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佳政

作品数:42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海底
  • 17篇地震仪
  • 17篇海底地震
  • 17篇海底地震仪
  • 11篇OBS
  • 6篇地震
  • 6篇洋中脊
  • 6篇震相
  • 5篇地壳
  • 5篇深部结构
  • 5篇南海北部
  • 5篇南海北部陆缘
  • 4篇张裂
  • 4篇西南印度洋
  • 4篇南印度洋
  • 4篇海盆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球物理
  • 3篇地震探测
  • 3篇深部

机构

  • 42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深...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龙岩学院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铁大桥勘测...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长江三峡勘测...

作者

  • 42篇张佳政
  • 27篇赵明辉
  • 22篇丘学林
  • 12篇贺恩远
  • 5篇孙龙涛
  • 4篇王强
  • 4篇卫小冬
  • 4篇王建
  • 3篇敖威
  • 3篇许鹤华
  • 3篇陈永顺
  • 3篇李家彪
  • 3篇袁野
  • 2篇李守军
  • 2篇赵中贤
  • 2篇王强
  • 2篇吴振利
  • 2篇牛雄伟
  • 2篇游庆瑜
  • 2篇詹文欢

传媒

  • 13篇热带海洋学报
  • 11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底地形校正在正确拾取OBS震相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是获得海底深部地壳结构的首选方法。正确拾取OBS记录中折射/反射震相,对获得准确的深部速度结构非常重要。当OBS布设在崎岖海底时,起伏的海底地形会影响OBS地震记录剖面中Pg、Pm P、Pn等岩石圈内部震相的展布特征,如南海东部次海盆中横穿珍贝-黄岩海山链的A4M4地震测线和西南印度洋中脊横穿扩张脊的Y3Y4测线,强烈的地形高差变化增加了这些测线上OBS台站地震剖面的震相识别难度。在震相拾取之前,通过地形校正方法消除海底地形对震相的影响;地形校正后,根据震相视速度及其展布趋势可以准确地识别震相,有效地提高了震相识别的可靠性。地形校正方法在上述地区的震相识别与速度结构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今后在其他地形变化复杂地区的OBS震相识别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王建赵明辉赵明辉张佳政贺恩远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海底地形震相识别地震剖面
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地震重定位对马尼拉俯冲板片形态的约束被引量:5
2020年
将宽频带OBS用于海底天然地震长期观测,在国内尚处于实验阶段.2015年在马尼拉俯冲带北段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宽频带海底天然地震观测试验.根据回收的1台海底地震仪(OBS04)与国际地震台网的718台陆地地震台站,共记录到7562个P波走时和5002个S波走时数据,利用Hyposat地震定位方法,对马尼拉俯冲带北部(119°E—123°E,19°N—22°N)在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264个地震进行了重定位.地震重定位的结果及定位误差分析表明,在海域布设的OBS04台站让地震观测的空间分布更为合理,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更为集中,与地质构造吻合良好;浅部的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分布密集,与浅部断层发育有关;重定位后的4条震源深度投影剖面,从不同角度较好地约束了俯冲板片上边界的板片形态,板片倾角在浅部0~30 km区间约为10°~22°,随着深度的增加,俯冲板片逐渐变陡,在深度120~180 km处倾角约为41°~58°.该项研究为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板片形态提供了重要约束,而且为今后长期天然地震观测提供了重要而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任昱赵明辉张佳政张佳政吕作勇丘学林
关键词:地震观测
南海北部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张裂–破裂研究新进展
2024年
文章基于深地震探测数据与大洋钻探资料,研究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张裂–破裂机制科学问题。2018-2023年在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的协助下,实施了三维深地震探测实验,共投放海底地震仪52台次,海底电磁仪2台次,放炮数量达8750炮,累积获得了294Gb的第一手数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1)首次获得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深达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精准确定了研究区洋陆转换带三维空间展布范围宽度为10~20km;2)揭示南海北部陆缘异常活跃的岩浆作用,提出了不同时间段的构造与岩浆相互作用方式,岩浆活动随着伸展作用不断向洋迁移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建立了边缘海独特的张裂–破裂地质演化模型,最后一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导致岩石圈破裂,形成由玄武岩为主的“鳄鱼嘴”构造,同时张裂–破裂过程沿其陆缘走向又存在显著的构造–岩浆差异性。
赵明辉袁野张佳政张佳政张翠梅王强孙珍孙珍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南海北部陆缘
南海洋脊跃迁的深地震探测数据分析
2024年
洋脊跃迁事件是海底扩张阶段受强烈构造和岩浆作用的普遍现象,地球物理资料表明洋脊跃迁事件存在于南海多期次海底扩张过程中,然而关于洋脊跃迁的深部速度结构特征尚不清楚.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实施了深地震探测测线OBS2021-1,该测线横穿南海东部次海盆洋脊跃迁(J3)区域.本文介绍了该测线数据的采集情况,完成了导航文件(Ukooa文件)的制作、原始数据的格式转换、炮点位置和海底地震仪(OBS)位置校正的前期数据处理工作.结果表明,OBS2021-1测线数据质量良好,经过炮点和OBS位置校正后,OBS综合地震记录剖面可识别出多组清晰的P波震相,包括Pw、Pg、PmP以及Pn震相.根据同船采集的多道地震处理解释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钻探数据,建立了沿测线的初始速度模型.使用RayInvr软件初步获得了OBS2021-1测线下方的正演速度结构模型,识别洋脊跃迁的深部速度结构特征.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南海洋脊跃迁的地壳厚度增厚,在多道地震剖面上存在渐新世地层的缺失,为进一步研究南海洋脊跃迁过程与构建南海形成演化历史奠定了研究基础.
全余杰关慧心赵明辉张佳政张佳政贺恩远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数据处理
海斗深渊区十字放炮与POBS精确位置校正被引量:2
2021年
TS03航次创新性地投放了6台被动源海底地震仪(POBS)到马里亚纳海沟南部“海斗深渊区”,实施了万米级水深的天然地震观测,通过十字放炮获得POBS的精确坐底位置是后续研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首先对POBS的SEG-Y数据进行裁截误差修复,然后采用直达水波走时反演的方法得到这6个POBS的精确坐底位置,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POBS下沉过程中偏移方向各不相同,偏移距离190~650 m;SEG-Y数据裁截误差修复使拾取的直达水波到时更精确,位置校正的走时残差RMS值显著降低,结合正常时差校正(NMO)方法验证,位置校正精度可达10 m,且海斗深渊陡峭地形造成的折射震相对位置校正结果影响不大.此项POBS坐底位置校正工作,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基础和保障;同时进一步证明,十字放炮作业结合海底地震仪进行直达水波走时反演,是获取深水区域仪器精确位置的可靠方式.
李子正丘学林张佳政张佳政陈瀚
关键词:走时反演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活动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SWIR)是超慢速扩张洋脊的代表,是海洋地学研究热点.本文从SWIR多波束水深数据、重、磁数据和地震结构等几方面,阐述了SWIR热液活动区(49°39′E)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特征.SWIR热液活动不仅与扩张速率有关,构造作用更是一个重要控制因素;热液活动区位于Indomed和Gallieni转换断层之间,从水深地形上看,该区段洋脊是SWIR上水深最浅的区域之一,水深与MBA存在良好的镜像关系,MBA和RMBA低值意味着较厚的地壳厚度与较高的地幔温度,洋脊段27地壳厚度大于9km,可能是受到Crozet热点的影响;磁条带数据表明,此区段洋脊南北两翼呈不对称扩张,形成南翼的浅离轴域比北翼宽;在洋脊段28发现的活动热液喷口刚好位于热液蚀变形成的低磁强区内,具有良好的硫化物资源.这些认识必将为在该区首次实施的三维地震探测研究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及活动热液喷口的动力学机制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张佳政赵明辉丘学林
关键词:西南印度洋多波束
Kirchhoff向下延拓法在海洋合成多道地震走时反演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海洋多道地震数据建模和成像是获取洋壳速度和构造信息的重要手段。海水层的存在使得多道地震拖缆接收到的折射波走时信息仅仅存在于较远的炮检距,近炮检距被强振幅海底反射波覆盖,制约了走时数据拾取和反演效果。本文基于波动方程的Kirchhoff积分法,成功实现了多道地震数据向下延拓,获取到了更大炮检距区间的初至折射波走时拾取,并将其应用于洋中脊新生洋壳2A/2B层的合成多道地震数据走时反演。比较向下延拓前后的走时拾取范围及走时反演结果表明,向下延拓法能够保持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不变,在共炮集数据的更大炮检距范围内进行初至折射走时拾取,从而增加反演的数据选择和浅层射线覆盖,反演结果能更加准确地分辨出洋壳2A/2B层界面,并得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速度结构剖面。
张茂传徐敏赵旭赵旭查财财张佳政狄会哲曾信
关键词:走时反演
南海IODP 367-368钻探区深地震探测的OBS站位设计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借助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平台,于2017年2月—6月间在南海实施第三次科学钻探(IODP 367-368航次)。海底地震仪(OBS)深地震探测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钻探成果相结合,可以对南海北部洋陆转换带(COT)边界及地质属性的确定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深部地质过程解释。文章基于IODP 367-368钻探提出的三种可能设想(下地壳出露、最老洋壳出露、上地幔出露),分别建立了三种初始速度模型。利用Rayinvr及Tomo2d软件,对每一种初始模型分别开展了不同OBS间距的射线追踪和走时模拟测试对比,以及模型的分辨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OBS间隔为7km比间隔为10km具有更好的射线路径与密度覆盖;对于上地幔出露模型,需要足够长的探测测线(>100km),才能有效得到30km深处信息;分辨率测试说明,OBS间距需要设置小于或等于7km时,才能有效分辨20km速度异常体(即模糊带)。
王强赵明辉赵明辉张佳政孙龙涛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分辨率测试
洋中脊处深部莫霍面震相的识别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正>大洋中脊作为地球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巨型活动构造带,不仅是海底热液活动、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同时也是岩浆大规模上涌和洋壳形成与增生的地方,其热液喷口更是蕴藏着丰富的热液硫化物矿产和极端生物基因资源。可见,大...
张佳政赵明辉丘学林敖威卫小冬阮爱国
洋中脊处深部莫霍面震相的识别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本文首先总结前人对大洋中脊的地震研究资料,建立简单的水平层状速度模型,然后利用Zelt和Smith在1992年编写的RAYINVR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从理论上确认了PmP和Pn震相出现的位置与范围。然后结合最新获得的西南...
Zhang Jiazheng张佳政Zhao Minghui赵明辉Qiu Xuelin丘学林Ao Wei敖威Wei Xiaodong卫小冬Wang Jian阮爱国Ruan Aiguo
关键词:地震资料处理识别方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