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华
- 作品数:44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频发室性早搏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报道1组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无器质心脏病基础的频发室性早搏(室早)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11例特发性室早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2±14.4)岁。均接受常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所有病例室早体表心电图均呈右束支阻滞图型。消融术中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1例室早均消融成功(2例复发经再消融成功),所有室早被证实均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6例起源于前外侧游离壁中、高段,4例起源于后下侧游离壁中段,1例起源于游离壁低段近心尖部。术中成功消融部位局部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点提前24~41(27±9)ms。其中9例成功消融部位起搏心电图与室早图形基本相同。结论起源于左心室游离壁的室早是特发性室早的一个亚组,射频消融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张劲林苏晞韩宏伟李振唐成蒋萍程光辉邓成刚张勇华
- 关键词:室性早搏射频导管消融
- 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标测与消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估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的标测及消融策略。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687例特发性室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9例起源于左心室穹顶部特发性室早患者接受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根据标测结果将59例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中室早最早激动部位均位于冠状静脉窦系统内,但35例可在邻近解剖部位(主动脉冠状窦、主动脉瓣环一二尖瓣环连接处、主动脉瓣下心内膜面等)消融成功。B组21例室早起源点位于左、右心室流出道其他部位,其中19例消融成功,包括3例使用双极放电消融。本组病例经随访(37.4±14.8)个月,单次手术成功率91.5%(54/59例)。结论解剖学消融策略和合理的标测流程对于治疗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的特发性室早非常有必要性。
- 黄尾平张劲林程光辉唐成张勇华苏晞
-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导管消融术
-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再发左房多环折返性
- 目的介绍持续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再发左房多环折返性心房扑动的标测、验证及消融方法。方法入选14例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再发的多环折返性心房扑动,年龄(52.3±10.4)岁,在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行左房激...
- 张勇华张劲林唐成韩宏伟李振蒋萍苏晞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术后抗凝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对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门诊随访的患者189例。根据术后不同抗凝方案进行分组:术后口服NOACs进行抗凝治疗者为NOACs组(29例),术后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者为华法林组(16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卒中史、冠心病史、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CHA2DS2-VASc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NOACs组糖尿病比例(34.5%比15.6%,P=0.016)、HAS-BLED评分[(2.3±1.0)分比(1.7±1.2)分,P=0.008]显著高于华法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封堵器压缩比、成功封堵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残余分流大小、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卒中发生率等术中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术后45 d随访时,两组患者残余分流大小、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总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NOACs组患者残余分流发生率显著小于华法林组(21.7%比45.4%,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ACs用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治疗,其短期随访不增加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 陈雨意陈艳红张勇华黄尾平黄克强许蓓苏晞
- 关键词:华法林
- 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入选27例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右房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右房激动标测图和电压图,标示出疤痕区及双电位区,并揭示心动过速的机制。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峡部或起源点进行消融。结果心动过速机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环折返包括右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15例)和切口折返性房速(5例);双环折返性房速(3例);两种以上机制(包括局灶性)的复杂房速(4例)。术中即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过程中5例复发房速,3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右房房速多数与外科手术切口疤痕相关,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满意。
- 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 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原因分析
- 明确行射频消融的心律失常患者术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原因。方法分析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过程中心内电生理检查情况及术后临床资料,有明确指征者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结果共20例心律失常患者,年龄(58.5±12.64)岁...
- 张勇华苏唏韩宏伟李振张劲林蒋萍唐成朱国英
- 文献传递
- 起源于左侧希氏-浦肯野系统室性早搏的标测及消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起源于左侧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的室性早搏(室早)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连续入选的648例特发性室早患者,其中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2.6±7.4)岁,年龄范围21~58岁]起源于左侧希浦系统。分析所有27例患者室早形态,发现其QRS波均较窄,并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所有患者均于标测到最早的束支电位处进行放电消融。结果27例病例中,室早时平均QRS时限为(117.4±8.6)ms。标测消融证实15例起源于左前分支,7例起源于左后分支,2例起源于左中间隔支,3例起源于左束支。标测到最早的束支电位提前体表QRS波(32.7±6.4)ms。术中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过程中有3例复发。本单中心研究经验成功率为88.9%。结论对于起源于左侧希浦系统的室早,导管消融时以标测到最早的收缩前期束支电位行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
- 黄尾平张劲林韩宏伟唐成程光辉邓成钢张勇华苏晞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室性早搏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结果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围术期、术后近期的安全性。方法:对17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入院当天及术后随访时常规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并于入院后进行CAHDS_2评分测定,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时封堵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例TEE提示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围术期有2例术后存在穿刺点瘀斑,3例新发少量心包积液。平均随访45天时仅3例患者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未见左心房血栓形成及心包积液。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成功率高,围术期及近期随访安全性良好。
- 张勇华张劲林韩宏伟李振蒋萍唐成黄尾平郭再雄苏晞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
- 外科小切口胸腔镜指导下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失败的心耳部起源房性心动过速
- 目的心耳部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经导管射频消融因有穿孔等风险有一定的失败率和术后较高的复发机率,本研究评价外科小切口胸腔镜指导下治疗射频消融失败的心耳部起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患者,平均年龄...
- 张劲林苏晞韩宏伟李振唐成蒋萍程光辉邓成刚张勇华
- “特发性”瘢痕相关性左心房房性心动过速一电解剖标测和消融结果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报道1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无外科手术或导管消融史的左心房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解剖标测特点及消融结果。方法共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37~72(57.4±14.6)岁]符合上述特征的左心房房速患者接受电解剖标测和导管消融。结果所有房速的折返环均位于大面积低电压(双极电压≤0.5mV)区域内,低电压区域内可标测到1~5(2.6±1.2)个双电位线和/或电静止瘢痕区,这些传导障碍区和左心房固定的解剖屏障(如二尖瓣环)构成各个折返环必经的关键峡部。8例在折返环峡部内可记录到低幅,长时限碎裂电位,平均振幅(0.21±0.05)mV,平均时限(123±14)ms,占心动过速周长43%±5%。选择折返环峡部特别是长时限碎裂电位为消融靶点,10例均通过1~3(平均2次)次局部放电即终止房速,首次消融后2例复发房速,再次消融成功,随访共(14±10)个月,所有患者无房速复发。结论“自发”的左心房广泛瘢痕形成构成本组房速的“致心律失常基质”,折返环内存在的狭窄且传导缓慢的峡部对维持房速非常重要,并易于消融成功。
- 张劲林苏晞唐成张勇华韩宏伟李振蒋萍程光辉邓成刚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电解剖标测导管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