察...
刘俐田恬王全丽贺莉张晓燕
文献传递
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滴剂佐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观察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I)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RRI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滴剂口服3个月,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并进行两组临床疗效评判,随访期间统计患者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73%,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平均复发次数观察组为(1.73±0.69)次,对照组为(4.73±1.0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T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儿童RRI可显著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疾病的复发次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赵小燕张晓燕王洁英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调节剂脾氨肽
EB病毒IgM与DNA检测在小儿EB病毒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在诊断小儿多种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20例小儿多种EBV感染相关性疾病EBV-IgM抗体与EBV-DNA。结果:EBV-IgM检测阳性率和EBV-DNA检测阳性率在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气管炎及肺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病毒性心肌炎等EBV相关性疾病患儿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在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BV-IgM检测阳性率(P<0.01),而在支气管炎及肺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两种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BVIgM和EBV-DNA检测对小儿多种E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EBV-DNA检测在某些E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上更为敏感。
雷宏涛王杰民王晓娟焦富勇张晓燕张燕燕
喘乐宁配伍普米克治疗喘憋性肺炎6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喘乐宁加普米克联合交替喷雾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 6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喘乐宁加普米克交替喷雾吸入 ;对照组给予喷雾喘乐宁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症状 (发热、咳嗽、喘憋、喘鸣音、呼吸困难、缺氧等 )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1 %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病程缩短 ,见效快 ;对照组总有效率 73.1 %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喘乐宁配伍普米克交替喷雾吸入治疗 ,可明显改善喘憋性肺炎的症状、体征 ,缩短病程。
王可胜张晓燕刘春风
关键词:喘乐宁配伍普米克喘憋性肺炎疗效分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IgE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血清IgE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IgE水平与IT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62例新诊断ITP患儿,检测血清IgE水平,其中血小板计数(PLT)<20×109/L患儿22例为ITP 1组,20×109/L100 IU/m L)患儿与幽门螺杆菌(Hp)及血小板相关IgG抗体(PAIgG)阳性率的关系。结果:ITP 1组和ITP 2组IgE水平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11.89,P<0.05);ITP 1组和ITP 2组IgE水平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9.28、8.23,P<0.05)。IgE阳性与IgE阴性患儿中Hp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IgE阳性与IgE阴性患儿中PAIgG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5)。结论:血清IgE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
张晓燕白涛敏刘春风周南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IGE
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的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不成熟,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造成终身残疾。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有助于早期识别早产儿脑损伤。近年来国内外对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颅脑超声、头颅CT、颅脑核磁共振成像、近红外光谱仪监测、核磁频谱检查、核素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新生儿脑电图、早产儿行为评估、自发性全身运动评估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等。选择和发掘并掌握各种适于临床应用的评价方法及特点,成为早期识别、早期干预,降低致残率的努力方向。
张晓燕李改莲刘俐
关键词:早产儿脑发育脑损伤
儿童HSP血浆IFN-γ、IL-6、IL-17和TGF-β1水平对评价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在评价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HSP急性期患儿13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HSPN分为HSP组(n=94例)和HSPN组(n=4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儿童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6、IL-17、TGF-β1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此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HSPN发生的关系,并绘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与HSPN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HSPN组血浆IFN-γ、IL-6、IL-17、TGF-β1表达水平高于HSP组,HSP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FN-γ、IL-6、IL-17和TGF-β1与HSPN的发生呈独立正相关(OR分别为1.984,2.259,2.763和1.87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FN-γ、IL-6、IL-17和TGF-β1预测HS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814、0.869和0.656。敏感性分别为81.12%、80.62%、87.42%和73.81%,特异性分别为70.40%、83.27%、84.56%和72.71%,最佳界限值分别为12.60、18.16、74.38、6.97pg/ml。结论IFN-γ、IL-6、IL-17、TGF-β1表达水平增高可能参与了HSP及其HSPN的发病,与HSPN的发生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测HSPN发生的有效指标,临床应当密切关注此类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以指导临床预后评估。
白涛敏王洁英李瑞刘娜张晓燕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1
川崎病患者CD4^+T细胞中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激酶1(SGK1)表达上调且与RORC及IL-17A正相关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检测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激酶1(SGK1)在川崎病(KD)患者CD4^+T细胞中的表达,探讨SGK1与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C(RORC)及白细胞介素17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KD患者30例,正常同年龄对照30例,同年龄感染性疾病(ID)患者2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中SGK1和RORC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IL-17A和IL-6水平。结果与健康儿童和ID患者相比,KD患者中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与ID患者和健康儿童相比,KD患者血清中IL-17A和IL-6水平明显升高,SGK1和RORC mRNA水平升高。SGK1在KD冠状动脉损害(CAL)组的表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CAN)组。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SGK1的表达明显下降;其中,CAL组下降高于CAN组。KD患者中,SGK1 mRNA的表达与RORC及血清IL-17A水平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L-6水平不相关。结论 KD患者CD4^+T细胞中SGK1 mRNA表达升高,与RORC和IL-17A正相关。
吴守振张晓燕周南
关键词:IL-17RORC川崎病
小儿抽动障碍诊治的临床研究
焦富勇牛倩张晓燕王洁英郭向阳
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其诊断缺乏特异性,需排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注重治疗的个体化。 诊断方面。...
关键词:
关键词:抽动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