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红

作品数:54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6篇柄眼目
  • 14篇新种记述
  • 13篇肺螺亚纲
  • 12篇腹足
  • 9篇腹足纲
  • 7篇陆生
  • 7篇陆生贝类
  • 7篇贝类
  • 6篇前鳃亚纲
  • 6篇虹蛹螺科
  • 5篇植物
  • 5篇扫描电镜
  • 5篇牛科
  • 5篇喇叭螺属
  • 4篇中腹足目
  • 4篇生境
  • 4篇琥珀
  • 4篇物种
  • 4篇不同生境
  • 3篇动物地理

机构

  • 54篇新疆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福建出入境检...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福建省出入境...
  • 2篇兰州职业技术...
  • 2篇新疆应用职业...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出入境检...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福州海关技术...

作者

  • 54篇张卫红
  • 23篇陈德牛
  • 11篇周卫川
  • 10篇王虹
  • 4篇罗泰昌
  • 4篇黄人鑫
  • 3篇吴松林
  • 3篇逯永满
  • 3篇郭云海
  • 3篇郭阳阳
  • 2篇杨洁
  • 2篇王咏星
  • 2篇张国庆
  • 2篇杜春华
  • 2篇王剑虹
  • 2篇邵红光
  • 2篇李成有
  • 2篇邹玲
  • 2篇杨凡
  • 1篇何杰

传媒

  • 15篇动物分类学报
  • 6篇四川动物
  • 4篇生物学通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新疆大学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Zoolog...
  • 1篇植物检疫
  • 1篇科技资讯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沟颈螺属研究及一新种记述(肺螺亚纲,柄眼目,艾纳螺科)(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记述中国沟颈螺属 12种 ,其中包括 1新种 ,即康定沟颈螺Holcauchenkangdingensissp .nov .,同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对新种进行了描述 ,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
张卫红陈德牛张国庆
关键词:肺螺亚纲柄眼目艾纳螺科腹足纲
中国阿勇螺属一新种记述(前鳃亚纲,新进腹足目,倍唇螺科)
2013年
记述采自贵州省陆生贝类1新种,茂兰阿勇螺Arinia maolan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描述,并对其相似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张卫红陈德牛周卫川
关键词:前鳃亚纲
中国裂唇螺属一新种记述(前鳃亚纲,中腹足目,蛹螺科)被引量:1
2009年
笔者在整理福建龙岩地区陆生贝类标本时,经比对鉴定发现1新种,龙岩裂唇螺Schistoloma longyanensis sp.nov.。隶属前鳃亚纲、中腹足目、蛹螺科、裂唇螺属。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作了记述,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讨论。
周卫川张卫红陈德牛
关键词:前鳃亚纲中腹足目
长尖叶墙藓植物的生物学观察
2012年
[目的]通过对长尖叶墙藓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讨耐旱及耐低温藓类植物的特征。[方法]取一部分新鲜的长尖叶墙藓,用超声波清洗仪进行清洗,扫描电镜观察并照相。[结果]叶干时紧紧贴于茎上,叶细胞多疣,中肋突出,叶尖呈毛刺状。[结论]长尖叶墙藓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苔藓植物类型。
王剑虹王馨张卫红王虹宋文忠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耐旱
五家渠尖缘螺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获得五家渠尖缘螺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组成特征,探讨其与同科的腐败琥珀螺以及肺螺亚纲相关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运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和Sanger测序技术以及MITOS在线注释及Genious R11.0等软件,对五家渠尖缘螺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五家渠尖缘螺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4086 bp(GenBank登录号:MT670402),AT含量为75.64%,GC含量为24.36%。全基因组序列由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及1个非编码区组成。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使用ATN、TTN等为起始密码子,使用TAN、CAT、T等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基因中tRNA^(Ser1)和tRNA^(Ser2)缺失DHU臂。A+T富集区位于COX1与tRNAVal之间,长度为42 bp。五家渠尖缘螺和同科的腐败琥珀螺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顺序和结构基本相似。从GenBank上下载有关肺螺亚纲及后鳃亚纲的部分种类线粒体全基因序列,构建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并对琥珀螺科种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五家渠尖缘螺与腐败琥珀螺聚在一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目前,在GenBank有关琥珀螺科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信息非常少,本研究丰富琥珀螺科种类的基因序列信息,为将来的琥珀螺种类的系统发育分析、资源保护及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阿尔祖古丽·买买提吐尔逊张子俊张卫红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线粒体基因组
中国喇叭螺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生物地理学初探(肺螺亚纲:柄眼目:虹蛹螺科)(英文)
2006年
本文运用支序分析方法和H enn ig86软件探讨了柄眼目虹蛹螺科喇叭螺属中国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中国喇叭螺属种类现已知17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秦岭以南的地区。选择H.tubif erum和G.hung erf ord ianus作为外群,运用命令ie*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运算,并进行逐步加权处理,结果共得到步长=115,C I值=74,R I值=90的同等简约树2株,选择其中具有较少未解决系统关系的一株作为支序分析的首选支序图。支序分析的结果将中国喇叭螺属的17个种初步分为两组:喇叭螺组和贝喇叭螺组。贝喇叭螺组包括B.p licid ens和B.hubeina,喇叭螺组包括剩余的15种。该结果与J.T he le(1931)将喇叭螺属分为喇叭螺指名亚属和贝喇叭螺亚属相符。根据首选支序图,运用扩散-隔离分析方法对该属的动物地理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中国喇叭螺属现有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
张卫红陈德牛
关键词:虹蛹螺科喇叭螺属系统发育生物地理
高山雪鸡(Tetraogallus himalyensis G. R. Gray)冬季食性的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1990~1992年的每年冬天,在天山达板城山区对高山雪鸡TetraogallushimalayensisG.R.Gray)的冬季食性及食物成分进行厂研究.结果表明,雪鸡日取食两次,饱食1次需60g左右高山植物,含24科43种以上植物的根,细茎、叶、种子等;食物富含锰(Mn)、镍(Ni)、铬(Cr)等多种微量元素,但粗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都较低,氨基酸的组分比例也不够合理,营养和能源价值都较低,表明高山雪鸡对包括贫瘠食物条件在内的恶劣自然环境条件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黄人鑫邵红光米尔曼张卫红赵建成阿布都万力
关键词:高山雪鸡食物成分
新疆鼠尾草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新疆鼠尾草(Salvia deserta Schang)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托上,为盘状的花托蜜腺,其顶部裂成4片,其裂片大小不等,比例悬殊。蜜腺由产蜜组织和分泌表皮构成,又为结构蜜腺。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粒动态明显,因此又属淀粉蜜腺。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液泡化动态明显,且淀粉粒和蛋白质具有明显的消长变化,但PAS反应和苏木精脂类染色无明显变化。其泌蜜过程可能为:原蜜汁由邻近的韧皮部提供,经薄壁细胞运送至产蜜组织,在产蜜组织中进一步积聚、合成后,最终蜜汁通过变态气孔和分泌表皮细胞的角质层泌出。
郭骏王虹张卫红王江
关键词:新疆鼠尾草花蜜腺发育解剖学
三种琥珀螺(Succineidae)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分类分析
2020年
琥珀螺科的传统分类研究主要基于形态特征,由于壳相特征的趋同性以及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基础的不足,中国琥珀螺科系统分类有待深入研究,已报道属种有待厘定。本研究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新疆11个地点3种琥珀螺(Succinea daucina,Oxyloma wujiaquensis,Oxyloma sp.)的线粒体COⅠ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对三者的分类关系进行探讨。通过测序共获取COⅠ(640 bp)与16S rRNA(418 bp)基因序列各69条,其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COⅠ:67.91%,16S rRNA:73.15%),与目前已知琥珀螺线粒体DNA序列特征相符。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3种琥珀螺的COⅠ基因序列(640 bp)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1356~0.1713,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0.0068~0.0092;16S rRNA基因序列(418 bp)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0.0793~0.1481,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4~0.0089;3种琥珀螺COⅠ与16S rRNA基因的种间遗传变异均远大于种内遗传变异,存在明显的间隔。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本研究中不同地点的3种琥珀螺分别聚为置信度较高的分支,均有大于95%的支持度。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分类研究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综上结果表明,COⅠ与16S r RNA基因适用于琥珀螺的物种鉴定。
张子俊郭阳阳李成有张卫红
关键词:物种鉴定
中国尖缘螺属一新种记述(柄眼目,琥珀螺科)被引量:3
2017年
作者利用形态解剖和扫描电镜方法对采自新疆五家渠市琥珀螺科(Succineidae)一未知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该种贝壳长卵圆形,黄棕色,壳质薄,半透明,中等大小,壳高12.56~15.10 mm,壳宽6.48~7.72 mm,有2.8~3.1个螺层;软体密布色素点,整体黑褐色;阴茎较短,绝大多数个体阴茎一侧扩展呈片状沿纵向与囊状的另一侧相折叠;阴茎附属物片状,长度约为阴茎长度的1/4;阴茎基背板长,在阴茎鞘中折叠6~7次;阴茎内部具数条纵褶,阴茎内表面密布微小乳状突。结果显示该种属于尖缘螺属(Oxyloma),与该属已报道的相近种差异明显,为一新种,即五家渠尖缘螺(Oxyloma wujiaqu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成有郭阳阳张卫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