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姨
-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肠造瘘手术后医院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肠造瘘手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新生儿外科病房收治的行肠造瘘手术新生儿的基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等。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7例手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71例,8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31.28%。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24例次)、胃肠道感染(24例次)和血流感染(23例次)为主,医院感染病例检出49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59.1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妊娠情况、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造瘘位置、造瘘方式、术后使用呼吸机、术后开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胎龄[OR=0.806,95%CI(0.676~0.962)]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OR=0.484,95%CI(0.247~0.948)]是肠造瘘术新生儿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出生低胎龄和NEC是引起肠造瘘术新生儿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此类新生儿加以重视。
- 韦艳妮廖丹欧作强梁文婷廖桂姨
- 关键词:新生儿肠造瘘术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 一种婴儿用呼吸管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用呼吸管固定装置,涉及新生儿护理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婴儿使用呼吸管不稳定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用于套在婴儿头部的帽体和用于支撑呼吸管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部以及用以改变呼吸管的...
- 黄水娇唐英姿梁丽辛瑞宁廖桂姨陈萍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结果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不同部位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值的差异,寻找新生儿理想的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部位。方法 36例新生儿均先后在手掌、足背、前臂、耳垂4个不同部位监测血氧饱和度,各部位监测相隔3~5 min。获取4个不同部位的SpO2值后,按照动脉血标本采集方法采集新生儿桡动脉血并立即送检,测量并记录PaO2、SaO2值。结果 4个部位监测的Sp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pO2与SaO2均数之差的绝对值均小于对应的等效界值。结论手掌、足背、前臂、耳垂可代替手指、脚趾作为新生儿SpO2的监测部位,可操作性强。
- 冯艳华雷雨云廖桂姨
- 关键词:新生儿经皮血氧饱和度护理
- 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用氧气、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30例,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红臀消失的时间。结果显效10例,均为轻度红臀;有效17例,其中10例重度Ⅰ期红臀,7例重度Ⅱ期红臀;无效3例均为重度Ⅲ期红臀。结论氧气联合赛肤润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可靠,方法简单。
- 唐英姿廖桂姨
- 关键词:新生儿红臀氧气赛肤润
- 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吸吮减轻新生儿静脉穿刺时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50例住院足月新生儿按入住床号分为3组:未干预组、非营养性吸吮组和配方奶吸吮组,每组50例,选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头皮静脉穿刺前1 min至穿刺结束非营养性吸吮组新生儿给予安慰奶头吸吮,配方奶吸吮组新生儿给予配方奶吸吮,未干预组新生儿不给予干预,分别于头皮静脉穿刺前2 min、穿刺时进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疼痛刺激时未干预组疼痛评分与其余两组的疼痛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和配方奶吸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和给予配方奶吸吮均能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近似。
- 冯艳华姚银莲廖桂姨
-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吸吮
- 2016~2020年广西某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情况及风险环节,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某妇幼保健院感染科登记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资料,对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科室分布情况,导致职业暴露的医疗器具、操作环节,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情况及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主动免疫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20年广西某妇幼保健院共报告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187例,其中女性占92.51%,护士占44.39%,工作年限5年以下者占67.91%;职业暴露者主要分布在产科、门急诊科、新生儿科,分别占27.81%、23.53%、13.37%;导致职业暴露的医疗器具主要为注射器针头、头皮针、缝合针,分别占33.69%、26.20%和12.83%;导致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为注射或采血、医疗废物处理、手术切开或缝合等过程,分别占30.48%、28.88%、14.97%。职业暴露源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分别占44.39%、22.46%。对锐器伤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主要保护措施是进行主动免疫,如接种乙肝疫苗等,其中医技人员的接种率最高(90.91%),清洁工的接种率最低(22.58%),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接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岗前岗中的职业安全培训,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科学职业安全防控体系,才能进一步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职业暴露风险。
- 梁文婷廖丹黄冠新韦艳妮廖桂姨林明黄莹
- 关键词:医务人员锐器伤