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卡
- 作品数:48 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输注4~6次1个疗程,对照组46例仅予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4、6、12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4周,乏力、纳差、腹胀、水肿症状即较治疗前缓解,4 ~12周症状持续缓解,治疗12周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6%,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干细胞(UC-MSC)移植后8周及12周因肝性脑病死亡.两组在治疗第2、4、6、12周后ALT、AST、TB、ALB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LB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4、8、12周后PT、PTA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细胞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短期内可改善患者凝血、白蛋白、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替代治疗方法。
- 骆海飞杨小安张卡舒欣曹红徐启桓
- 关键词:肝硬化肝炎乙型干细胞
-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巩固治疗期的停药复发率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达停药标准后不同巩固治疗期的停药复发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停药的102例CHB患者资料,停药后按巩固治疗期长短分组比较不同组的停药复发率。采用乘积限法(Kaplan—Meiermethod)计算累计复发率,采用时序检验(Logranktest)进行累计复发率的比较。结果患者停药后第6、12、18、24、36、48月的累计复发率,达标组分别为52.3%、70.O%、74.3%、76.7%、82.4%、88.4%,达标后延长疗程组分别为24.0%、38.8%、40.6%、43.3%、43.3%、43.3%。结果表明达标后延长疗程组的累计复发率明显低于达标组。患者停药后第6、12、18、24、36、48月的累计复发率,达标+12月组分别为35.0%、48.2%、51.9%、57.9%、57.9%、57.9%,达标+24月组分别为18.1%、30.7%、30.7%、30.7%、30.7%,达标+36月组分别为7.1%、21.4%、21.4%、21.4%。结果表明达标+12月组累计复发率最高,达标+24月组次之,达标+36月组最低。达标组、达标+12月组、达标+24月组、达标+36月组四组患者停药后随访期间复发总例数分别为26例、21例、5例、3例。结论接受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达2010年指南停药标准后应适当延长巩固治疗期,以减少停药后复发。
- 梁嘉仪杨小安张卡徐启桓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核苷酸类停药复发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BeAg和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eAg及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3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病理学检查,同时所有患者检测HBVDNA、HBeAg及肝功能,比较患者的肝功能、HBeAg及HBV DNA水平在不同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的炎症分级患者中,ALT以C3组最高,G0-1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TBil以G4组最高,G0-1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BVDNA载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的纤维化分期患者中,ALT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l以S4组最高,S2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HBVDNA载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分级为G3-4的患者比例在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分期S3-4的患者比例在HBeAg阳性组(38%)比HBeAg阴性组(53%)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高低不能反映其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高,TBil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有良好的相关性,ALT水平与炎症分级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与纤维化分期无关。
- 徐启桓舒欣陈禄彪黄海辉张卡李刚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肝功能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BCL-X1基因过表达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明确肝细胞凋亡与急性大鼠肝衰竭模型肝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明确BCL—X1过表达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处理组三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予门静脉注射重组BCL-Xl腺病毒。预处理7d后模型组及处理组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肝衰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BCL-X1蛋白的表达、ALT、AST水平、肝细胞凋亡率及死亡率。结果BCL.XI基因在处理组的表达高于在模型组中的表达;建立大鼠肝衰竭后6h,处理组的血清ALT、AS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肝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处理组的大鼠死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肝细胞的凋亡率与大鼠的死亡率呈正相关;BCL-XI在肝组织中的过表达能减少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肝细胞凋亡率,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 杨小安张卡舒欣曹红徐启桓
- 关键词:基因腺病毒科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F与RANTE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取静脉血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MIF、RANTES水平,分析肝炎组血清MIF与RANTES的相关性。结果肝炎组患者血清MIF、RANTES明显高于对照组[(8.48±1.70)μg/L比(1.99±2.38)μg/L、(3.94±2.38)μg/L比(0.33士0.15)μg/L,P=0.000];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炎组患者血清MIF与RANTES无相关性(r=0.21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F和RANTES明显升高,但无相关性,两者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病途径可能不同。
- 肖灿辉黄飞飞张卡潘兴飞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趋化因子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34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其中低病毒载量组173例(HBVDNA〈105拷贝/ml)、高病毒载量组175例(HBVDNA≥105拷贝/ml)。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是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观察24周,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生存率高于常规治疗者(X^2=32.865,P=0.000)。在治疗4周存活患者中,抗病毒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及H/3VDNA降幅就高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低病毒载量及高病毒载量患者抗病毒治疗组的生存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低病毒载量患者也需抗病毒治疗。
- 徐启桓陈禄彪许镇舒欣陈旎曹红张卡李刚
- 关键词:乙型肝功能衰竭抗病毒药病毒载量
- HBeAg阴性乙型肝炎ACL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观察HBeAg阴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132例HBeAg阴性和51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结果与HBeAg阳性组比较,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P=0.001),血清HBVDNA定量较低(P=0.001)。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组肝衰竭分期构成比及常规治疗病死率比较无差异。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时HBeAg阴性组生存率为54.24%,高于常规治疗组(35.62%),P=0.032,低于HBeAg阳性抗病毒组(80.00%),P=0.004。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在(3~5)log10拷贝/ml时,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为55.56%,高于常规治疗组(20.00%),P=0.011。结论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常规治疗下HBeAg阴性患者与HBeAg阳性患者的病死率无差异。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HBeAg阴性患者的生存率。在HBVDNA低水平复制的HBeAg阴性患者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 舒欣徐启桓陈旎张卡李刚
- 关键词:慢性肝功能衰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 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84例治疗组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9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患者存活情况、肝功能生化学指标、HBVDNA定量、PT,比较两组患者在早、中、晚期肝功能衰竭生存率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在早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治疗组存活率为63.3%(31/49例),高于对照组存活率39.7%(23/58例)(x^2=5.923,P=0.015)。在中期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治疗组存活率为63.0%(17/27例),高于对照组存活率35.1%(13/37例)(x^2=4.854,P=0.028)。在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治疗组8例,存活4例;对照组4例,存活1例。在血清TBil〉342μmol/L的50例患者中,治疗组存活率为56.0%,高于56例对照组的26.8%(x^2=9.351,P:0.002)。在治疗4周时,治疗组HBVDNA载量下降3.95lg拷贝/mL,高于对照组的1.78lg拷贝/mL(t=5.847,P=0.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早期及中期肝功能衰竭患者中,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生存率,在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中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在TBil〉342μmol/L的患者中,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 舒欣徐启桓陈旎张卡李刚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恩替卡韦抗病毒药存活率
-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并肝内胆汁郁积疗效分析
- 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以肝炎为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以胆系损害及胆汁郁积为主型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
- 吴启文陆丽张卡
- DAA药物用药问题与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19年
-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长期隐匿性感染可能会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等晚期肝病。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广泛用于HCV感染的治疗,但这一疗法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具有很强的不良反应。近几年来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应用于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受益,然而又会面临一些用药问题;需要我们平时用药护理方面给与相对应指导和对策。
- 陈培祥莫起玩岑敏琼张卡曹红
- 关键词:丙型肝炎DAA用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