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地闪
  • 2篇云闪
  • 2篇雷电
  • 2篇雷电物理
  • 1篇大兴安岭林区
  • 1篇电特性
  • 1篇云地闪
  • 1篇云地闪电
  • 1篇闪电
  • 1篇林区
  • 1篇雷暴
  • 1篇放电
  • 1篇放电特性
  • 1篇辐射场

机构

  • 3篇北京信息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4篇张伟伟
  • 2篇王东方
  • 1篇房广洋
  • 1篇杨静
  • 1篇曹冬杰
  • 1篇王彩霞
  • 1篇刘明远
  • 1篇宣越健
  • 1篇刘冬霞
  • 1篇张其林
  • 1篇田杨萌
  • 1篇张廷龙
  • 1篇刘晓东

传媒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被引量:10
2011年
为加深对北京地区雷电特征的认识,并为北京地区的防雷设计提供依据,利用2008-2009年快、慢天线雷电电场变化仪得到的资料对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每次地闪回击数频率分布和回击间的时间间隔都呈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特征。单次回击地闪的比例高达45%,平均地闪回击为3次,观测到的最大回击数为15次。相邻两次回击间隔时间在40 ms和110 ms出现峰值,观测到的最短回击间隔为2.2 ms,回击间隔分布在40~100 ms之间的高达60%以上。373例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强度之比平均为0.65,13%的地闪过程中至少有1次比首次回击强的继后回击。继后回击幅度较强,通常会伴随较短的先导持续时间和较长的回击间隔。
张伟伟田杨萌王彩霞杨静王东方刘冬霞
关键词:雷电物理地闪云闪
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
利用2008年—2009年快、慢天线雷电电场变化仪得到的资料对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次地闪回击数频率分布和回击间的时间间隔都呈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特征。单次回击地闪的比例高达45%,平均地闪回击次数...
张伟伟田杨萌王彩霞杨静王东方刘冬霞
关键词:雷电物理地闪云闪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林区地闪放电特征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27%的地闪伴随有连续电流过程且长连续电流过程主要出现在具有单次回击的负地闪中,其平均持续时间为127.4ms。进一步分析发现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与引发连续电流的回击电场变化及其回击之前击间间隔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引发连续电流回击电场变化及其之前击间间隔越小,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两次正地闪的拟合研究表明,二者释放的电荷量相当可观,分别为38C、36C,海拔高度分别为7.6km、7.0km。
王东方宣越健刘继明张其林房广洋曹冬杰张伟伟张廷龙刘明远刘晓东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雷暴地闪
北京地区雷电物理特征及闪电识别方法研究
为了探讨雷暴闪电放电特性,本文选取了2008年与2009年夏季北京地区野外观测实验期间多次雷暴过程的闪电资料,对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为了满足高效准确的区分不同类型闪电需要,进行了云地闪电地自动识别技...
张伟伟
关键词:放电特性云地闪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