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慧
- 作品数:25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刺激嗅球对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电刺激嗅球对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增殖、迁移及其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刺激组、电刺激1 d、3 d、7 d、14 d、21 d、28 d组,以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NSC,免疫组化法检测SVZ区NSC的增殖情况.另取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刺激组和电刺激组,以免疫组化法观察NSC向嗅球迁移情况,荧光双标法检测NSC分化情况.结果 电刺激1 d,SVZ区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高,第7天达高峰,第3周达对照组水平.注射BrdU28 d后,电刺激组喙侧迁移流(RMS)及嗅球内的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但两组NSC分化情况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电刺激嗅球可促进SVZ区NSC增殖及迁移,但对其分化没有影响.
- 张广慧秦新月王恬竹冯金洲郭振委
- 关键词:电刺激嗅球神经干细胞
- TRPC1沉默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沉默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TRPC1沉默组(脑缺血+TRPC1沉默)和阴性对照组,以脑室内注射siRNA沉默TRPC1,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腹腔内注射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于48 h、4 w后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Brdu/GFAP、Brdu/Neun)观察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48 h,脑缺血组和TRPC1沉默组SVZ区Brdu阳性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但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缺血组低(P<0.01)。脑缺血4 w后,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皮质区具有更多的Brdu阳性细胞(P<0.01),同样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发现,脑缺血各组Brdu/GFAP、Brdu/Neun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TRPC沉默组双阳性细胞显著少于脑缺血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TRPC1沉默显著影响脑缺血大鼠SVZ区NSC的增殖、向脑缺血区迁移及向成熟细胞的分化。
- 张广慧冯金洲郭振委耿闪何明利吴方荣
-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
-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接受跑台运动锻炼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的表达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脑卒中后,运动锻炼对其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卒中后大鼠运动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而海马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反义导向分子A的表达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目的:探索运动锻炼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侧海马内反义导向分子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7,14,28 d组,模型7,14,28 d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各等分为`4个亚组:非运动亚组、低、中、高运动量亚组。低运动量组进行5 m/min,5 min;7 m/min,5 min;9 m/min,20 min跑台训练;中运动量组进行8 m/min,5 min;10 m/min,5 min;13 m/min,20 min跑台训练;高运动量组进行8 m/min,5 min;11 m/min,5 min;20 m/min,20 min跑台训练。结果与结论:非运动时,模型7 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且反义导向分子A相对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非运动相比,模型14,28 d组大鼠中运动量时缺血侧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高运动量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增加。提示中运动量锻炼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患侧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的表达。
- 郭振委秦新月张广慧
- 关键词:运动锻炼脑缺血再灌注海马
-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和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NIHSS评分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8组和NIHSS>8组,并根据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cm3)、中梗死组(10cm3>梗死体积>4cm3)和小梗死组(梗死体积≤4cm3),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分析D-D水平与病情、梗死体积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各时段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NIHSS>8组各时段D-D含量均高于NIHSS≤8组(均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D-D含量与梗死体积、NIHSS积分和NIHSS恢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D-D水平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程度、判断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 徐丙超何明利张广慧朱学涛籍牛
-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NIHSS评分
- 电刺激嗅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嗅球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假刺激组,其中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出颈内动脉;电刺激组在右侧嗅球内埋置双极电极,于MCAO再灌注后对嗅球进行电刺激,假刺激组只埋置电极,不进行电刺激;以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假手术组于术后48h、1周,脑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再灌注后48h、1周,电刺激组及假刺激组于刺激后48h、1周分别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脑室下区(SVZ)区NSC增殖情况;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假刺激组4组大鼠在电刺激组行电刺激后腹腔注射Brdu 50mg/kg,2次/d,连续2d,4周后处死,分别取脑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各组NSC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37.67±1.97)、假刺激组(36.5±2.35)和电刺激组(43.67±1.63)大鼠48h后SVZ区Brdu阳性NSC细胞数较假手术组(15.5±1.52)明显增多(F=57.21,P<0.05),缺血再灌注组(41.17±2.94)、假刺激组(41.83±2.14)和电刺激组(47.67±2.34)1周后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15.5±1.52)增多(F=73.62,P<0.01),电刺激组在各时间点均较其他组Brdu阳性NSC细胞数增多(P<0.01)。缺血并注射Brdu 4周后缺血侧皮质区电刺激组Brdu阳性NSC细胞数(57.17±2.4)较缺血再灌注组(46.83±2.48)和假刺激组(45.83±2.14)增多(F=161.50,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示电刺激组Brdu阳性NSC细胞中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双阳性细胞比例约为(74.67±3.61)%,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阳性细胞比例约为(38.83±3.36)%,与缺血再灌注组和假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刺激嗅球可能促进脑缺血大鼠SVZ区NSC增殖,并可能促进新生
- 张广慧吴方荣何明利郭振委秦新月
- 关键词:电刺激缺血再灌注
- 电刺激嗅球对脑缺血大鼠脑内RGMa表达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电刺激嗅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及海马内排斥性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RGMa)表达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 张广慧秦新月王恬竹郭振伟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电刺激大鼠脑
- 文献传递
- 糖化血红蛋白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sICH)发作前的血糖水平和SICH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88例幕上sICH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代表脑出血发病前的血糖水平。根据HbAIc值水平(〈6%、6.1%~7%、7.1%~8%及≥8%)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4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根据出血量大小(≤25mL或〉25mL)分为小血肿组和大血肿组,根据mRS评分(≤2或〉2)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与血肿体积和mR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糖尿病患者数、血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血糖、HbA1c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085,p=0.027;r=0.164,P=0.014);年龄、HbA1c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027,P=0.019;r=0.199,P=0.003)。HbA1c同时与血肿体积及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164,P=0.014;r=0.199,p=0.003)。结论HbA1c是脑出血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糖水平相比,HbAlc可以作为一个更好的预测脑出血预后的指标。
- 张广慧何明利徐艳何效兵孟品刘娜吴方荣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脑出血
- 脑梗死急性期优化降压方案探讨
- 背景和目的 脑梗死急性期如何合理地调控血压以及何种降压方案更优仍未明确,本研究对脑梗死急性期的优化降压方案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873例发病≤24小时的首次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7日内是否降压和降压给药途径分为观察组(132...
- 何明利刘娜孟品籍牛张广慧徐丙超周芯羽
- 嗅球电刺激对成年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嗅球电刺激对成年大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前体细胞(NPC)增殖及其向嗅球迁移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刺激组、电刺激1d组、电刺激3d组、电刺激1周组、电刺激2周组、电刺激3周组、电刺激4周组,每组10只,后6组大鼠制备嗅球电刺激模型,以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SVZ区内源性NPC的增殖,RT—PCR检测嗅球内Prokineticin2(prk2)mRNA的表达;另取大鼠1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刺激组和电刺激4周组,每组5只,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嗅球内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8组大鼠SVZ区Brdu阳性细胞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475,P=-0.000)。与正常对照组和假刺激组比较,电刺激1d、3d、1周、2周组大鼠刺激侧Brdu阳性细胞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3L(P〈0.05);8组大鼠嗅球内prk2mRNA的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067,P=-0.000)。与正常对照组和假刺激组比较,电刺激1d、3d、1周、2周、3周、4周组prk2mRNA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嗅球内Brdu阳性细胞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72,P=-0.000)。电刺激4周组嗅球内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和假刺激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嗅球可促进Svz区NPC的增殖并向嗅球迁移,这可能与电刺激提高嗅球内Prk2的表达水平有关。
- 张广慧何明利徐艳徐丙超李永明
- 关键词:电刺激嗅球室管膜下区神经前体细胞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与临床预后的影响
- 背景及目的急性卒中后血压变异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卒中注册研究前瞻性纳入873例发病前神经功能正常,且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首次急性缺...
- 何明利孟品籍牛刘娜张广慧徐丙超周芯羽
- 关键词:卒中急性期临床预后降压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