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余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日语汉语词汇读音中的促音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根据日语原始的音韵结构,最先没有促音。随着汉字音的应用,受舌内入声字音的影响日语才产生了促音。室町末期,随着日语音韵的开音节化,舌内入声字声门闭锁音合并为促音。今天日语汉语词汇的读音中,只要发生促音读法的词,该促音的前字一定是入声字。
- 张升余
- 关键词:日语入声字
- 汉语入声在日语读音中的变化——以《日本大文典》资料为中心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对罗马字资料《日本大文典》中入声记述的考察,发现舌内入声[t]在16世纪依然存在。唇内入声、喉内入声已经全部开音节化而消失。通过分析发现入声在日语音韵中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受日语开音节化影响。入声在消失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塞音[]阶段,这个塞音在日语中发促音。由于入声字的特性,其在日语汉语词汇中的变化规律是:只要后续汉字读音符合塞音条件,3种入声均可变读为促音;或者说,在汉语词汇中主要读促音,该促音的前一个字一定是入声字。
- 张升余
- 接尾词“さ”、“み”、“め”、“は”
- 1995年
- 接尾词作为语法上的一个问题似乎考虑的人不太多。国内的各种日语教科书中就这四个词的用法也很少详细叙述。但是,这四个词不但在日常会话语言中较多使用,而且文章语言中使用也较多。日语的形容词,形容动词的词干一般多用汉字表记,故无论后续什么接尾词,人们似乎大都是有意无意地取其词干表面意思来理解其意。此外,日语的辞典中一般解释这四个词多是“接在形容词,形容动词词干后构成名词”,故人们也容易作为“名词”来考虑。
- 张升余
- 关键词:形容词形容动词接尾词词干用法
- 日文促音与入声的关系被引量:5
- 2012年
- 根据日语原始音韵结构,最初没有促音。随着汉字音的普及,受汉语入声尤其是舌内入声的影响,才产生了与舌内入声相近的声门塞音[]―促音。促音的标记也是借用舌内入声符号「ツ」来表记的。入声一直被保留使用到室町末期。随着日语音韵的开音节化,入声消失合并为促音。在日语汉语词汇读音中,只要发生促音时,该促音的前字一定是入声字。了解日语促音与汉语入声的关系,对掌握日语音韵变化和汉语词汇读音规律有重要意义。
- 张玮屹张升余
- 关键词:促音入声入声字
- 梗摄字韵尾的日文对音考察
- 2012年
- 喉内鼻音-η在梗摄三、四等字中,为何日文吴音译作-u,而汉音却译作-i,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对汉语梗摄字音的考察,结合日文吴音和汉音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梗摄二等字日文吴音和汉音的译音都与宕摄字相同,共同的元音是-a。梗摄三四等字因为介音-i-的存在,吴音将其韵腹译作-ia,韵尾仍然译作-u。相反,汉音将其韵腹译作-e,韵尾译作-i。根据先行研究的成果,我们从文白异读、其他对音资料的旁证、与蟹摄字音的对照调查、西安方言入声字读音调查等几个方面,论证日文汉音反映的梗摄字音系是七、八世纪唐长安方言音演变而来,即当时梗摄三、四等字韵尾-η消失,韵腹演变为-ei。
- 张升余张玮屹
- 关键词:文白异读入声韵
- 关于日文汉字“子”字唐音读法的考察——以近世唐音为中心被引量:3
- 2010年
- 日文汉字"子"字的读音是一个多而复杂的读音,除了常用的汉音(吴音同)「シ」之外,还有「ス」.「ズ」.「ツ」.「ツウ」的唐音读法。这些复杂的读音有什么背景,何时产生,如何辨别等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以近世唐音资料为中心就其问题进行考察,得出结论证实「ス」的读音为中世唐音,「ツ」.「ツウ」的读音为近世唐音。提出根据日文止摄止(之)韵字读音的变化现象,考证汉语语音在同时期是否也发生过类似变化很有意义。
- 张升余
- 从日文唐音看明清时期的南京官话与江南方言音被引量:6
- 1997年
- 张升余
- 关键词:明清时期黄檗宗南京方言复合元音日文宗唐
- 关于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考察被引量:4
- 2011年
- 日文汉字"行"字的唐音"アン(an)"无声母,这个音究竟是[xing]还是[hng?]通过唐音资料考察,结合中国语音韵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行"字「アン」是中世唐音。它是浙江方言庚韵音,不是唐韵a音;2)近世唐音的音韵系统与中世唐音区分明显,中世唐音以浙江方言为主;近世唐音以南京官话为主;3)明清以前浙江方言保留中古音,匣母字均呈现零声母;4)宋代浙江方言音中白话读开口,文言读齐齿的现象比较明显。
- 张升余
- 关键词:零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